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2023-02-03 17:48阅读: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古镇是民国总统蒋介石蒋公的家乡,自1949年蒋公败退台湾客死他乡后,就一直再也没有回到过他的故乡。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人心目中。溪口因为是蒋公的故乡缘故,因此这里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直到改革开放后,溪口这才拂去羞涩的面纱,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并被打造成为了海内外著名的5A旅游胜地。
从象山石浦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到溪口古镇已是午后时分,在距武岭门不远处安顿下住宿吃完晚饭就急切的赶往古镇的中心地,景点早已关门,只为能够欣赏到这里的夜景。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武岭门是进溪口镇的必经之路,相传在早年间还是一个小庵堂,旁设茶亭供人歇息。1 9 2 9 年,蒋介石在庵岭上拆除旧庵,挖低山岭,拓宽道路,其上建仿古城楼,以壮武岭景色。改建的武岭门,飞檐翘角,巍峨庄严,确实为溪口增色不少。两面楼额各题“武岭”两字,东向系于右任手笔,西向为蒋公亲书。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此处其所以将此取名“武岭”,是因为溪口的环境风貌十分秀丽,可与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媲美,且“武陵”与“武岭”两者谐音相近,故名之为“武岭”。蒋介石喜欢把自己的籍贯写成“浙江奉化武岭”,其中也许就蕴含着崇尚“武德”之意。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其中的真实蕴含,也许只有蒋公自知。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走进古镇正是华灯初上时,落日后的古镇,天空最后一缕霞光也在夜色中古镇灯光的映衬下,早已黯然无光,只有晴朗的天空上的浮云还残留着一丝晚霞的余晖。灯光勾勒出的武岭门,在夜色的笼罩下,更有一种梦幻般时光流逝的历史沧桑感。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古镇的老街在灯火的映照下,开启了一天的夜生活。这里没有想象的人潮如流的繁忙景象,与我想象中的情景似乎有一点反差。也许因为游客白天已经游览完了这里的景点去往他处,所以只留下一条空寂的街道和街道旁的店铺。于是我收敛起那颗骚动的心,静静的走在这条曾经诞生过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的老街上,也试图在时光流逝中找到蒋公生活留存下的一些痕迹。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三里长街,又名武岭路,东起“武岭门”,是一条融水面、市井、商业、文化于一体,浓缩着溪口清末民初的历史文化,展示着古镇风貌的标志性景观。街左紧依剡溪,街右错落分布着10余处蒋氏遗迹,均是白墙黑瓦,前店后坊的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它们与蒋公故居杂居其间,让一侧流淌千载的剡溪,和灯光装饰下的蒋公故居变得更加的神秘和朦胧。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漫步在古街上,蒋公故居、家祠等建筑在夜色的掩映下,犹如沉睡的老人,是那么的端庄和宁静。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途经一处叫“溪园”书画铺,店内展示了许多蒋公书写的条幅和蒋公的旧时照片。我想这也只是一些临摹的赝品吧,试想蒋公的墨宝当属文物级的东西,岂能流落在街头市肆店铺?但细观却是以假乱真。自古书如其人,蒋公的书法却如其人,与毛体相比,一笔一划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因此多了些端庄,少了一些毛体的狂放。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再返武岭门,沿途的商铺依然灯火珊阑,唯独没有太多游客光顾,武岭门右侧的店铺除了门口椅子上歇息的行人,再也没有游客光顾。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自武岭门里左侧的林荫道,向上行进不远,在绿树掩映之中,一座雕梁画柱的楼阁傲然挺立在山脊之上。道旁有一块名为“乐亭记”的石碑,借助楼阁的灯光驻足细细品读,原来这就是著名的以“奎阁凌霄”之称列为溪口十景之一的“文昌阁”。
为什么路旁石碑上只书“乐亭记”而没有为“文昌阁”立碑?原来这中间还有一段逸闻趣事呢。
据载:文昌阁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规模不大,是溪口文昌会、文武会、锦溪(剡溪)书斋诸会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同人聚讲雅集之地。潭墩山丘上,楼阁之下的武岭潭,潭深水碧,游鱼历历,也以“碧潭观鱼”雅称,因此才有溪口十景之誉。
蒋介石曾经有撤毁武岭文昌阁,改建图书馆的设想。1924年清明回乡扫墓,见文昌阁年久失修,甚为败落,遂出资请其兄长蒋介卿负责重建。次年文昌阁重建告成。
重建的文昌阁,画梁雕栋、翘角飞檐,气势不凡,单体面积也就区区500多平方米,但它布局巧妙,形态多姿,既有观赏性,又不失其实用性。集亭、台、楼、阁、桥、塔、古树、碧溪于一体,聚集了中国传统园林诸要素。早在民国时期,溪口文昌阁就曾一度与德清莫干山、台湾日月潭齐名,并以其及周遭武山剡水胜景,一度入选全国二十四景。
