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读古军事29.从阴平之战谈知天知地

2018-12-09 13:30阅读:
战时:公元263年;战址: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战况: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直捣蜀都。战法谈: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读文摘记
原文:姜维列营守险,会攻之不能克,粮道险远,军食乏,欲引还。邓艾上言:“贼已摧折,宜遂乘之,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遂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谷高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诸葛瞻督诸军拒艾,至涪,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权之子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豫未纳;崇再三言之,至于流涕,瞻不能从。艾遂长驱而前,攻破瞻前锋,瞻退住绵竹。(《资治通鉴》第78卷)

读古军事29.从阴平之战谈知天知地
译文: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冬季十月,姜维排列营垒据守险要之地,钟会进攻不能取胜,而且运粮道路既危险又遥远,想要领兵撤回。邓艾上书说:“敌兵已经受到摧折,应乘胜进
军,如果从阴平出发由小路经过蜀汉的德阳亭奔赴涪县,此地在剑阁西一百里,离成都三百余里,在这里出奇兵冲击其腹心之地,那么剑阁的守军必然往回奔赴涪县,而钟会就可以两车并行着向前推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往回撤,那么接应涪县的兵力就会很少了。”于是从阴平出发走了七百余里的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桥建阁道,山高谷深,非常艰险,运来的粮食也将吃尽,濒临危险的绝境,邓艾用毡毯裹住自己,翻转着滚下山去,将士们也都攀缘着树木崖壁,鱼贯而进。邓艾首先到达江油,蜀国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率诸军抵御邓艾,到达涪县后,停住不进。尚书黄崇是黄权之子,他屡次劝说诸葛瞻应迅速前进占据险要,不让敌人进入平地,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再三劝说,甚至流着眼泪说,但诸葛瞻仍然不听。于是邓艾长驱直入,击败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退兵驻扎在绵竹。
读后随笔
[史海拾战例] 阴平之战,亦称邓艾偷渡阴平之战。这是三国末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魏景元四年(公元263),曹魏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则以大将军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北)天险与魏军相持,魏军不能前进。魏将邓艾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出发由小路经过蜀汉的德阳亭奔赴涪县,此地在剑阁西一百里,离成都三百余里,在这里出奇兵冲击其腹心之地,那么剑阁的守军必然往回奔赴涪县,而钟会就可以两车并行着向前推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往回撤,那么接应涪县的兵力就会很少了。”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同年冬季十月,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遂率精兵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架桥修阁;毡毯裹身,翻滚下山;攀缘悬崖,鱼贯而进。如此艰难秘密南进,很快到达蜀国腹地江油(今四川江油北),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涪县),进逼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区)。蜀汉后主刘禅惊惶出降邓艾,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蜀汉灭亡,开启三国时代的统一战。
读古军事29.从阴平之战谈知天知地
[战例析兵法] 邓艾是三国后期最为著名的兵家之一。在作战中,他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古代军事杰作而载入史册。邓艾战阴平的成功,从兵法上分析有“四大赢点”:一是了解蜀情,蜀汉倚仗阴平一线险峻无强兵把守;二是了解己情,挑选部分有山路作战经验的精兵,完全可以战胜阴平;三是了解天情,“冬十月”转凉无大雨、好行军。四是了解地情,尽管是700里荒无人烟之地,但不是不可逾越的死地。这“四大赢点”,正是兵书上所说的“知彼知己”与“知天知地”。《孙子兵法·地形篇》中云:“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意思是,真正懂得用兵的人,行动时不为现象迷惑,举措上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则胜利就有了完全的把握。“知彼知己,胜乃不殆”作为千古军事名言,早已脍炙人口;而“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然而,邓艾在阴平的成功实践表明,“知彼知己”固然重要,但在一定条件下,“知天知地”更加重要,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看,史籍都这样描述邓艾偷渡阴平:“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邓艾带领精兵行走七百余里的险地,如果不了解那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不要说战胜敌人,很可能自我毁灭。正因为他了解掌握了那里的地理环境及天候,所以才创造出战胜艰险的人间奇迹。
[兵法谈今用] “知天知地”的兵法观点和邓艾偷渡阴平的作战事实,从天、地、人、战的结合上告诉人们,必须了解天地之间的自然变化,必须把握战争与天地之间的关系,“知天知地”是作战取胜所必备的条件。当代军事指挥者应该懂得:善战者,善察天时、地利。二战时期,德军因攻打莫斯科战役时遭遇零下30摄氏度的冰雪严寒,其飞机和坦克无法启动,光学瞄准具和枪栓失灵,加之御寒军需被装补给不力,导致德军在苏联战场全线溃败。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军几次开战时间都充分考虑了气候条件影响,成功地避开了高温和沙尘暴等威胁。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虽然不是军事胜利者,但在“知天知地”上占了不少便宜,他们利用不良气候、山高密林、道路崎岖等自然条件进行伪装,使北约的卫星和飞机为找不到目标而犯愁,创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确制导炸弹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历史最低纪录。未来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将加速向精确、智能、远程、隐身和无人化方向发展,受气象水文和空间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可以说未来战争中不掌握天候和环境特点规律,就无法筹划备战,更不可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谢谢图片作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