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2020-04-02 11:57阅读: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山水是一座城市的颜值,文化是则是城市的内涵,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重庆有远古的巴渝文化、移民文化,有近代的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甚至还有人们常说的码头文化,而具体到每个区县,又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比如大足的石刻文化、合川的钓鱼城文化、奉节的千古诗词文化、丰都的巫文化(鬼城)等,而铜梁也有自己的文化,那就是闻名全国的龙文化;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中国是龙的故乡,很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但铜梁龙绝对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之一,舞龙在铜梁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铜梁龙即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而闻名川东南,近百年来,铜梁的民间艺术家们又不断融会八方技艺,遂使铜梁龙灯以其凝重的古朴之风愈浓烈的现代意蕴为一炉而被增异彩。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舞龙在台前,世人皆知,中外闻名,而扎龙而属于幕后,鲜少有人关注,2019年,渝帆在参加重庆穿越之旅的活动中,来到了有着中国第四大古城之
称的铜梁安居,在这个古镇一角,我们遇到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扎龙经验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德瑜,他向我们介绍了铜梁龙的历史和他扎龙的一些经历;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他说,铜梁龙其实就始于安居,因为安居是铜梁的老县丑,而安居舞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到了唐宋时期,安居的舞龙渐成规模,专门制作舞龙的作坊孕育而生。明清时期,安居舞龙更是达到了鼎盛,直至繁盛当今。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新中国成立后,铜梁龙更是多次代表中国艺术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的龙文化,使其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2006年,铜梁龙舞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来又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包括大蠕龙、火龙、板凳龙、小彩龙等多个品种,彩灯舞则有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猪啃南瓜、高台龙狮舞等多种形式。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他说他是安居本地人,年近六旬,早年师从重庆三大扎龙大师之一的傅全泰老先生,至今已有30多年扎龙经验。他说,现在扎龙还是延袭过去的技术,无论是流程还是方法都变化不大,如果说变化,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以前基本都是用棉纸进行捆绑,而现在都是使用布进行捆绑,因为制作的时候,布的材质比棉纸要牢实一些。此外,龙身的图案以往都是人工手绘的,现在一般都采取印刷图案的方式,更美观也更高效。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李师傅告诉我们,扎龙的工艺并不复杂,主要步骤有制篾、扎龙、粘纸、填色、拼装等十几道工序,但真正要做起要并不容易,每一道工艺都有许多技巧和注意事项,首先要从选竹子开始,选竹子有讲究,就弹性和柔韧度来看,一年半到两年的竹子是最好的,要是竹子太嫩,扎起来是比较轻松,却缺少了弹性;若竹子太老,虽然有弹性,却容易折断。竹子选好以后就开始划篾条把竹子划成需要的宽窄和厚度,篾条划好后就可以开始扎骨架,过去是用白棉纸搓成的条来捆扎,骨架扎好了以后就开始裱背,过去是用白纸和浆糊,现在是用白布和胶水。完成以后再用兑的很清的胶在整个面上浆一次,主要是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让布绷紧,本来布是比较软的,浆过以后布就会收缩变紧,有硬度,还有就是画在布上的颜色不会浸。等全部晾干以后,就可以开始落墨。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李师傅最后说,现在扎龙根本赚不了钱,一般只有春节前夕扎龙会比较多,平常都比较闲,只能做一些其它事情养家糊口,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都不愿意来学扎龙这门老技艺,整个铜梁会全套扎龙技艺的人只剩下寥寥数人,如果政府不进行扶持,将来甚至会而临失传的危险。
走进中国第四大古城,了解中华第一龙的扎龙人,舞龙虽美扎龙不易
听他说到这里,渝帆想到一位潼南八旬老画家周力亚老先生几年前给我讲到的故事,他说以前铜梁龙还没有出名之前,与铜梁交界的潼南小渡(现在的三汇镇)一带同样生活着很多世世代代的扎龙人,他们的扎龙技艺比铜梁还好,当时很多铜梁龙都是请这些人去扎的,后来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后来索性都被吸引到铜梁安家了,要不然潼南舞龙并不会比铜梁差,历史也同样久远,区别是一个地区比较重视,一个地区后知后觉。然而,现在铜梁的扎龙工艺又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真的希望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扶持,让这项古老的工艺得以继续发扬与传承;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