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原创】清康熙御笔“广育群才”匾额之史证

2021-11-22 09:04阅读:
【原创】清康熙御笔“广育群才'匾额之史证
文/常青
【原创】清康熙御笔“广育群才”匾额之史证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御笔“广育群才”匾额,上图为“金台书院”旧址,二进门门楣悬挂的老舍夫人胡潔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书“广育群才”牌匾
史证是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论证,严谨的思辨,合理的推理,来还原历史的真实过程。如何判断史料的真伪何价值,辨别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认识史料的证明力,运用史料论证有关历史的问题。
研究与论证的史料内容逐一对比分析,进而发现各史料记述中的相同或相通之处与矛盾或冲突之处。如有关史料记载金台书院的“清康熙御笔广育群才匾额”有多种版本,便引发后人之疑惑。
史料相互矛盾之处:康熙御笔匾额文字有“广育人才”、“广育群才”、“广育羣才”“广育群材”“乐育群才”五种说法,应作何选择呢?这都需要对史料进行梳理与考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条分缕析,方可无误。
我们一起来通过一些史料,来分析有关“清康熙御笔广育群才匾额”之疑惑。
史料之一来源:清初马齐,朱轼撰写《康熙朝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载: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庚午
〇御书广育人才匾额、赐顺天府义学悬挂(1)
史料之二来源:清著名思想家王源所著《居业堂文集》卷十九
“皇上命名勒石以垂永久,上可其奏,御书广育羣才四字,以赐朝宗闻之大警'(2)
史料之三来源:李绶(1713-179
1年)的《重修金台书院碑记》曰:“圣祖仁皇帝特赐广育群才匾额颜于讲堂'(3)
史料之四来源:钦定四库全书(史部)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四第十七页所述如下:
金台书院在京师崇文门本义学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御书广育羣才匾以赐乾隆十五年改为书院有府丞梅防成碑记。(4)
《四库全书》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编纂成书,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四的总校官检讨臣何思钧为乾隆四十年(1775 年)乙未科武殿试金榜三甲进士。《四库全书》是官方出面整理的历史巨作。可信度高。
史料之五来源:
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刑部尚书管理顺天府事胡季堂,顺天府尹稽察觉罗学虞鸣球同撰的《金台书院记》写道:“圣祖仁皇特颁广育群才匾额嘉惠......夫朱子白鹿洞规条,学之程也:胡安定经义、治事二斋,教之准也。前行其在,当与诸君共砥砺之”(5)。此《金台书院记》石刻一方,至今完好保存并镶嵌在现今金台书院小学,门道东侧墙壁内。
史料之六来源:《清会典事例》中《顺天府》记金台书院:
正阳门外建书院一所,曰“金台书院”。额设正学长二名,副学长二名,上舍六名,内课十六名,外课二十名,月给膏火银有差。附课无定额,不给膏火。聘学行优者为掌教,以府丞司其事。康熙四十年诏赐“广育群才”匾额。(6)
史料之七来源:《四库全书》中,清于敏中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六十五“官署四·”:回
金台书院本义学,康熙四十一年,圣祖御书“廣育羣才”额以赐。乾隆十五年,改为书院,顺天府府丞臣梅毂成有记。(7)
史料之八来源:《光绪顺天府志·经政志九》“学校下:
在外城东南金鱼池,旧为义学,
国朝康熙四十一年,府尹钱晋锡题建,御书“乐育英才”额。......朝康熙年间于崇文门外磁器口迪东南小市奏设义学,旋改建金台书院蒙。圣祖仁皇帝颁赐御笔广育群才匾额。(8)
史料之九来源:《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十四》“坊巷下”:
叶名礼桥西杂记,洪庄者,文襄公承畴赐园也。康熙庚辰(按,康熙三十九年),钱京兆晋锡设大、宛义学,宛平寄长椿寺,大兴屋于洪庄。后宛平之学并归大兴,延王源主其事,从游日众。京兆欲市庄内隙地构堂,文襄孙奕沔不可。乃上疏,托言奕沔原割地以建学。圣祖嘉其请书“广育群材”额以赐。奕沔闻之大惊,而无可如何。王源为之记。乾隆十五年,改名金台书院。(9)
史料之十来源:晚清学人震钧《天咫偶闻》卷六“外城东”记载:
本洪文襄园。施公世纶尹京兆,谋欲建书院,商之于洪后人某,不允。而施必欲得之,乃为之闻于朝云:洪氏愿施此园为义学。圣祖嘉之,御书:“广育群才”额赐之。洪氏不敢争,遂建书院。至今为京师首善,肄业极盛。(10)
史料之十一来源:《教育大辞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记金台书院:
原址在北京崇文门外磁器口。清康熙四十一年,知府钱晋锡建义学,康熙赐“广育群材”匾额。乾隆十五年,知府梅谷成改为书院。(11)
史料之十二来源: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卷九“外城-”记载:
金台书院在慈源寺东,本义学,康熙四十一年,圣祖御书“广育群材”额以赐。乾隆十五年,改为书院,有御制碑。(12)
史料之十三来源:俞启定先生《书院北京-文化北京丛书》中有如下记述:
