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张译用人格担保不输《八佰》的这部猛片我先看了,看完满脸是泪

2020-10-20 22:08阅读:
三个月拍完,投资4亿,《金刚川》到底行不行?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平遥电影节,张译说话:“我以我的人格担保,《金刚川》不次于《八佰》”,《八佰》和《金刚川》都有参演的魏晨接着他的话“我赞成译哥”。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我也赞成张译。
两个多月前,《八佰》横空出世,带来了国产战争片新惊喜。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燃得人鸡皮疙瘩全起。
这波热度还未褪去,《金刚川》上映前不到一周,猫眼、淘票票、豆瓣电影分别有9.5万、12.3万和3.7万人标记了“想看”。首日预售票房,已突破千万。
电影看了什么感受?一句话先盖章:越是看得热血沸腾,越是哭得稀里哗啦。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终于有一部国产片,拍给这群最可爱的人
——
197653位抗美援朝烈士,我们从未忘记!
“什么叫祖国?当我们跨过鸭绿江,看到战火的时候,我的背后就是祖国” 。
这一次,《八佰》管虎、《流浪地球》郭帆、《绣春刀》路阳,三位国产一线导演联手,集合中国电影工业之力,拍出了那个时代的战火,也拍出了那群战士们,背后和心中的祖国。
先做个预言——“燃”,一定是影片正式公映后,观众的第一感觉。“哭”,应该是好评中最高频出现的词。
不比《八佰》差,这事儿张译已经说了。为什么说昼夜急行军拍出来的《金刚川》不比《八佰》差?
开始盘!

金刚川,够刚

一个摆明的态度是:《金刚川》,是一部硬核战争片。
但如果说《八佰》聚焦于一座仓库,那么《金刚川》聚焦的则是——一座桥。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近两个小时。管虎、郭帆、路阳,三大导演,携手将观众带回1953年夏天那个炮火纷飞的战场,感受弹片擦身而过的激战时刻。
那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城战役攻坚的关键时刻。
片名提到的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一条占据着重要地理位置的河流,水流湍急、最宽处达60米,兵力与物资,必须靠桥渡河。
金城战役开始前,敌军为了完成封锁,昼夜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河上的大桥很快被炸断。当时志愿军工兵团接到任务:必须在最短时间,在金刚川的渡口建出一座载重桥,并保证它畅通无阻。
所以,一座人工木桥,成了战场的生命线和战役的胜负手。
如果说抗美援朝中诞生了很多战争奇迹的话,金刚川或许就是最后那个。
如此宏大的史诗战争现场,以3个月的拍摄时间,能不能确保品质?这可能是影片上映前,观众最大的担心。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但,影片质感不会骗人。从效果来看——影片真实地渲染出真实的战争,真实的生死。
首先拍出——战场的速度。
哨声响起,绿色植被中隐现出成百上千的战士,疾速奔赴前线战场。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他们面对的,是盘亘在上方、来自敌军凌厉飞驰的战机,以及不时擦身的子弹和落地的炮弹。
可为了确保前线胜利,修桥护桥刻不容缓,战士们在飞溅的泥土和弥漫的硝烟中,片刻都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须臾之间,战士赴命。
还有——战场的温度。
影片中,处处是扑面而来的灼热。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虫鸣、草声,由远及近的发动机轰鸣声,山雨欲来风满楼。
炮火在耳边炸开,更制造出一种愈演愈烈的压迫感,整个战场,不断升温。
还有第三样——震撼度。
当战况日趋灼热,敌军开启狂轰滥炸模式,炮弹在战士近身疯狂炸开,战机子弹袭来,掀起一阵血色烟雾…面对敌机的猛烈进攻,战士们在桥体上奋力反击。
当双方的火力集中覆盖在一座桥,连天炮火,激昂配乐,黑暗的天空被短暂地照亮,海面桥体燃起熊熊烈火,镜头向空中越拉越远,直至升上云端。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战争在此刻,既残酷,又壮美。
据统计,敌人在桥周围总共投下了上千枚炸弹,超过2500发炮弹。而抵挡住敌机狂轰滥炸的,是志愿军战士们的血肉之躯。
面对敌军枪林弹雨,战士们建成并前后七次修复了桥体。
这座人工木桥,也成为敌军眼中可以被炸毁,却永远无法被摧毁的桥。预告一下,影片最最泪崩一幕——
是张译饰演的炮手张飞,在明知位置已暴露在敌军眼下的情况下,依然拼死坚守自己的位置,血战到底。迎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发出冲天怒吼。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张飞,其实是那些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战士们的合体,正是他们的英雄壮举,构成了一股强大且高燃的精神力量,也守住了,这座桥。
这一次,咱们的国产战争片,真正拍出了那烈士浴血,殊死一战,能不壮烈?能不好看?

三大导,够硬

要在三个月完成这场拍摄,即使是中国电影顶级导演,一个人,不够,即使将《八佰》制作团队直接拉过去,还是不够。
这必须是一场三位导演的中国电影工业化接力。
管虎、郭帆、路阳,完全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就代表了当今国产电影的最高水准,尤其是最高的电影工业水准。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工业水准,正是《金刚川》作为战争片最为需要的,而从结果上看,三位导演,真的拍出了那段壮烈宏阔的历史——
没有桥,就建;桥炸坏了,再修!
整个《金刚川》的故事,在不断的“炸毁—重建”中展开……
相较整个宏大战争,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如何讲好这个故事?怎样让观众真正感同身受?
这场导演接力,采取了——多视角重叠叙事。
什么意思?
三位导演,分别以三个不同人主要人物的视角展开叙事,随着视角的转换,整个战场的全貌渐次清晰,人物也逐渐丰满。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三个视角,分别来自张译、吴京饰演的高炮排长张飞与班长关磊,李九霄饰演的班长刘浩,以及敌军侦察机飞行员希尔。
也就是分别对应——我方炮兵、步兵和敌方空军三个不同的视角。
这三个视角是彼此独立的,是并不交叉的故事,但又共享同一时间线——即从接到任务时候的下午,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过桥的半天时间。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这在剧作上意味着极高难度:如何在不同叙事线的交叉之间,讲好这半天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三位导演的处理是:围绕着炸桥与修桥的拉锯,随着视角的转换,一点一点铺陈,从开始步兵李九霄的旁观者视角,到敌方飞行员的进攻视角,再到最后张译、吴京的炮兵防守视角,一步步积压紧张感,从无到有(一颗石子投入),从小到大(涟漪迅速扩开),直到最后达到故事高潮。 
战场的胜负,只是一个结果,但在《金刚川》选用的这种多重视点下,观众得以从这场战争中,处在不同视角的各方的逐一详述,看懂了一次次袭击和对抗背后,双方各自的战术,每一场战士们的反击是怎么发展出来,又如何产生影响,最终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看完张译吴京这部年度猛片,我平复澎湃的情绪,写下这篇文章
而也只有真正了解了这场战役,观众才会真正懂得战士们一次次修桥的意义,而一次次修桥带来的感动,最终发酵叠加在一起,又在结尾重重砸在了每个观众心里。
可以说,这同样是主创的一场架桥之战。
必须是三位导演高度步调一致,将所有的资源都有效调度起来。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后期,所有工作人员默契配合,最终拧成一股绳,才能完成这样一部完整、流畅、有力的电影。
这座电影之桥,才真正架到了观众心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