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春秋四大强国当中,秦、楚的内讧远少于齐、晋两国,原因何在?

2019-11-20 08:19阅读:
春秋四大强国当中,秦、楚的内讧远少于齐、晋两国,原因何在?
春秋四强分别为晋、齐、秦和楚,按照当时的实力排序的话,晋国和齐国是绝对全面凌驾在楚国和秦国之上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和齐国非但没有继续强盛下去,反倒陷入了持续不断衰落之中,以至于到了最后,直接被自己的封臣给夺了国,究其原因,长时间、大规模和高频率的内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蛮夷自居的楚国和被诸侯视为蛮夷的秦国,内乱反倒非常之少,王族始终掌握着国家的政权。
周王分封天下之时,秉持的原则是亲疏远近,故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都分封给了姬姓贵族(例如晋候是成王的弟弟,桐叶封弟就是这么来的),次之的地方给是宠信的重臣和部落首领(齐国分给太公望),那些偏远的蛮荒之地,则给了职位低微、影响力弱的,同样的,也是可靠性存疑的,诸如秦国和楚国的先祖。
按照常理来推测,占据了好的地理位置,又跟王族关系比较近,那么接受到的周朝礼乐制度的感染自然更多,潜移默化的教化之下,君臣相互之间应该能和谐相处才是。而那些生活在蛮荒之中的诸侯国民,整日与蛮夷戎狄和猛兽虫豸为伍,人性难免堕落,做些出格的事情反倒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现实却与上面的常理截然相反,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答案可以用孟子的一句话来概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大白话说,齐、晋两国的统治阶级群体,都生活的太舒适了,故而相互之间没有合作必
要,却有争权夺利的欲望;而秦楚两国,在漫长的立国阶段,时时刻刻面对着周围蛮夷的威胁和中原诸侯的逼视、嘲弄乃至攻伐,可谓艰难至极,自然更容易抱团取暖,合作御敌。
齐国和晋国的内乱,首先都是由国君之位的继承开始的,而之所以会造成严重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国君们的子嗣实在是太多了!子嗣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后宫女人太多,换句话说,即是国君沉湎美色。如此一来,国君在满足了自己的肉欲的同时,给国家带来巨大的隐患,除了长幼嫡庶的自然纷争之外,公卿贵族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不得不在候选人当中进行选边站队。久而久之,不但国君家族的威严荡然无存,而且让大权在握的公卿滋长了野心。
秦楚两国地处边陲,几乎算是在那么尚未开化的野蛮部落的包围之中,虽然有开疆拓土的广阔空间,但危险和威胁同样的多,个中艰辛,自然不是齐、晋这种国家能体会到的。
例如筚路蓝缕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楚国先祖创业艰难的故事,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秦国的始封地在甘肃天水,秦人在暴霜露、斩荆棘,开疆拓土的同时,还无时无刻不在面对他们和周王室的共同敌人,西戎。秦庄公的父亲秦仲被西戎杀死,他的大儿子世父,为了给祖父报仇,直接把继承人让给弟弟(当然,彼时的秦君估计也没什么享受),带兵去跟西戎死磕,最终兵败被俘——秦人为征服西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秦楚两国第一次尝试争霸诸侯之时,两国的先祖已经在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中锤炼了数百年,君臣之间关系紧密,乃至举国上下都能做到同仇敌忾,再加上在所谓的蛮荒之地,女性的地位较高(如秦国的芈太后),后宫的规模和造成的麻烦又少之又少。
而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条件优越的齐晋两国却陷入“与人斗,其乐无穷”之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自然盛极而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