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相亲角价值观”为什么让你感到受伤?

2017-07-14 08:12阅读:
庄子活到现在大概会很奇怪,为什么人类总是要和自然规律拧着来,然后告诉你这叫文明。
那天和一位年纪较长的读者吃饭,他说很发愁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不会谈恋爱了。其实他们何尝不会谈恋爱,只是当情窦初开的时候,他们被宣布那叫早恋,而到了社会鼓励他们关关雎鸠的年龄,不好意思生物钟已经过了点了。这就像一朵花,春天里不让它开放,到了秋天浇再多的水晒再多的太阳,也不会结果了。
曾经有个年轻人说,中国的家长反对孩子在学校里谈恋爱,但等大学一毕业,所有的家长都希望马上有个各方面都合适的人跟他们的孩子结婚。这显然有点想得太美了。所以他们劳心劳力的身影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公园相亲角里,拿出当年棒打鸳鸯的精气神,为子女寻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
其实中国的这一代父母最可怜,谁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然而一腔热情总是用力过猛,或者干脆用错地方。比如这几天的“相亲鄙视链”话题,相亲角的父母们把孩子的户籍、收入、学历、房车等条件一一开列,在公园里蹲点展示。一双眼睛往上看,都想找个条件比自己好的,这让人忍不住想到“交易”俩字。尤其说没有北京户口的基本处在鄙视链的最末端,个人介绍都被堆在大树底下无人问津,简直对我造成了一万点伤害。不过后来一想,虽然我条件没你们好,但是我结婚比你们早啊,心情就舒畅了。
这样征婚确实容易让别人躺枪,以致于舆论场上许多话语都很激愤。其实相亲这种方式没有任何日常的接触,双方能摆到台面上讲的只有这些硬指标。但为什么相亲角的“明码标价”还是这么让人感到被侵犯呢?大概因为它榨干了婚姻中最后一丝情感因素,而婚姻本来恰恰是最不应该失去情感滋养的。
据说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婚姻的实质就是一桩经济行为。部族联姻后,可以联合狩猎,成功率增加。男耕女织,其实就是一对儿生产合作小组。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夫妻购买一套房子,显然要比单身者更轻松。如果从纯效益的角度出发,“明码标价”的婚姻好像挺理智,可以让双方都不吃亏。
但问题是,人类还有种东西叫情感。而婚姻的经济属性再怎么强势,也不能把情感这层面纱揭破,因为这触及到了人性尊严的底线。结婚,毕竟不是做买卖,你把它搞得这么赤裸,让人家入洞房时多难为情啊。
“相亲鄙视链”最大的底气莫过于门当户对观念:我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结婚对彼此都是个伤害,你在你们
那个档次扒拉吧。相亲角价值观的问题出在,简单地把门当户对理解为财富和地位相当,忘记了这种匹配本质上说的是,因为家庭环境相近而培养出的价值观的契合。
因为财富和地位常常是很不稳固的,他们与时代、机遇等等很多偶然因素相关。说白了那些鄙视外地人的二环以内老北京们,他们的骄傲不正来源于社会赋予的财富么。他们不需要做什么,一个户口一套老宅,就让他们居于鄙视链顶端。但是社会赋予的地位,也常常很容易失去,正如曾经被视为臭老九的学历,如今成为相亲时的硬件标配。曾经的铁饭碗,一朝也会下岗。谁又敢拍着胸脯保证,二环里的老宅可以吃一辈子呢?
也就是说,来自相亲角的眼光太短浅了,他只盯着眼前那一点物质,过分强调财富门槛的结果是,忘了给价值观留一点辗转腾挪的空间。因为在家风、教育、修养等的综合作用下,那些现下地位不如你的人,他们很可能拥有比你更具生命力的精神气质,而这对于家庭和家族的幸福兴旺,有着长线的意义。而契合的价值观,才能让婚姻维持下去,这跟公号吸粉是一个道理啊!
据说相亲角的成功率很低,这说明剩男剩女们还没疯,一分一毛算出来的婚姻,这日子怎么过,难道天天把卡西欧计算器放床头么?我想这样的门当户对,其实就是小市民遇上小市民吧。此时我不禁想起一个历史小故事,汉初的名相陈平年轻时很穷,名声也不怎么好。富豪张大娘偏偏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还送了很多陪嫁。儿子责怪她,张大娘说“像陈平气质这么好的人,怎么会一直贫贱”。这个故事可能有点自以为是,还带着某种投机的气息,但不能不说,比起相亲角价值观来,张大娘身上仍然散发着古典主义的美好境界。这样的大娘怎么越来越少了呢?
(文/于永杰)
微信号:Talkpark
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alkpark@ynet.com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等信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