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真武山古建筑群:川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

2020-05-19 14:17阅读:
在四川道教中,素有“北青城,南真武”之说。真武山又名师来山、仙侣山、三台山,位于宜宾市区西北隅,南俯金沙江,西连翠屏山,北瞰岷江,东眺长江,与宜宾三塔相对峙,是集山水、树木、文物古迹、三江自然景观和翠屏山为一体的整体风景区,为名山洞府。
真武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真武山古建筑群:川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
据说真武帝原为西汉皇太子,长大成人后,舍弃家国,到武当山修道,历时42年,功成圆满,玉帝封他“玄武真人”的头衔。宋时,为避赵玄明之讳而改称“真武大帝”。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中国近代传统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真武山古建筑群,位于真武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至清中叶形成以道教宫观为主,融道、释、儒三教文化为一体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由山脚至山顶修建石级,仿泰山分立中石坊三座名门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至清代共有建筑20余处,号称“川南道教名山”。
有人说这是仿自山东泰山,也有人说这是取材于湖北武当山,同时还借鉴了四川峨眉、青城二山和成都青羊宫等的设计思想,更有人说真武山的设计构思囊括了国内众多名山胜景的优势,而特采各家之长,依山取势、纵横结合、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红墙青瓦、翘角飞檐,有着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真武山古建筑群:川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

古建筑依山取势,错落有势,且屹立岷江岸畔,四周古木参天,诗情画意,宛若仙境。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庙群以明代建筑为主,清代建筑为辅,集楼、殿、坊、廊、桥池、洞、台为一体,是一组文化内涵丰富的明、清建筑实例。
1996年,真武山古建筑群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有望江楼、祖师殿、玄祖殿、无量殿、斗姆宫、三府宫、文昌宫以及牌坊等建筑,是川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精品,占地面积共3.33公顷。
古建筑中,玄祖殿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建筑面积156平方米,殿前有清建木石结构如意斗拱牌坊。祖师殿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建筑面积64平方米,殿前架石桥曰“谒仙桥”。望不楼亦建于明万历九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培修,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第二层设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真武山古建筑群:川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
无量殿建于明代,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殿后为郁姑台,其上曾建有遇仙楼,今楼毁台存;斗姆宫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代曾予培修,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三府宫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筑面积638平方米;文昌宫三重大殿始建于明隆庆初(1567),增修于清代,建筑面积876平方米;地姆宫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08平方米。
清代以后,真武山部分庙宇改为佛道混用。民国时期,道教庙观日渐别用,部分因年久失修而荡然无存。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真武山宗教活动基本终止,庙群被辟为“荣军二十教养院”,一度成为伤兵疗养之地。
真武山古建筑群:川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
真武山道观古建筑群历经百年的风雨,文革期间处于外围的部分殿宇被毁,保存下来的主体建筑“祖师殿、玄祖殿、三府宫、文昌宫”等共计三宫十一殿,并保留有放生池、月耳池、杨戬洞、郁姑台、仙侣洞及三十余座地下建筑(两汉崖墓)。
真武山已有400多年历史,古建悠然,历史灿然,俨然已挺拔成了一座川南文化名山。真武山承载着仙灵之气,带着历史的沧桑,引导现代人回归雅士生活的寄托方式。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