蒋公与宋美龄婚后每到溪口必在文昌阁小住。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为蒋公、宋美龄卧室和起居室。文昌阁从此成为蒋宋别墅和他们的藏书楼,并改称“文昌阁”为“乐亭”,蒋公还为此撰写了一篇《武岭乐亭记》特请国民党党内元老、书法大家谭延闿挥毫赠墨。上个世纪80年代复建时,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受请,隔海遥寄了同为墨宝的《武岭乐亭记》,现勒石树碑立于道旁,呈现在了游人的面前,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石碑。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送到溪口软禁,在文昌阁住了十几天后,才被移送到雪窦山。可惜文昌阁在1939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的大肆轰炸中被毁,现在的文昌阁为1986年政府按民国原貌复建,并于2006年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的重修改名和复建,以及那篇蒋公撰写的《武岭乐亭记》,无论是文采,还是名人墨宝,无疑为文昌阁留下以段风雅轶事的同时,也为蒋公热心故乡文化事业留下了一段美传。同时它的重建复建,也折射出了小镇的历史命运和时代沧桑!
兹将蒋公《武岭乐亭记》原文摘录如下:
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口,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所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巍然。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即其 地以况其所居之人耶!
岭上古木参天,危崖耸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矣!而隔溪之绿竹与岭上之苍松倒影,水必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
旧有榭阁,名曰文昌,规抚狭陋,无足以资游驻者。甲子春,余还土扫墓,见其楼栋欹斜,行将就圮,乃堪地绘图,亟思有改造之,吾兄锡侯欣然赞焉。爰董其事,命匠鸠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属余名之。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也,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
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以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

夜色里,我在复建的“文昌阁”即“乐亭”前伫立许久,默诵蒋公《武岭乐亭记》的辞句,回望灯火珊阑中的文昌阁,确有徘徊依恋而不忍舍之感,也想朝夕游乐与斯,共享自然人文之美,然终是要归乡离去的,岂能乐不思蜀乎?于是折返。
夜色里的武岭路是那么的安详和宁静,带着蒋公的重建文昌阁之取义,回到了我下榻的宾馆,夜梦中总是萦绕着“乐亭春晓”的梦境。
溪口风景区,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靠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然溪口虽小,古镇不大,但民国时却曾经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风暴眼。蒋公、蒋经国父子皆出生于此,蒋氏故居别墅、祖墓宗祠、家庵等就分布在溪口镇武岭街旁。
夏日不堪沉睡,清晨再度入武岭门,一路前往蒋公在溪口老家留存下的故居、宗祠等地进发。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白天的武岭门早已褪去夜色中朦胧,武岭路上和流淌的剡溪洒满朝阳,又是一个晴朗日。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蒋公的出生地“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蒋公从呱呱坠地,到溪口一顽童,再到民国总统,蒋介石蒋公的人生之路就从这里开始的。
“玉泰盐铺”为蒋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1862年10月,太平军退出奉化,蒋介石的父亲已经成人,子承父业,复开盐铺,生意更加兴旺。几年以后,资本达到几千银元。店内雇员有阿大(今称经理)、账房、伙计、学徒共六、七人,成为溪口镇上一大商号。蒋介石出生后,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以及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
蒋公祖父蒋斯千,溪口蒋姓二十六世孙,又名玉表,生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卒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蒋介石在记述这位祖父的行状中说“吾族自仕杰公迁居锦溪以来,累世力勤穑事,敬崇礼让,胜清三百年间未有一人求通仕籍者,至公以货殖起家,生计日渐饶裕。”
蒋斯千弃农经商,改变了蒋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为以后蒋介石四处求学,东渡日本创造了条件。蒋斯千对幼年蒋介石影响很深,从生下取名、饮食起居到入塾求学,无不给予入微关怀。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玉泰盐铺”其建筑分前后两幢,前幢三间两楼,楼上为居室,楼下是店面;后幢做作坊。玉泰盐铺以卖盐为主,兼营大米、酒类、菜饼和石灰等,雇有帐房、伙计。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奉化溪口蒋公故居探访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