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2017-11-05 07:04阅读: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在中华网络大咖叹腾冲的活动中,当地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腾冲时,多次提到腾冲三宝,分别是腾宣、腾药、腾编,这些都是腾冲修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腾冲这座有着极边第一城的边境小城,竟然也流传着一门中原人引以为豪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我们在参观了固东镇的北海湿地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去了固东镇刘家寨的腾冲皮影戏第四代传人——刘永周的家里作客,刘大师是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生于皮影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表演“西腔”皮影,他的皮影人物作品惟妙惟肖,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虽然年事已高,但刘永周现在仍坚持制作皮影“靠子”(供表演的皮影人物及道具)。一张黄牛皮需要经过硝皮、铲皮、打磨、着色、联接,才能做成皮影“靠子”,每个过程的细节都非常讲究,“着色的时候不能用水彩、国画颜料,一定要用矿物质颜料,这样色彩才能更牢固、通透”,刘永周说。 “西腔”皮影节奏轻快,唱腔高亢嘹亮,剧目多取材于古代传奇故事、演
义及民间故事。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节日里或大量游客来观光的时候,刘永周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室为大家献上热闹精彩的皮影戏演出。平日大多数时候,刘永周会召集搭档和儿孙们练习皮影戏、制作皮影戏,让手艺代代相传。他的儿子刘安逵在各地展销推广皮影,孙子刘朝侃也在跟爷爷学习皮影,“我招徒弟不会拒绝外家人,只要有心学习,手艺好,我都会教”,刘永周说。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据刘师傅介绍,腾冲在明朝以前是没有皮影戏的,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才从中原传到腾冲,如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他出生在皮影世家,从小受皮影戏耳濡目染,并渐渐喜欢上它。 然而,刚开始他的父亲刘定忠却并没有将这门艺术传给他的打算,而是希望他能好好上学,争取更好的前程。“父亲反对我学皮影戏的态度非常坚决,认为只有读书才会有大出息!”刘永周说。可是事情的发展没有如父亲所愿,刘永周没能在求学路上走得太远,十二三岁时,他便偷偷地背着父亲学起皮影。后来父亲发现刘永周虽然年纪小却有极强的领悟能力,才勉强同意他学习皮影戏。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不知不觉,刘永周一干就是六十多年,平常若是哪里遇到了干旱、水灾或者瘟疫,村民们也会请他过去唱上几天皮影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刘永周练就了集唱、制作靠子(皮影表演的道具)、制作剧本等于一身的本领。据刘永周回忆,起初他只能在皮影戏班子打杂,做一些搭建幕布、收拾靠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开始学习敲锣、打鼓以及练习唱腔等,并客串一些角色。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经过几年的“跑龙套”,在刘永周18岁那年父亲终于同意让他担任主演。那天他主演的戏是《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片段。原先计划天刚黑就开始表演,后来由于观众太多,村干部害怕发生安全事故,向观众撒谎皮影戏因故取消,但是群众仍不愿离去,一直到晚上十点多看着部分观众离开后才开始表演。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在那场近4个小时的表演中,刘永周异常沉着,以近乎完美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获得了他父亲的认可。“虽然担任主演是我梦寐以求之事,但是当这天到来时还是担心演不好。”刘永周说,“随着表演的深入,我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回忆起那场表演,刘永周的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刘永周凭着对皮影戏的执着,他只要有时间就会拿出剧本来研究,并且还对原有剧本进行修改。“有些剧本不太好表演,有的剧本观众根本听不懂,就得做一些必要的修改。多年来我修改过包括《大闹天宫》《草船借箭》等上百个剧本。”刘永周说。此外,他还根据时代和地域特点制作了《大救驾》《翡翠传奇》等多部剧本,这些剧本都曾被观众热捧。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在制作靠子方面,刘永周也下了很多功夫。“从材质的挑选到靠子的制作,人物神态的雕琢到服饰颜色的搭配,这些都要有多年的积淀才行。”刘永周说,为了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靠子,他多次到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学习,“这些地方是皮影戏的发源地,很多方面还保留得较为完整。到这些地方走走,常常有新的收获。”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传统的靠子都是用驴皮制作的,后经刘永周多次实践发现,其实牛皮也可以制作靠子,只是用牛皮制作靠子要求更高。“一张黄牛皮要经过硝皮、铲皮、打磨、着色、连接等多道工序,才能做成皮影靠子,而且每个过程的细节都非常讲究,稍不注意就可能前功尽弃。着色的时候不能用水彩、国画颜料,一定要用矿物质颜料,这样色彩才能更持久、通透。”刘永周说。 凭借精湛的技艺,刘永周制作出无数惟妙惟肖的靠子。其中不少靠子还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70多岁的古稀老人,执着于皮影60余载,终成极边第一城的文化名片
正因为他的执着,所以在极边第一城这样的边陲小城上,还如此完好的保存着这一了不起的中原文化,因此刘永周也先后被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等称号。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文化部、云南省政府、地方市县颁发的奖状、证书等。2012年,刘永周还被确定为固东皮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皮影戏是一项集雕刻、绘画、历史、音乐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庆幸的看到,不仅刘永周对此很执着,他的两位儿子、孙子、孙女也都在认真的学习,并以将其发扬光大为己任,这真是艺术之幸!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