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汉高祖刘邦难能可贵的规则意识

2019-12-11 09:29阅读: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汉高祖刘邦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其一生之中最强大的两个对手分别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自己的结发妻子吕雉,前者在持续数年的楚汉争霸中身死国灭,后者虽然在刘邦身后一度君临天下,将吕氏家族的地位提高到凌驾皇族之上,但一命呜呼之后随即土崩瓦解。
刘邦之所以能击败项羽,让吕氏功败垂成,难能可贵的规则意识,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由于不太容易展现出来,也最容易被忽视。
例证之一:楚汉争霸,刘邦阵前列举的项羽十罪,其核心思想就是一再声明,你项羽是规则的破坏者,而我刘邦则是直接的受害者,现在是以规则的维护者身份来诛灭你。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二。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博主连载小说《梦探》,欢迎品鉴
或许有人会说,刘邦彼时的心态是为了争夺大义的名分而已,但是,当刘邦夺取天下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之时,他实际上具备了任意制订规则和违背规则的超然地位,难能可贵的是,他依然选择了遵守规则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初对功臣们的分封。
虽然说汉承秦制,但刘邦创立的汉朝实际上是个郡县制+分封制的混合体,郡县制是为了便于管理,分封制则是为了给追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们以报答,同时也是遵循从商周时代便已经形成的规则。
论功行赏,最难做到的便是公平公正,刘邦为了确保大家都满意,不惜为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同时,为了避免埋没幕后英雄,刘邦在封赏萧何和张良之时,不是依靠自身的地位了来压服群臣,而是选择耐心的解释和说服: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此外,面对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雍齿,刘邦在张良的劝说之下,硬是抛开个人的感情,按照他的功绩给予其应得的封赏。
制订合乎情理的规则并尊重之,确保了汉初的功臣良将们得到与自身功绩相应的回报,而他们回馈给刘邦的则是延续到他子孙后代的忠诚。
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吕后,称制之后,完全按照内心的好恶来行事,丝毫没有规则意识,随意废立王侯,乃至草菅宫人、王侯和皇帝的性命,群臣虽然迫于形势在表面上屈服,实际上内心深处是“弗平”!
从表面上看,规则的存在似乎是对弱者的保护,但本质上是互惠的,强者同样从中收益,当弱者难以预测强者的行事方式,而又感到迫在眉睫的危险,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必然会群起反击。
最终,不尊重规则的吕后导致家族被诛灭,尊重规则的刘氏皇族,重新得到群臣的拥戴,回到权力的中枢。
或许有人会说,刘邦诛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又想更立太子,说明他并不是真正具有规则意识,仅仅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来执行,对此,笔者是这样看的。
异姓诸侯王,自始至终,与刘邦之间都是合作的关系,而非死心塌地的臣服,是迫于项羽这种超级牛人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之下,做出的无奈选择,与刘邦的功臣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韩信在关键时刻的骑墙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与刘邦之间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互信,刀兵相见只是个时间问题,差别仅仅是哪一方先动手而已,更何况,他们在封赏之时并没有被薄待。
皇位的传承,在整个中华帝国时代,从来都没有将规则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过,既有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规则,还有“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的说法,更有早期(禅让制)的“立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能自圆其说。更何况,刘邦仅仅是流露出想法而已,当他弄明白群臣的态度和吕氏的决心之后,立刻放弃了,如同对雍齿的封赏一样,并没有违反规则。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严重缺乏规则意识,诸如在日常生活中闯红灯、开车乱变道、不愿意排队,工作中任人唯亲,做生意违反合同等等,而刘邦作为两千年前的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能在绝大多数时间和事件中遵守规则,已经是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