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古建中国-吹响未来中国建筑文化的集结号!

2019-06-03 09:09阅读:
--浅谈未来中国建筑该如何承载更多的中华文化
  今天,我们暂时抛开严谨的学术讨论,以分享的形式来畅谈下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应用与创新!
  近年来中国风盛于传统文化,中国古建尤为受到社会的关注!在遍地高楼大厦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古建筑?因为古建筑不仅仅是一个“住所”,它背后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科技、文化、哲学思想及工艺产品,体现出的是独有的中华文化“东方韵味”。特别是古建中那些雕梁画栋、飞檐翼角,其背后的历史人物故事独特风水格局等等,都是基于当时人们对建筑美学的认知、建筑等级制度以及建筑营造制度等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



岭南建筑
  

无论是晚清近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摸索,还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长足发展,都让中国快速迈上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台阶。但同时在建筑业的发展上却走向了以西方为榜样的偏激路线,形成了如今同质化严重的建筑与城市的现状,在横向上看似乎我们的建筑与西方的差距不断的在减少,从文化角度来说我们丢失了自身民族建筑的独特性。
  文化是从历史中形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角度纵向来看建筑的演变。华夏文明历史渊源,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等,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虽然这些建筑大多已不复存在,但从保留至今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中的纹样元素中,就可以看到传承历史的印记。从这个角度来说纹样元素恰恰是中华文明最精髓的基因,呈现的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艰辛过程。

秦汉时期纹样元素
  现在的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未来的中国建筑何去何从?是继续丢掉自己的建筑文化,继续倡导外来的西式建筑文化?要么一味的修复古建筑或简单形式上的仿古?还是去清醒我们不是简单去复制古人所用的工艺技术及建材,而是要挖掘古建筑真正的文化价值,将那些承载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古今融合、中西结合的新式中国建筑。
  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马头墙近年来风靡全国,误导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式建筑,但其实这是一个片面的概念。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孕育出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建筑上呈现出非常有特点的不同区域建筑形态,例如云南白墙白楼,西双版纳吊脚楼,闽南的土楼,北京的四合院,岭南镬耳墙等等,每一种建筑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值得我们挖掘其特有的区域文化元素,对未来中国建筑的创新来说都是最好的传承基础。



牌坊文化建筑

  
  而设计是让建筑物赋予“灵魂”的最重要一环,建筑设计师必须对传统建筑文化有深刻理解,然后结合对空间、美学、结构、用材的专业知识,才能将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纹样图案植入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进行符合现代人的创意设计或改造。其应用就是把几千年历史所传承下来的这些优良文化元素进行创新,通过实体企业材料生产厂家,把它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建筑市场上进行推广应用,从源头赋予中国建筑文化内涵。



中西结合的新中式建筑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物质匮乏的中国古文明中古人的精神世界却非常丰盈,留下了精美绝伦承载智慧印记的古建筑;相反我们当今社会虽然物质很丰盈,但我们对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功能的理解却异常匮乏,这从我们目前千篇一律的建筑中,可以看出创造性缺乏以及建筑文化的传承断层。
  在当今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及传承倡导下,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爱好中国古建筑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可能是个学生、设计师、材料供应商或者只是个关注古建文化的爱好者。为此我们古建中国将率先吹响中国建筑文化集结号,期待您的加入,让我们共同开启建筑文化新纪元!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