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2020-01-06 02:58阅读:
看完《别告诉她》这部电影,百感交集,一方面来自其真情实感的细腻塑造,有感于电影中几位主要角色的真情流露,另一方面来自于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尤其是电影中那位奶奶,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更是让人感同身受,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庭啊,也是我们眼中的长辈,而更能从这部《别告诉她》中,感受到长辈眼中的我们。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部带有寻根的家庭悲喜剧。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癌症,但家人选择向奶奶隐瞒病情,这本来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中式家庭相处之道,但在纽约长大的碧莉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权利,家人不应该隐瞒,于是为孙子举办的一场婚礼上,海外的碧莉跟父母回到了故乡,一大家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欢聚一堂”。
《别告诉她》所传达的正是在这种特殊告别仪式里,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简单的故事,并不代表着能三言两语说得清,正如上述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点,是那种多于意会少于言传的所在,因为这是千百年的浸染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面的家庭处世哲学。电影里一家人一面要张罗婚礼,一面要强颜欢笑帮着奶奶隐瞒病情,电影整体都是在对这样的冲突和矛
盾心进行刻画,使得所有角色表面上的欢乐与内心的纠葛,非常生动的体现出来。所以该片借助这个“文化冲突”的基础上,反而让我们更加对我们长久以来这种中式家庭关系和相处之道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由于古书中所谈到的家庭礼节和应对进退之道十分繁琐,让人感觉中国家庭里的“规矩”很多,于是有人认为,只有在大家庭中,因人口众多且成员复杂,才需要这么多的礼节和规矩有人甚至怀疑传统中国家庭所规定的应对进退之道,在实际生活上并不普遍实行,其实则不然。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因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我们,至少大家庭制度是中国人的理想,为儒家所赞许,可见,这种代表大家庭精神的谦和有礼克己忍让及讲求长幼有序等的规矩礼节,早已深植人心,即或生长在小家庭中,不需要那么复杂繁琐的礼节,也不会否定这套礼节的价值。何况,中国人安土重迁,看重家庭的力量,这是这部《别告诉她》的核心主题所在。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围绕着瞒天过海的伟大蓝图,所有人都在演戏,还是戏中戏。先是碧莉骗父母,自己独自回到了故乡,接着就是那场餐桌上的戏份,要知道在电影中的餐桌戏份,往往是戏剧冲突的激发点。在家人首次的聚餐中,碧莉想要告诉奶奶,但欲言又止,面对奶奶的询问,父母的帮忙打圆场,饭桌窒息问答张力十足,简直戏剧教科书级别的存在,压迫感重重。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是如此登峰造极,恐怕真是印证了鲁迅先生的断语——“瞒和骗”,所以乍一看在《别告诉她》中。个体间的情感需要重重的隐瞒和欺骗来维系,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奶奶与碧莉多次的谈心,我们却发现,每个人在行骗和受骗的虚假中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一个谎言的系统里,元素间却构成了和谐平衡的共在,但也可能是中国文化的精妙所在,也就是上述的“多于意会少于言传”这种意境般的存在。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如果我因相信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我可以通过善意的欺骗传达了我想给予别人的情感关照,那么真实本身的重要性又有几分呢?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就像结尾处的婚礼,大家庭欢聚一堂,唱歌醉酒,真情流露,但在如此真实的情感下,谁又能想到这一切的真实,是建立在一个“谎言”的基础上呢。
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电影的细腻和真实感,以及中式家庭森严的家庭等级中,隔代强势又体贴的长辈。正如最后奶奶望着远去的碧莉一家掩面而泣不禁潸然,也可以在堂弟的婚礼上体悟到中国人的时代面貌,于深于浅都拿捏精准。奶奶是强势且威严的存在,但在结尾处,奶奶给了孙女碧莉一个红包,跟她说“这个钱可不是给你交房租的,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看到这里忍不住泪崩。这正是你我身边的亲奶奶啊,在奶奶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傻孩子”。
中式家庭关系哲学我在《别告诉她》里看到了我的奶奶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