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学是否该教一点逻辑知识了?

2020-07-06 05:47阅读:
【时评】俩教授“关公战秦琼”,中学是否应该教一点逻辑知识了
钱江晚报
2017-12-11钱江晚报官方帐号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以北大教授张鸣(不知此时是否已经退休)等人为一方,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博士生导师王渝生等人是另一方,围绕着“死记硬背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这个话题展开辩论。
辩论中,提到了“高分低能”,王渝生表示他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高考能进前十名的学生都不能说他们“低能”。本来,提出观点之后,他应该进一步展开论证,或用推理,或用实例,或两者兼用,来证明“高分皆高能”;但是他没有展开论证,而是问对方:难道低分就是高能吗?
这样提问,与那个流传很广的段子非常相似:“你跟他讲法治,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讨论问题,要遵守一个最基本的规则:“同一律”;即双方要围绕同一个辩题阐述观点,展开论证,不能中途改换辩题。本来,对方并没有认为低分就一定高能,用对方并未提出的观点来反驳对方,这不但违反逻辑,连尊重事实的基本规则都没有做到。讨论问题,观点可以不同,立场会有差异,但参与者应该遵守相同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逻辑方式。不讲逻辑,只能加剧立场的对立,人群的撕裂。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阻碍了讨论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很多讨论失去了意义。
当然另一方的论述也有逻辑方面的不足,比如描述事实没有数量限制:高分者是否全是低能?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并不等于高分者皆低能。而事实上,在高分与低分之间还有大量的中间状态(次高分与次低分)存在。讨论问题不能极端化,表达时要注意事物的性质与数量状态。
如果只是王渝生一个学者逻辑思维偶尔出错,也就不值得小题大做,而现实是不讲逻辑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一些人在公共平台上发言时,语不惊人誓不休,有意无意地不讲逻辑,表达观点时走极端化、绝对化的路线,因为这样说话显得尖锐,犀利,让人觉得很“爽”,容易获得受众的喝彩。讲逻辑,注意表达的准确,会显得繁琐,文章不够刺激,受众不会有强烈的反应,点击率上不去。
看到这个视频后,向两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打听:中小学有没有逻辑知识的教学?在中学教语文的朋友说:中学已经有20年不教逻辑了!小学就更不用说了(本人居然在文革期间的中学课堂上学过一点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这些年来,一会儿京剧进校园,一会儿中医进校
园——对中小学生来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中小学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打基础;正确的思维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应该从小学习。京剧、中医等具体的专门知识、技能是“术”,而基本的思维能力是“道”;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还是面对人生课题,或者是终身学习,都需要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懂京剧对一个人没有根本性的影响,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能力,从事任何工作都会发生一定的困难。
高中要写议论文,议论能力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至少要让学生了解、掌握最基础的三大逻辑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三段论吧?要求学生写好议论文,却不教学生逻辑知识,是很奇怪的事。虽然语文老师会在批改作文时指出逻辑谬误,但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费力而效果不佳。要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老师也不可能拿出较多课时来专门讲逻辑知识。
中学甚至小学是否应该考虑安排一定的课时,专门讲一点基础性的逻辑知识?只要方法得当,举例生动,抽象的逻辑完全可以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评论员 戎国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