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袁世凯是如何驾驭“北洋三杰”的?

2018-12-10 03:48阅读:
袁世凯是如何驾驭“北洋三杰”的? 1890 年,段祺瑞(右二)与德国教习瑞乃尔(左一)在德国埃森的克虏伯梅喷射击场合影


袁世凯虽“自认文武全才,但他毕竟没有军事的实际知识”,深知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编练新军需要新型军事将领,于是向天津武备学堂的总办荫昌求助。荫昌是旗籍道员,本人没有太显赫的战功,但其识别军事人才的眼光却很独到,他向袁世凯推荐了冯国璋、段祺瑞、梁华殿和王士珍四人,除了梁华殿之外,其他三人成为日后大名鼎鼎的北洋三杰,而梁华殿未能成名并非其能力不济,而是运气太差,他在调往小站不久后,就在一次夜间操作中失足掉入水中淹死。

视段祺瑞为“半子”

新军将领的出身、性格与特长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北洋三杰这样能独当一面甚至统筹一方的人物,要驾驭起来并非易事。袁世凯统帅这些人最大的手段是将他们平衡使用,他不会让任何一方发展得太快或太慢,同时又或公或私地施与恩惠,笼络人心。比如当初新建陆军选将时,袁世凯早就内定了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三人都作为协统,以达到互相牵制,便于控制。不过依照当时定的规矩,要当上协统必须先通过考试,结果王士珍与冯国璋在前两轮考试中都顺利通过,只有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段祺瑞两次都没能及格。段祺瑞因考试失利闷闷不乐,同
时他更担心如果第三次考试还考不上,就可能屈居人下。就在他为此焦虑之际,有一天袁世凯忽然命人让段祺瑞去见他。段祺瑞奉命到达袁世凯府邸后,袁世凯“东拉西扯,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直到临走时才塞给段祺瑞一团纸,段祺瑞拜别上司后,将纸团打开一看,发现竟然是考试的试题。这张纸团帮助段祺瑞顺利通过考试,当上第三协的协统。袁世凯在考前故意泄露试题之举,不仅达到他预先让三杰平衡发展的目的,同时也卖给属下一个天大的人情,可谓一举两得。
袁世凯暗助考试之事令段祺瑞毕生为之感动,此后常对知交说他受袁宫保的私恩太重。1901年,也就是段祺瑞的夫人吴氏病故后一年,袁世凯将自己的表侄女张佩蘅许配给段祺瑞。关于张佩蘅的身份,包括段祺瑞的部属王楚卿等多人都传为袁世凯的义女,但张佩蘅的女儿段式巽却澄清说“事实上母亲是袁世凯的表侄女”,这样袁和段更多了一层翁婿关系,袁将段视为“半子”。

和冯国璋的默契远不如段祺瑞

冯国璋于1898年底被任命为督操营务处帮办兼步兵学堂监督后,一度成为袁世凯练兵的得力助手。他不仅制定了一套营制军规、训练章程及考核制度,并与段祺瑞一起主持编著了新军训练的基本教材《新建陆军操法详细图说》。
1900年袁世凯调任山东后,冯国璋担任济南秋操总指挥,在他训练下的武卫右军“行若奔涛,立如直木”,军容和作战素质都与旧军拉开明显差距,在镇压义和团时屡立战功。袁世凯对冯国璋的练兵术非常看好,在他出任北洋大臣后,于1902年任命冯国璋为直隶军政司教练处总办,负责编练北洋常备军。北洋军官兵对袁世凯忠诚度都相当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得力于冯国璋的军事教育。对教练、学务、校阅等操兵事务都非常熟悉的冯国璋在训练士兵上多采用新方法,但在日常教育中则注重强化士兵对袁世凯的忠心意识。后来很多历史书籍及影视作品将清末的北洋军刻画成一支“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朝廷”的私家军或许有所夸张,但袁世凯的确是北洋军不可或缺的人物,即使在他下野后依旧对这支军队发挥影响。
但袁世凯与冯国璋默契就远不如段祺瑞,这种弊端在小站练兵与北洋建军时期表现得不是太明显,但到辛亥革命爆发,冯国璋率北洋军与南方革命军作战时则表露无遗。冯国璋因为没有领会袁世凯“养寇自重”的算盘,不遗余力地对革命军发起进攻,并攻下汉阳重镇,结果打胜仗反而遭到了袁世凯的冷落。当然,一向对部属恩威并施的袁世凯不会将冯国璋彻底冷藏,待他当上大总统后,又亲自为部属做媒,让自己家的家庭女教师周砥嫁给已年过半百的冯国璋。可以看出袁世凯拉拢部下,除了在公务上做文章外,还利用结姻亲、拜把子等方法加强私人关系。

更像谋士的王士珍

位列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正如他的绰号“北洋之龙”一样,能升能隐,颇有些名士风范。相比段祺瑞和冯国璋,他更善于像谋士一样给袁世凯出谋划策。袁世凯在山东任职期间,面对有清廷庇护的义和团感到非常棘手,此时,王士珍为他献上一条剿抚策略,即“先行劝解,然后以武力相威。如仍不从,再捕杀首犯,解散胁从”。袁世凯采纳此策,并让王士珍参谋山东全省军务,在劝解无果后即以“假义和团”的名义加以捕杀,在不得罪朝廷的前提下将拳民逼离山东。
庚子国难期间,义和团在京津地区活动频繁,许多外国传教士、商人逃往青岛避难,王士珍则“特派便衣队沿途保护,并为他们安排舟马、提供衣食钱粮,竭尽庇护之能事”。后来八国联军侵入京师后,四处烧杀抢掠,王士珍派人到山东、直隶交界处的一侧墙上写下“此山东境”,表示到这里就进入了袁世凯的管辖之地,而袁世凯是保护过外国人的。后来联军到此地后,果然停止前进,山东因此免遭兵祸。
袁世凯升任北洋大臣后,对王士珍更为器重,但凡重要的军事问题,“必咨询士珍而后行”。袁世凯所写的奏折中,无论上奏或下发,他也一定先让王士珍圈阅修改和临发前审阅,王士珍因之被称为“龙目”。袁世凯则赞誉他“聘卿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不过,王士珍骨子里的忠君思想也比较重,因此他与袁世凯之间的交往更多的只限于公务。1912年清帝退位后,王士珍也辞官归故里,直到袁氏欲行称帝时才再度出山。后来袁世凯因洪宪帝制之事与段祺瑞、冯国璋先后闹翻,唯有王士珍,直到袁临终前都一直守在他的病榻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