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丹麦哲学家莫滕·阿尔巴克:教育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我价值感和自尊的人

2020-09-25 09:59阅读:
丹麦哲学家莫滕·阿尔巴克:


教育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我价值感和自尊的人
看点】
9月22日下午,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携手丹麦终身学习计划协会、丹麦北菲茵民众学院、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丹麦教育论坛”在线上举行。相隔7500公里,中国和丹麦两国的12位顶尖教育专家学者在线上探讨疫情给教育的挑战、影响与启发,共同展望人类未来教育的可能性。
哲学家、作家、首席执行官莫滕·阿尔巴克受邀参加了线上讨论。以下为莫滕·阿尔巴克演讲,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有删减。
丹麦哲学家莫滕·阿尔巴克:教育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我价值感和自尊的人
大家好,我叫莫滕·阿斯巴克。我是丹麦哲学家、企业家和作家。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你分享我的想法,感谢你的聆听。
我知道我们要谈论的主题是如何重新思考教育,因此自然会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但我要强调的是,除了外在的学生身份,我们还是人类的一员。无论是来自丹麦的
45岁中年男子(我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无论是生活在中国、丹麦,还是居住在亚洲、欧洲或地球上其他洲,所有人类都面临着一个挑战。
我认为, 我们现在生活在时代“最大的悖论”中。这一悖论是由以下事实构成的。一方面,由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技术,人类从来没有像现时代这样长寿、受到良好的教育、生活富裕,并拥有许多机会。所有这些社会、经济进步本身都是积极的。我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寿命更长,变得更富有,这是好事。如果不是过去数十年有目共睹的技术创新,许多进步将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是,随着人类年纪变得更大、寿命更长、更富裕、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也同样越加感到压力重重、焦虑、孤独和沮丧,这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在世界各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遭受焦虑和抑郁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这一挑战在疫情之前已经存在,并且在疫情之后也会长存 。
因此,我们必须接受人类生活在悖论之中这一事实,也是说,财富和教育程度的增加并不能转变为个人幸福感的提升。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保持独立,共同寻求消除这个悖论的方法。消除这个悖论的方法之一,是需要认识到满足感、幸福感和意义感之间的明显区别。这三者是人类心灵中三个截然不同的情感平台。
当我们有需要,并满足了这种需要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换句话说,满足感和需要的满足是同一回事。我想要一个苹果,然后得到一个苹果,于是感到很满足。我预约了出租车,然后出租车准时到达,于是感到很满足。我想加薪,然后获准加薪,于是感到很满足。我参加考试,获得高分,于是感到很满足。需要的满足和满足感是同一回事。但幸福感与满足感完全不同。这是因为,感到幸福的时刻是人生中不平凡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生活会比平时更美丽、更具诗意、更温暖和更令人难忘。但由于幸福感的所有定义都与某个时刻相关,因此幸福感出现了,然后又很快消失。它之所以来去匆匆,因为它与某个时刻紧密相关。因此,人们根本不可能四处走动,争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每个时刻都感到幸福。这是不可能的。
有人可能不接受幸福感的定义是受时间限制的,即幸福感总是某个时刻的感觉,但他们至少需要接受幸福感的定义是受语义限制的。也就是说,如果生活是不平凡的、每一天都是不平凡的,那么每一天也会变得平凡。因此,无论我们是从时间角度,还是从语义角度来定义幸福感,都会发现人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感到幸福。更何况,就幸福感和满足感而言,实际上有时感到不满足和不幸福是健康的,而且是必要的。我预约了出租车,但它本并没有前来接我,我感到不满意,甚至打电话到出租车公司投诉;我失去了我所爱的, 这不仅是关乎公平,更是非常必要的,把我的不幸福感表达出来。这些都是很合理的。
而且,就幸福感和满足感而言,你不能同一时刻同时感觉满足和不满足。你只能在某一秒中感到满足或不满足。但你不能在同一秒或同一分钟中感到两者并存。同样,对于幸福与不幸福的感觉也是如此。你不能在同一时刻、同一秒和同一分钟中同时感到幸福和不幸福。
