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择优与环境

2019-06-02 07:28阅读:
  20年前,非京、沪985高校,较为常见的现象,京、沪来的同学,高考成绩偏低。当时的北京、上海,还没面对外来人口涌入,学苗来自本地,因本地高校多,招生指标多,录取率高,因此,考到外地高校的分偏低。经过几十年发展,各地人才涌入京沪,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学校厉害,还是学生厉害,这是个常见问题。按照北京、上海的择优模式,学校都不用费劲了,家长和学生的素质在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就足以解决问题了。
  教学环境,传播焦虑和传播知识,哪一个更能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你开一家民办学校,那么,为了提高主营业务收入,让家长掏钱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很显然,就是传播对教育的焦虑。这个道理,跟炒股票差不多。股市不波动,价格不涨跌,韭菜就不好割了。
  A学校,是全市公认的第一梯队名校。入学,全市招生,考一下。软件、硬件条件卡一下,收上来的学生,基本素质有保障后,师资力量比较突出,自然也就成绩有保障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家长,都在某种择优体系下筛选过N遍了。学校的压力大幅度降低,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大幅度提升
  真正好的学校,是把劣等变为中等,把中等变为优等。
  现实中,入学考试、学区房,已经扭曲了教育环境的本质。家长,并不真的清楚,选择的学校,到底是学生厉害,还是老师厉害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环境中,同学的因素是较为确定的。
  择校的本质,早就转变成,择同学和家长了。一个梯队的学校,教学质量差多少,早就不是关键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和家长的平均质量。以目前北京和上海的教育形势看,全国各地根本就无法对抗,因为,京沪聚集太多各路神仙,对教育的PK早就升级到变态的高度。

  择优体系是否客观,已经没人去思考了。学校,是不是在乱教,也没人去思考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