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真人案例分析:那个嫁给初恋的人最后怎样了

2017-12-04 14:33阅读:
来源:潘幸知(ID:sharpshow)
文/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 杜潇婷
真人案例分析:那个嫁给初恋的人最后怎样了

我今年37岁,属于二婚,现在的老公是我当年的初恋。我的婚姻出现变故以后,他觉得放不下,过来找我,对我关怀备至,使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其实当时他还有婚姻,为了和他光明正大的在一起,我让他自己选择,他最终选择为我离婚。

本以为可以重温初恋的美好,却不曾想我们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由于双方都有孩子,始终不能一心,再加上我们从小生活的方式、经历都不一样,所以经常出现各种矛盾。

最大的矛盾来自于和他孩子的相处,这个孩子已经10岁了,我说什么话他都不听,经常偷偷跑回家找他的妈妈,为此我两经常三更半夜出去找人,并弄的彼此都十分不高兴。

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够温柔体贴和为他着想,我尽力改变和弥补,我也努力学做各种家务,努力变得温柔体贴不唠叨,甚至为了改善和继子的关系,我也主动要求带他出去吃饭和看电影,可是每次老公都会阻拦并说:孩子的事我来,你不用管那么多,毕竟你是孩子的后妈。

虽然现在我们感情还在,但他始终觉得亏欠孩子,并有了离婚的念头。我真的很受打击,第一次离婚已经要了我半条命,我承受不住再次的打击。最重要的是我们两人是有感情基础的,我不想放下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

求老师帮帮我,我该怎么办?
真人案例分析:那个嫁给初恋的人最后怎样了



幸知在线 - 杜潇婷


这个摇摆不定的家庭是这样组建的:一个一团浆糊的父亲、一个被自责与狗血道理压倒的继母,和一个无所适从的孩子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父亲。这个父亲有这么两个行为:

① 在新家庭中,避免孩子和继母建立更深入的关系。

当继母想要带孩子去看电影、吃饭等等可以二人或三人独处的时间时,这位父亲会阻拦并且提出:孩子的事我来,你不用管那么多,毕竟你是孩子的后妈。

可见,在这位父亲的认知里, 对“后妈和孩子”的关系是有某种特定的预期或顾忌的。这种预期为新家庭不断播放着背景音:后妈,你是外来的,你是外来的。无论孩子愿不愿意和继母去看电影,在先生的头脑里,总是认定孩子不喜欢。

这种拿自己的猜测取代孩子真实感觉的做法不但会忽视妻子当时真正的想法,也会在婚姻中创造了一个等边三角关系:自己站在前妻和现妻中间,现妻总能在新家庭中感受到前一段婚姻的存在。

从更深的角度说,这位父亲在心理上并没有真正的完成离婚,阻碍孩子和现任妻子进行进一步的联系,实际上是自己内心深处对上一份婚姻的愧疚感,是希望自己还能和上段感情保留一份强烈的联系。

而这个内疚感,背后则是“要为对方的幸福负责”的传统婚姻观。在先生的心中,他无法自主选择,不然就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而这种越界承担的责任,反倒让先生总是忽略当下身边的人,反倒造成了不负责任的局面。

② 对孩子有求必应,乃至“为了孩子”决定离婚。

当孩子发生行为问题,频繁的离家出走,这位父亲不仔细询问和探索背后真正的原因和解决之道,而是觉得亏欠孩子,有了离婚的念头。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他不愿承认自己教养能力不足,把责任推到后妈和孩子身上的表现。

今后如果孩子仍然不听话,他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指责:我都为你离了婚,你还想干嘛?原配的婚姻中,就没有孩子离家出走吗?假定和再婚有关,但这么做真的会让孩子好吗?并不是。

这位父亲的焦点在于如何平复自己的内疚感,如何让孩子接受和认可自己——在这里,孩子和父亲的角色颠倒了,孩子(被推着)成了那个制定规则的人,而父亲努力达成。

这是父亲缺位的另一种形式——人在家,但职责缺位,孩子在父子关系中无法学到什么是边界与规则、如何调动自己适应环境。这种方式培养的孩子,在将来面对社会规则时,很大可能以非常幼稚自恋的方式应对,比如待业在家、频繁跳槽、持续学习能力差、单身宅、不恋爱等等。

假设孩子懂事,没有发生上述的事,也会因为“拆散”了父亲的真爱而感到内疚,或者为爸爸和妈妈的婚姻不幸福而自责,在自己的婚姻家庭中重蹈覆辙。

我们再来看看求助者,在这段关系中,她也有两个典型的行为:

① 为了让先生接受自己,把夫妻关系排在亲子、先生的前一段婚姻之后。

求助者形容先生是一个“很传统”的人,非常强调如何照顾父母、孩子最重要、与前妻需要有过渡等等,一次次表示接受和配合。和先生遇到分歧,也认为是自己不够温柔。

诚然,婚姻问题双方都有责任,但在这个问题中,妻子真正的责任是让太多的因素插足在他们的婚姻之间!

