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雍正驾崩,乾隆对两类人说狠话,大臣违反将重罚,太监可能掉脑袋

2020-04-06 09:32阅读:
今读《乾隆实录》,看到其在雍正驾崩之后,下了数道谕旨,说的都是狠话。
其一是对大臣讲的。
他说,各地接到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有几件事绝不可做——
将本来发往北京的奏折追回不奏;
修改后再奏;
奏折已到京,让驻京人员压住不报。
为何?
圣旨是这样写的:

朕以藐躬,受皇考付托之重,兢兢业业,甚以不能仰报为惧。凡皇考办理未竟之事,皆朕今日所当敬谨继述者……仍如我皇考临御之时,庶足以仰报圣恩于万一。至于外省文武大臣等,现有具本具摺者,既系陈奏皇考之事,即朕今日应办之事。若闻龙驭上宾之信,或将本章奏摺中途赶回,另行更改,或到京后彻回不进者,经朕察出,定行从重治罪。 

(清朝剧照)
也就是说,你们所奏的事,是向先皇所奏,是先皇要批复的事。先皇未完成的,现在将由我来完成。这是我在尽孝道。你们不要搞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玩法。
如果违反,被查出来,严惩。
对大臣所讲的另一件事,也与奏折相关。

谕直省督抚提镇学政司道等官,所有摺奏,蒙奉皇考朱批者,俱著恭缴,虽批朕安一二字者,亦不可隐匿,如违。照隐匿制诏例,从重治罪。 

很多朋友都知道,雍正很勤政,事必躬亲,很多奏折都会亲自批复,而非给军机处处理就算了。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很多朋友都熟悉他在田文镜奏折里批复的这句。
实际上,还在雍正十年时候,他就有意编一本奏折选编;
后在乾隆三年编成,名为《雍正朱批奏折选辑》。
他的指示,个性鲜明,金句连连,有些毫不给大臣面子,把那些一点屁事也想邀功的人,搞得下不来台。
比如,雍正六年十二月,台湾县有奏折送来,说:

本坊居民魏连妻陈氏,于本年十一月十四日一产四男,经该县取结详报到臣衙门。

又于本月初五日,据该县该称:本县东安坊士民等报称:本坊居民杨绍芳寿登一百七岁……

朱批是:
类斯例应题奏之事,何必多此一番渎陈耶!
(清朝剧照)
虽然那时没有感叹号,但显然,后世学者们在重新编撰时,所加的这个感叹号,很能帮助大家理解他的那种恨铁
不成钢的情绪。
正因雍正喜欢批奏折,所以有大量朱批奏折在大臣手里,现在乾隆都要收回来。
无非还是一个孝——
一、见字如面;
二、学习父亲当年处理政务的方法。
不交的,又是重处。
对大臣们是重处,对太监,直接刀斧加身。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钜。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

这道圣旨,主要是针对有些太监听到外头的各种风言风语,就在后宫交头接耳,甚至传到皇太后耳朵里,使得她老人家心烦。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关键的是,有些事,皇太后很可能会找乾隆去说,母后的话,他要不要遵守?
乾隆说明白了,如果是先皇本来要做的,还无所谓,如果不是呢?
他要不要听母亲的?
(清朝剧照)
如果不听,会不会让母亲伤心,觉得老公刚死,儿子就是不听话了?
可皇太后的观点,未必于国有利啊……
说白了,他是不希望皇太后对具体的政事进行干预。
这道圣旨,与其给太监们打预防针——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还不如讲,是说给太后听的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