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夏朝存在吗?为何找不到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据?

2019-09-11 09:21阅读:
原文链接
夏朝存在吗?为何找不到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据?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封建王朝,按照史书记载,其存在的时间段是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没有了夏朝,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将缺少了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考古学证据的缺失,对其是否真的存在,在中西历史学界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那么夏朝真的存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国内考古学界的进展,即“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曾经让国内史学家们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希望能以此来终结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论,然而,几年的发掘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面对各方的询问,二里头考古队的队长许宏持保留态度,他坚持认为,一天没有找到能直接证明夏朝的文字证据,就一天不能确证二里头是“夏”的遗址!换句话说,如果永远都找不到,那这件事就永远不能定论。
这种执拗的态度,让这位考古队长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叛徒”,尤其是一些对五千年历史自豪的国民,于是不可避免的引起一些人的愤怒和声讨
,甚至有网友建议撤掉许宏考古队队长的职务,因为他没有“夏的情怀”,“甚至有可能销毁关于夏的证据”。
许宏表示,他本人当然也希望挖出甲骨,最好那上面就写着一个‘夏’字,但在发现之前,的确无法下定论——考古是科学,讲求证据的,实实在在的证据,而不是讲感情的。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笔者虽然认可这位队长的态度的,不过,还是倾向于夏朝是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有关夏朝的记载,最早的文献来源于春秋时期撰写的典籍《尚书》,而《尚书》的作者们并没有动机来凭空杜撰一个子虚乌有的朝代出来。要知道,在遥远的春秋时期,现代的所谓“中国”这个概念还没有出现,周朝的疆域不过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小部分地区,连长江流域的都了解有限,更别说更遥远的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和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也就是说,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蒙昧阶段,完全不知道域外之国的存在,彼时彼刻,根本不需要依靠人为的编造历史来增加所谓的民族自豪感——自身的定义还在探索中,炫耀、对比的对象都找不到,编出来一段历史,再悠久,给谁看呢?又想证明什么?能证明什么呢?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夏朝是真实存在过的,可为什么找不到相应的考古学证据呢?笔者推测,可能是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的:
第一,夏朝的国土面积太小了。三皇五帝是传说,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华夏先民们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而历史的发展是延续性的,第一个王朝的出现并不能立刻马上提高生产力,必然延续之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没有足够生产剩余的情况下,所能控制的资源和土地是极其有限的,笔者以为,夏朝的主体部落实际控制的面积,应该最多不过几万平方公里而已,人口可能不过10万上下(按照世界人口史推算,公元前2000年左右,整个中国范围内的人口总数在200万以下)。
第二,夏朝的国土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动之中的。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无论是夏,还是后来的商周,主体部落都生活在这片区域,而黄河的泛滥和决堤不断的改变着流域内的地貌,以夏朝的生产力水平,是绝对没能力抵御这种自然灾害的,故而整个部落通过不断的迁徙来躲避洪水的威胁应该是种常态。此外,夏朝的主要生产方式处在从完全的游牧狩猎采集向农耕定居的过渡阶段,其居住方式必然非常的简陋,而活动范围则比较大。
第三,夏朝的建筑物跟其后的很多朝代一样,主要是以土木为材料,易于损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夏朝先民们,祭祀天地是用土来筑坛,建造宫殿城池则是主要用夯土和木头,别说石头,连烧制的砖头都很少用,而这种建筑习惯,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土木材料的建筑,本身就只能维持百余年而已,加上在水灾火灾面前,抵抗力极其微弱,容易损毁,一旦遇到水火刀兵,很快被夷为平地,这也是中国古建筑保存下来很少的原因。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看出,一个占地面积很小的,人口不多的部落,在黄河流域广袤的土地上迁徙游走,虽然必定留下很多遗迹,可发现的难度也必定非常的高,再加上都是土木材料的,难以抵御岁月的侵蚀,自然更加难以发现。不过,既然数百年的王朝真的存在过,假以时日,终究能找到确凿的考古学证据的,拭目以待吧!
更多精彩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