金台书院是京师第一所书院,位于正阳门外东南金鱼池,其前身原是一所官办义学。康熙四十年(1701年),顺天府尹施世纶欲建书院,看中了洪承畴故园,与洪氏后裔商议,不允。遂在朝中放风说:“洪氏愿施此园为义学”。康熙帝闻知大为赞赏,亲笔写下“广育群才”的额匾赐之,......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义学才正式命名为金台书院。(13)
史料之十四来源:《北京普通教育志稿》(上卷)第一篇第四章记述: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顺天府尹钱晋锡于正阳门外东南金鱼池建义学,御书“广育群才”额。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为金台书院。(14)
经过不完全文献提供的史料,分别来自,清初马齐,朱轼撰写《康熙朝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李绶(1713-1791年)的《重修金台书院碑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 钦定大清一统志:《清会典事例》;《钦定日下旧闻考》:《光绪顺天府志》;晚清学人震钧《天咫偶闻》;《宸垣识略》;《教育大辞典》;《北京普通教育志稿》俞启定先生《书院北京-文化北京丛书》等。
以上文献来源大都是官方组织各级官员和文史达人撰写,史料的真实性很强,例如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很高的《四库全书》反映了历史的客观存在的各种事件和实例,《光绪顺天府志》也是有清朝官员组织以“志”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历史各种事物及事件,真实可信。
从文献中记录康熙御笔广育群才的时间上看,最早为清初马齐,朱轼撰写《康熙朝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由于是以康熙朝实录的形式记载了康
熙帝的每日实际工作及生活,所以实录记述的康熙御笔的时间,应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秋七月是准确的。
关于康熙御笔匾额的匾文,这些史料分别是《康熙朝实录》的“广育人才”《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的“广育羣才”《清会典事例》,《钦定日下旧闻考》,《日都文物略)和《天咫偶闻》的“广育群才”:《宸垣识略》和《教育大辞典》《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卷一四》分别引用的是“广育群材”;而《光绪顺天府志·经政志九》中最初是“乐育群才”后面立即是“广育群才”综上所述“羣”和“群”字是同字,在分析“群材”和“群才”内涵不一样,用在'育人才”上,还是“群才”为宜。
另外,《光绪顺天府志·经政志九》中前为“乐育群才”后为“广育群才”可能是刻板时出现的错误。
史料之二的来源是清著名思想家王源所著《居业堂文集》卷十九中所述:“皇上命名勒石以垂永久,上可其奏,御书广育羣才四字,以赐”这一史料可信度极高,清代历史中确有王源其人,而且王源曾首任顺天府义学(首善义学)负责人,圣祖康熙所赐“广育羣才”时间为康熙四十一年,此时王源正在顺天府义学任职,随后在王源所著《顺天书院》一文,作为当事者将有关义学创办及发展,修缮扩建顺天府义学学舍和圣祖御笔“广育羣才”四字,全面详细地记录下来。所以圣祖御笔“广育羣才”是可信的。
另一个可以证明历史的还是真实的康熙御笔“广育羣才”匾,可是这一历史文物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丢失,只有现存放在金台书院小学大门门道东侧墙壁内的由当年刑部尚书管理顺天府事胡季堂,顺天府尹稽察觉罗学虞鸣球于
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同撰的《金台书院记》的石碑为证,其石刻有“圣祖仁皇特颁广育群才匾额嘉惠”等文字,此《金台书院记》石刻一方可证明康熙御笔“广育群才”真实可信。
史料之二所述“广育羣才”与史料之五所述“广育群才”都可信,“羣”和“群”是两个同音不同写法的汉子,“群”同“羣”字,所以史料之二和史料之五所述“广育羣才”“广育群才”均可信。
2021年11月22日
注释
(1)清初马齐,朱轼撰写《康熙朝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2)史料之二来源:清著名思想家王源所著《居业堂文集》卷十九
(3)李绶(1713-1791年)的《重修金台书院碑记》
(4)钦定四库全书(史部)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四第十七页
(5)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刑部尚书管理顺天府事胡季堂,顺天府尹稽察觉罗学虞鸣球同撰的《金台书院记》。
(6)俞启定编《北京古代教育史料》第342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 12 月第1版。
(7)史料之七来源:《四库全书》中,清于敏中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六十五“官署四”:
(8)《光绪顺天府志》经政志九 学校下
(9)《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十四》“坊巷下”:
(10)晚清学人震钧《天咫偶闻》卷六“外城东”记载:
(11)《教育大辞典》第 8册,第 78 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12)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九外城。
(13)俞启定先生《书院北京-文化北京丛书》2
(14)《北京普通教育志稿》(上卷)第40~41 页/北京出版社出版,1998年8月第1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