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2020-04-06 13:03阅读: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补锅匠,一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对于60后、70后、80后的人是非常熟悉的,而对于90后、00后的人而言,估计最多只是听说过,绝大部份人都没有见过,因为这是一个特定年代才有的职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些老艺术不是不想做,而是失业了。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在2000年以外,西部很多地区的经济都不发达,物资相对比较贫乏,那时候很多人家有物件损坏后,想到的不是去买新的,而是修修补补继续用,比如说衣服,有补丁是很正常的,如果家里有几兄弟,往往老大穿过不能穿了,就给老二穿,老二也长个子了,就留给老三穿,或者送给别人穿 。与衣服一样,家里的锅碗瓢盆坏了,也是要想办法修补修补继续用,人们习惯并接受了那种修修补补的生活,修补是一种节俭,也是一种美德。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正是因为人们的节俭和社会的需要,被锅匠便应运而生,以前的锅主要有砂锅、铁锅、锑锅三种,砂锅是当地人用煤渣
和粘土烧制的,成本低廉,所以用坏就扔掉,没有修补的必要,也不好修补;锑锅比较软,一般用来烧水或者炖汤,坏了可以卖钱,如果漏孔不太大便会修补,而铁锅相对于砂锅、锑锅更贵,但全是由生铁打造,生铁不耐用,加上柴火熊熊,铁锅很容易穿孔、漏水,于是补锅匠主要的工作就是补铁锅。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补锅匠的扁担两头翘”这是民间的俗话,形容补锅匠以前多是肩挑两个大木箱,一个箱装工具,一个箱装材料,然后走街串巷,沿街叫喊 “补花碗,钉洋碟,补锅罗!”。遇到有人需要补锅,便停下来,取出工具与材料,现场开工,补完又继续前行;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补锅匠开工的时候,先从木箱中摆出锤子、小铁勺、钳子、锉刀、刮刀、毛刷之类的工具,找出一些必不可少的生铁或锅铁块儿等用于补锅的材料。然后刨个坑,简单垒出一个小煤灶,挽起一小把柴草引火烧煤,点上火、架上那小风箱,随着小风箱一拉一送的鼓风,炉火很快就烧起来了,随将将生铁块丢进炉子中等待融化。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不需要多久,那炉膛之内,就成了亮红亮红的颜色。炉子顶部飘起悠悠的蓝色火焰,随着风箱的节奏,也忽高忽低地不停向上蹿动。在炉火的熊熊燃烧下,“小锅”里投放的生铁便开始慢慢熔化,变成了可以补锅用的“铁水”。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随后,补锅匠会用一只小勺从坩埚里舀出铁水,飞快地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迅速地晃几下,铁水就变成了一粒橘黄色小圆球。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然后,只见他把那粒橘黄色的小圆球对准铁锅漏水、需要补的地方,从下往上、从外往里轻轻一挤,再另用一个工具从上迅速对压下去,滋的一声,飘出一小股淡烟,不一会儿,铁水就凝固在漏洞处,形成豌豆大小的疤痕,再用锉刀锉平即告完成。
重庆街头偶遇消失很多年的补锅匠,勾起多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锅坏了就只接换新的,几乎没有人再需要补锅,所以补锅匠这个职业慢慢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这是去年4月份,渝帆在重庆安居古镇上遇到的场景,勾起许多童年的记忆,所以拍下了这组照片,不过据渝帆查看,这补锅匠应该是属于表演性质,一口铁锅上密密麻麻的补上了秀多的补丁,要是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法用了,估计也是古镇上为了勾起人们的怀旧情愫吧。
朋友们,你们有多久没有见过补锅匠了?或者说你有见过补锅匠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