来自新浪博客在应用中打开

心理医生:心理和躯体关系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2017-08-31 16:22
1.心理和躯体关系的哲学争论。我们考虑了二元论、相互作用论、一元论等提出的解决方法。一元论认为心理和身体属于同一个领域。二元论认为心理和身体是两个分开的实体,但仍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相信心理和躯体是独立存在的,但它们相互影响。在这个问题的演变过程中,有影响力的是灵魂论、唯心论、唯物论。
2.精神与躯体关系问题从历史而言,与思维本身一样古老。人们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试图去解释精神与躯体是怎样合作的。二元论认为精神和躯体是 ①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作为各自独立的实体存在的,但在它们怎样相互影响问题上各种理论解说不一。认知科学领域的功能主义者通常将脑视为精神的物质基础,但他们相信精神超越于大脑。在他们看来,精神是一个语义发动机,运用抽象符号进行工作,附加意义,考虑价值,它所进行的活动是不能单纯用神经元放电来解释的。
3.心理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健全的神经系统内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有机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须通过脑和整个神经系统来不断接受外界信息,影响外界环境,保持与外界保持平衡,获得生存和发展等生理和心理活动。有机体与外界保持平衡的种种心理活动,主要是在大脑中进行的,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
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们在社会性劳动中借助于语言,并在人们的相互交往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受社会实践的制约。正是由于客观现实中复杂的事物作用于人脑,人才能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心理倾向性。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5.心理健康理论框架的构建。一个模式经常是一个“好像……”的陈述,但它也可能只是一套信念。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就更像是一套信念。它没有固定、正式的理论假设,也不曾被直接验证过。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大多是通过间接研究方法进行评估的。
6.BPS模式提示了疾病行为、患病危险、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疾病康复会受到相互联系的广阔系统的影响,这个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7.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全社会来说,“健康模式”比“医学模式”将涵盖更多的内容、更多的人群,将更好地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更积极的意义。
8.Engel指出,大多数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心理社会构架的话就无法解释。他发现几个默认了心理、社会变量重要性的医学问题。本章提到了其中四个。
第一,许多医学实验都只是显示了疾病的潜在可能性,而没有显示出疾病的存在。
第二,大量的疾病(例如感冒)都对生活中压力的开始、紧张程度、持续时间和减轻有反应。
第三,只治疗身体症状并不一定能使人恢复健康,治疗还需要补充一些心理社会学的治疗方法。
第四,治疗期间的心理社会环境,包括医生与患者的关系,能大大影响治疗的效果。

热门文章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来新浪博客关注我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