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易经对中国古建筑文化有哪些影响?

2020-02-13 13:18阅读:
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巧夺天工的营造而驰名中外,引起人们的赞美和感叹。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的优美与魅力,不仅仅在于它们外观的壮丽与雄伟,更在于它们身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如《老子》和《易经》所倡导的“大道”。对古人来说,几乎所有的学问都来源于《易经》。就像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也是一个精通《易经》的人,让他的建筑技术和木工技艺突飞猛进。
易经对中国古建筑文化有哪些影响?
《鲁班经》是建立在《易经》基础上的,和《易经》息息相关。书里面有一句话,“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经常被过去的木匠挂在嘴边。这句话既体现了《易经》的原理,也有美好的寓意,老祖宗生活中处处讲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愿望寄托在身边的一器一物上。
凳不离三。寓意:和睦相处。过去的长条木凳,可以让好几个人坐在一起。长凳的长度,不能是一个整数,它的尾数要带一个“三”,如二尺三,四尺三等等。“三”作为数字,属于离卦,离为火,火对应五德中的“礼”。三人成“众”,大家要想聚在一起,坐在一起,没有冲突,就要遵守人与人之间的“礼节”。
门不离五。寓意:财福满门。过去的门,无论大小,长宽的尺寸要带一个“五”的尾数。“五”作为数字,属于巽卦,巽卦的方位是东南方。古人建造房屋,一般是坐北朝南,这样便于采光。只有官府的衙门才会开正南门,一般民居都是要偏东一些,也就是开东南门,因为古人认为巽位(东南方位)是财位,而大门是整个家宅的“气口”,这样便于吸纳财气。“门不离五”也有五福临门的意思。
易经对中国古建筑文化有哪些影响?

床不离七。寓意:生活安稳。过去的床的长宽尺寸,尾数要有“七”,如二尺七寸、三尺七、四尺五寸七等等。“七”作为数字,属于艮卦,艮卦代表山,有稳定、安静的含义。床的安稳,用来象征生活的安稳。什么是生活安稳?就是晚上能睡得着,没有良心不安,没有对明天的忧虑,也就是俗话说的“心安稳,床安稳”“睡不着觉,不能怨床歪”。
棺不离八。寓意:积德行善是给儿孙积福。过去的木匠打棺材,不管去世的人有多高多矮,棺材一律是八尺,不能多也不能少。“八”作为数字,属于坤卦,坤卦代表大地,厚德以载物。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积累的财富反而会让后代好逸恶劳,带来灾祸,所以人活着,不如积德行善,可以给子孙带来福报。
桌不离九。寓意家庭兴旺。这里的“桌”指过去吃饭的方桌或者八仙桌,桌子的长宽高度尺寸,还是要带个“九”的尾数,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四尺八寸九分等等。在《易经》中,“九”代表“阳”,是一个吉祥、神圣的数字,可以象征天,天分九层,就是“九天”。人在桌子上吃饭,民以食为天。一家人聚在一起,有吃有喝,衣食无忧,家庭兴旺。
对于中国古建筑的设计指导思想,自始至终都力争与易学的“观物取象”、“法天象地”原则吻合,这是“天人合一”论在中国古建筑设计构思上的艺术运用。自秦、汉以来,这种易经人文下的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世。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周易“象天法地”的体现。
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紫禁城作为皇城的核心部分居于全城中心,以此象征居天中心的帝座紫微垣。城内道路经纬有序,井井有条。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天文、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平衡、吉祥、美满和等阶的价值追求。
易经对中国古建筑文化有哪些影响?
易学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暗合寰宇之“九重”。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此外,天坛的高度、坛面石块、栏板数目均采用了一、三、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
在不同的古建筑背后,隐藏和蕴涵着易经宇宙观,让无形的哲理通过有形的建筑展现出来。中国古建筑就是道器结合、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典范。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筑行业相关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私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