无论面对两人的分歧,还是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夫妻二人站在同一个战壕、互为战友和后盾,才是解决问题的格局(夫妻关系是婚姻关系中最紧密的联盟,说千百次也不为过),其他所有站位,本质上都是推卸责任。

而这两人思考的角度都认为是新关系“碍了事”,甚至是求助者责难自己“碍了事”,一个想解散战队,一个想自动退出,才让事情显得这么复杂和棘手。

② 接受狗血道理的催眠,没有捍卫自己心底的善意,也舍弃了共同利益。

求助者担心如果对孩子管教严格会被带上“狠毒后妈”的帽子,如果讨论孩子与原来家庭连接太密会被先生指责“太狠心”,所以,不敢和孩子开诚布公谈论这些事,也不知道和孩子保持多远距离才合适。

态度越模糊,越无法建立一个坦诚真实的关系,孩子越容易感到不安而躲闪。越躲闪,求助者越自我怀疑,对婚姻越难以清醒认知。

其实,作为旁观者,求助者也觉察到了其中的问题,即一味妥协和不一致的教导对孩子不利,先生离婚对两个人是两败俱伤。可是,明明心里有足够的善意,明明两个人的感情还想要经营,却被这套狗血逻辑绑架而无法抗议,这是自尊与价值感不足造成的。

最后,作为目前婚姻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孩子。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孩子在父母离婚后变化这么大呢?也有两个原因:

① 缺少一个一致性的、可信赖的家庭支持系统。

这是一个10岁的孩子,许多价值观、规则方面都需要父母引导和身体力行的示范,而在许多关键的事情上,孩子得到的是不同的答案。

爸爸爱妈妈么?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想把孩子往进拉,一个想把孩子往外推。矛盾还不仅仅包括这些,根据这位父亲的行事风格,我想孩子对于父母为什么分开、将来怎样照顾自己,恐怕也没有得到过一个正面、踏实的答复。

一切都如此未知和矛盾,孩子怎么会对父母和家庭有信任和依赖呢?如果只能孤独面对,离家这样的方式也就不难理解。

② 缺少用心的关爱与感情支持。

不得不说,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父母、继母,都为自己的婚姻状况自顾不暇,所做的行为目的也都在于克服自己的焦虑感——无论是继母努力的和孩子拉近关系,还是父亲一个劲的表示内疚,还是生母为了加强关系而无微不至。所有人在这个情况下,都没有多余的心力去体察孩子真正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面对重大变故,害怕被亲人抛弃,害怕不被新家庭接受的感觉,确实会驱动一个孩子的“孤儿感”:不如我先自己抛弃自己。而这细腻敏感的心情,估计家里人更是看不懂。
真人案例分析:那个嫁给初恋的人最后怎样了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反思是什么呢?

第一,警惕“传统”的男人/女人。

他们常常以“别人都说”为由把分辨与选择的责任抛给社会,以“孝道”为由把照顾父母的责任抛给另一半,以“为了孩子”为由把自己决策的责任抛给孩子,而且非常擅长用低效的行动制造自我牺牲感,引发对方内疚。

而他们对自己,本质上也相当无情——深信自己是一个满足别人期待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有独立人生的人。他们很可怜,但请不要被他们绑架。如果自己就是,那多想想是不是要给自己松松绑。

第二,运用对婚姻更理性的视角,从纷繁的现象里看到问题本质。

要理出头绪,确实需要善用专业、第三方的资源,交流评估自己的情况。

第三,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内心建设,增加自己的价值感和自主性。

我们许多担心和恐惧都有情可缘——群体的许多评价和社会压力确实会造成伤害。所以,只有我们足够强大和清醒,才能分的清楚哪些是乌合之众的愚昧之言,哪些是有价值的提醒和借鉴,什么时候该抱团,什么时候要独行。
咨询师推荐:杜潇婷,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受多年萨提亚家庭治疗体验与技能训练,并坚持在生活中亲身实践。能通过对当下状态的精准感受找到来访者的成长点。擅长方向:婚恋关系的发展与持续、个人成长、情绪、父母关系、人际关系 。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费获取文章,学习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