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建筑在别人的不幸之上的,如同雕塑要有底座一样

2019-12-03 21:25阅读: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建筑在别人的不幸之上的,
如同雕塑要有底座一样
——屠格涅夫小说《前夜》读后感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建筑在别人的不幸之上的,如同雕塑要有底座一样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建筑在别人的不幸之上的,甚至他的利益,他的舒适,都像雕塑要有底座一样,要求别人不利和不适。
这是屠格涅夫在其小说《前夜》中,对女主人公叶琳娜处境的形容。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啊,放在现实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前夜》是屠格涅夫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因小说写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夜,故名《前夜》。
这部小说以贵族小姐叶琳娜和平民知识分子英萨罗夫的爱情为主线,向读者展现了新时期青年男女在社会变革运动中追求民族解放和爱情自由的生动画卷。
女主角叶琳娜有一个善良的母亲,虽因继承遗产而富有,但是骨子里却十分地懦弱。父亲常年和一名情妇姘居,却还在家中大摆家长威风,不断地伺机揩取母亲钱财出外挥霍。虽然生活在俄国上流社会,但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却令叶琳娜感到十分厌倦。
她的灵魂孤单单地燃烧,又孤单单地熄灭。她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拼命地挣扎着,其实并
没有鸟笼。”为了寻找到她所希翼的爱情归宿,叶琳娜一直在苦苦期盼着。
诚然,20岁的叶琳娜,也不乏追求者。表兄舒宾就是一个。这个寄居在她家的年轻雕塑家,曾是那样热烈地追求着她,但是当空虚的心灵和抽象的艺术在他身上合体时,她却从来没有对他动过情。别尔谢涅夫也是一个。这个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曾是那样默默地追求着她,但是当忠实的心理和空洞的学问在他身上体现为软弱时,她终究是没能接纳他。库尔纳托夫斯基又是一个。这个参议院的文职官员,尽管年轻有为,但是浑身内外充斥着专横,她怎么可能被父亲为巴结权贵而替她物色的人选所驱使!
他们,都不能给予叶琳娜所要的爱!那么叶琳娜究竟在找寻什么样的爱?原来,她在渴望一声霹雳响起,来惊醒她沉睡中爱的媚眼;她在渴望一场甘霖骤降,来滋润她久旱中爱的心田;她在渴望一根火柴擦亮,来点燃她黑暗中爱的激情
终于,这个人出现了。他,就是26岁的英萨罗夫,一个旅居俄国求学的保加利亚青年。叶琳娜对他虽然并非一见钟情,但是当她后来意识到这是一个身材瘦削却勇敢无畏,一个把国恨置于家仇之上,一个时时刻刻怀揣祖国的解放事业而踯躅前行的平民知识分子时,她不仅没有被他的一贫如洗所吓却,相反那一颗孤寂的心灵便被他牢牢地抓住,从此就像钢钉钳进木头般再也不能分开。
“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要跟着你。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这就是叶琳娜对爱的盟誓!
“你走吧,我觉得我可能会死去……我的整个灵魂都在向着你……”这就是英萨罗夫对爱的忠告!
“那你就带上我吧。”这就是叶琳娜对英萨罗夫的承诺!
终于,叶琳娜毅然不顾父母反对,和英萨罗夫结婚了。纵然英萨罗夫一场大病之后,她还是陪着他,辗转回归保加利亚。可是归途中在威尼斯的旅馆里,他却死了,死于动脉瘤和肺病引起的并发症。对这一对伉俪而言,幸福来得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短暂。
然而,叶琳娜并没有就此被击倒,也没有就此迷茫和沉沦,相反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在给其父母亲寄去的最后一封书信中,叶琳娜这样说:
“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怎么样,但是,在英萨罗夫去逝以后,我将继承他的遗志,忠实于他毕生所从事的事业。……我过去一直在寻找幸福,而我将要找到的,也许就是死亡。……请原谅我给你们带来的一切痛苦。”
这就是俄国新女性的优美风采!叶琳娜是幸福的,她的幸福建立在父母亲因她远离而肝肠寸断的悲伤之上;叶琳娜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和英萨罗夫一样,推动社会变革改良给渴望独立自由进步的人民带来的幸福,正是建筑在他们的不幸之上。
毫无疑问,我们只有在小说中才能见到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爱得纯粹,方显非凡!而这,也许就是文学能传递给读者的力量和意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