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到底如何做好城市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2019-11-15 09:20阅读:
【导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为官一方的年轻干部开始觉醒......但愿更多的区域父母官能够淡定心态、顺应趋势和规律......

如何做好一个城市产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各地政府现阶段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喊喊口号、谈谈理念并不难,但要有接地气、可落地实施、能够刀下见菜的有效策略及实施方案,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几年来,有些地方领导急于求成,生硬创新了一些花哨的概念和思路,模仿了别人的套路,结果导致不少产业投资项目变成了夹生饭。

其实,合理运筹谋划、深度策划一个城市或某个特定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把握好一个关键点:要有准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并真正搞清楚定位范畴中的产业到底有多大的成长空间?城市区位不同、资源结构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其产业发展的重点及策略也不同。前些年,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急于快速出政绩,采取的一个快招是:只要不惜代价招商引进一个大的投资项目,就可以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改善本地经济面貌。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也就是说,你想筑巢引凤凤不来,你想搭台唱戏没有腕儿,玩大项目招商越来越不现实。
到底如何做好城市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能不能搞活,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要静下心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产业服务,激活并做好两个循环:一个是以本地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为主的本地域内的经济循环;另一个是本地区参与更大市场半径外向的经济循环,重点要搞清楚在不同经济循环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经济服务角色。所以在做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顶层设计的时候,至少要充分考虑三个要素:


第一、要吃透本地区的资源结构特征、资源配置的有效条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及趋势下,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性城镇而言,有资源未必能形成资源优势,没有资源未必没有资源配置条件,如何打好资源牌,需要做深度研究和谋划。


第二、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空间产业环境及生产力水平。这是进行产业定位研究最核心的命题,把握不好,就容易导致决策跑偏。这需要从专业视角进行深入评估和统筹谋划。


第三、要吃透本地区产业存量的基础及结构特点。现有产业基础及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最能真实地反映本地市场化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状况。


只有做好上述三方面的研究工作,才能搞清楚本地产业发展到底有哪些优劣势,才能搞明白本地区到底适合于发展什么产业、在哪些产业领域有好的支撑要素和成长空间。不把这些最基础的情况吃透,并准确把脉内在规律,就无法做出精准的顶层设计和务实谋划。
到底如何做好城市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我们有些地方、有些城市,在做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在做所谓的区域性产业规划的时候,总是喜欢玩名词、玩概念、玩套路,花费钱财、浪费精力,做出了一大堆高大上却无法落地的规划文本,实际上是一大堆劳命伤财的没用的文字。要认识到,我们国家在产业规划及区域产业发展落地方案设计方面,有明显的短板,最大的问题是相关人才严重缺乏。最常见的错误是,搞城市规划建设和数字城市建设的设计团队不懂产业,还很忌讳别人说他不懂产业,而搞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学者又与产业布局及产业资源配置设计的专业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因此,很多地方政府领导,动不动就被装进去,花了很多冤枉钱。


我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很多地方领导很迷信名牌大学,但多数名牌大学有实力和实战经验的技术团队,只是近年来才历练出来,可是市场上很多机构都挂着某某大学的招牌,提供服务的所谓的专家,只是盲目学习了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皮毛,生吞活剥地直接套用别人的理念和打法,最后玩得狼狈不堪、满地鸡毛。

到底如何做好城市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今年以来,我调研考察过十几个城市的技术开发区,让人心寒的是,多数开发区从开始做规划就注定必然会失败,可是直到亲眼看到失败的惨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前年以来,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名词又开始火爆起来,原来挂卖羊头的技术服务团队,又该挂卖猪肉的招牌了,结果是不少地方政府在云计算、数字产业等方面,投入巨资却陷入深坑之中。比如,国内各地政府急于投资做智慧旅游,某某公司就推出一机游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本来只需要一千万就能搞定的投资项目竟然报价高达七八亿元,更重要的是投资建成后,没有消费流量,逐渐演化为僵尸平台。类似这样的教训很多。但是,由于某些决策人的无知及或明或暗的原因,类似打水漂的项目仍在一个接一个地做。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要冷静客观地看待新经济新业态,必须切合本地实际审慎对待新科技,防止被科技泡沫背后的陷阱所坑。有两个陷阱非常可拍:科技陷阱和政策陷阱。有些新政策出台时就注定是无效的没有生命力的政策,不要盲目跟风。总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需要淡定心态、不忘初心,切忌浮夸玩政策、玩概念、玩套路,否则会把自己玩进去,并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损失。

到底如何做好城市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产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盈利模式和落地模式。特别是“单元落地模式”很重要。如果某个产业没有合理的与市场有机对接的单元落地模式,就无法聚集有效的支撑要素。很多地方政府在做完顶层设计及产业规划以后,却不知道怎么落地实施。有些城市上了一些大的产业项目,没有审慎论证商业模式、落地模式、技术可行性,就盲目拍板上马,其结果不是定位有问题,就是模式有问题,一起步就注定要失败,这些项目有的建设到一半就停工了,有的即便是建成以后,也没有丝毫收益,反而还要地方财政出钱养这些项目,来维持这些项目的运转,这实质上是在透支地方的财力,透支地方宝贵的发展能量。

到底如何做好城市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还有,我们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搞招商。越是发展落后的地区,越在拼命玩儿招商。可是招商这活越来越难做,搞得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提起招商就心里发怵。地方政府呢,本来想钓一条大鱼,结果满池子是王八,钓上来的多是些骗吃骗喝骗政策优惠的王八崽子,结果透支了很多资源、浪费了不少机会。比如,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区,招商进入的企业五花八门,参差不齐,而且开发区内僵尸企业越来越多,连年招商引进的企业一个又一个关闭,甚至新招引入驻企业的增长速度没有僵尸化企业的增长速度快。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极大代价。也招进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入驻到产业园区,但经过五六年发展以后,逐渐僵化、慢慢死掉。投资者最终只能一走了之,然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又恢复到以前状态。这种情况的背后有一个现象:开发区搞了很多年,绕了一大圈,最后地方的产业结构,与没有搞开发区前,竟然是一致的。有些招商引进的优秀工业项目,最终也逐渐僵化,多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化为泡影。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开发区的建设、招商和运营乱局,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一大包袱。当然,我并不是刻意诋毁招商引资这种现象,我只是强调一个核心观点:如果一个区域没有最合理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就不要盲目推进招商引资;如果一个地区偏离本地的资源结构及资源配置条件、脱离本地生产力水平,就不要盲目引入高大上的工业项目。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