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广西贺州瑶族的特色民居建筑

2021-01-12 14:43阅读:
贺州是古代临庆国、临贺国的所在地,是战国时期岭南文化发展的一个标杆。贺州有壮、瑶、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族群,这些不同民族和不同族群的人,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基本上都操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各地方言土语中的九都话、八都话、壮话、土白话、麻该话、大宁声等数不胜数。
瑶族史上以民风淳朴却又彪悍著称的古老的民族,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据悉,瑶族发于黄河流域。后因部落、诸侯割据,战事连年不断,瑶民被迫逐步迁入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有广泛的分布。后因东南亚国家排华和战乱,部分还飘洋过海移民到美国、法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因此,同为瑶族人,他们居室、服饰、婚娶、礼教、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习俗迥异,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就连语言也不尽相同。
广西贺州瑶族的特色民居建筑
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大的村落山寨,房屋从山脚叠到山腰,甚至叠到山顶,民族风格独特。
那么贺州瑶族的民居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过山瑶的吊脚楼。这种房子的最大特点是将屋子的底楼设为栏圈蓄养牲畜,栏上设房住人。目前贺州瑶区吊脚楼保存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富川朝东石林村。
二是木板房。以圆木为柱,木板为墙的房子。圆木共4排,每排3根,竖于房子的四面。沿墙壁方
向,相邻的圆柱之间,柱顶用天枋连接,柱脚用地枋连接。枋条为四方形的木条,其中一个面开有凹槽,天枋槽口朝下,地枋槽口朝上,将木板镶入槽中,做成木板墙。地板、楼板亦由木板辅成。并且梁、柱、枋和木板之间全部用榫头卯接,不用一枚铁钉。屋顶盖木皮。
三是夯墙房。将泥、沙混合后,夯实使之成为墙体的房子。平地居民夯墙时,在泥土中要拌入石灰。山区瑶族由于条件有限,无法运进石灰,一般就在墙体内放入竹子和小木棍为筋。
四是平地瑶砖瓦房。建筑房屋正厅要开并列的两道中门,左为阳门,右为阴门。阳门经常开关,是阳人出入的,阴门是给鬼神出入的,只有祭祖和家中有人去世时才开。
广西贺州瑶族的特色民居建筑
在过山瑶民居中,无论吊脚楼、木板房或是夯墙房,村民住房都是一字排开相邻而建,而且前后排之间是后排的大门对着前排的后墙,不会像城区街道两旁的民居大门与大门相对。主要是因为过山瑶民居都是建在山坡上,这种地形使得房基只能像梯田一样沿坡一级级开挖。久而久之,这种房屋布局甚至演变出一种思想,认为大门与大门相对可以互相窥见对门家的财产,会引发贪念。因而,必须是后一排房子的大门对着前一排房子的后墙。
无论过山瑶、土瑶,民居中火塘一定具有核心地位。20世纪70年代前,瑶族不仅围着火塘煮食进餐,冬天也围着火塘取暖。没有棉被的家庭,冬天也不上床睡觉,而是围座火塘四周靠墙入眠。因此,瑶族家庭对火塘很是敬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火塘内的柴禾忌讳倒着烧。
广西贺州瑶族的特色民居建筑
广西贺州散落在乡间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大都始建于明清时期及民国初期,年代久远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古民居整体庞大,设计合理,工艺精湛,达到了人文、工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效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