这样,我们来到了第三个概念,即“意义感”。如果我们想消除上述的巨大悖论,那么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这是因为,意义感是我们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个时刻都理智地为之奋斗的唯一事物。而且,一个人可以忍受生活中存在不满足和不幸福的感觉,但却不能忍受没有意义。
让我试图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十二年前,我失去了父亲。那天,我正站在教堂墓地参加他的葬礼,感到极为不满。我的身心灵也绝对不可能感到幸福。但是,即使我感到非常不幸福和不满,对于我而言,参与父亲葬礼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时刻。这个时刻提醒我,过往发生在我身上的所有运气,以及我享有的所有特权。这个时刻让我深信,未来迎接我的是充满希望的有意义的生活。这就是“意义感”的确切定义。当我们立足现在,反思过往生活,意义感就会涌现在心中,然后,我们所憧憬的未来生活会是充满希望的有意义的生活。由于意义感是唯一可以与不满感和不幸福感并存的感觉,因此也是现代人类存在的免疫防御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的生活变得艰难、沿途充满挑战时,意义感让我们可以充满斗志地面对生活。
不管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企业家、政治家或只是人类一员,如果我们要消除一开始所描述的巨大悖论,就必须反对“平衡工作与生活”这种说法和想法。“平衡工作与生活”这种哲学是我接触过的最无知、肤浅的思维结构之一。因为它毫无意义。
因此,让我们深入讨论一下“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思考方式,讨论其实质或空洞之处。实际上,这种思考方式试图教导我们不正确的东西。它教导我们,工作应该与生活保持平衡。换句话说,工作不同于生活。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两者就无法相互平衡。但真的是这样吗?工作真的是生活的对立面,而生活真的工作的对立面?显然不是。工作是融合到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是要争取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是要争取生活的平衡。
此外,“平衡工作与生活”这样的观念还表明,生活的真正对立面是工作。情况确实是这样吗?生活的真正对立面难道不是死亡吗?你要么活着,要么死了。更进一步,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单纯在理论思考上将个体划分为生活和工作两个独立的部分,那么,我们也可以上班时因领导不力而生病,然后一下班就恢复健康。但是,这当然不是人类的思想、心灵和情感的运作方式,这也不是生活的运行方式。
因此,无论我们各自角色是学生、教育家、企业家、政客还是公民,我们需要知道,我们要消除一个巨大的悖论。我们还需要知道,在思考满足感、幸福感和意义感之间的明显差异时,“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观点只是一种幻想,它并不现实。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寻找生活中的意义感,寻找个体生活中健康的平衡感。
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语境中,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思考未来的教育以及对后代的教育。当然,我认为技术在疫情期间对教育有很大帮助。如果没有技术,我们根本就无法维持教育体系的运作。这是积极的方面。但我们需要了解两个事情。首先,作为学生,在教育体系内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获得好成绩,而是成为一个知书识礼的人,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自我价值感和自尊的人。你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不是谁,了解自己最不想成为的人,以及自己无法成为的人。
你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你拥有健康心态。因此,我认为未来教育体系的基础不是为后代的职场发展做准备,而是要提高他们的自尊感。我们希望有更多青少年和成人能独立地迈进中国、丹麦或世界各地的社会,充满自尊感。因为,如果你尊重自己,你也会以尊重自己的方式尊重身边的人。同样,自尊感较低的人也会对周围环境缺乏尊重。
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当然应该继续在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利用技术。但是,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作为人类,我们所拥有的最具学习价值的经历,是关于我们是谁。这是为什么我们从学术界获得的丰富知识,都是我们用来发展自己个性的,这些发生人类、社会和实践性的互动关系中。因此,当我们重新思考未来的教育时,需要十分重视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
你的聆听让我感到十分荣幸。在疫情结束后,我希望能有机会尽快来中国与大家见面。谢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