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锦周:蝉语第二页

2019-01-24 21:26阅读:
锦周:蝉语第二页
这个秋天,灰色的云,连续三个多星期厮混在城的上空,连累心情布满了阴霾,郁闷一日重似一日。
忙碌照旧是忙碌,心潮亦是沸水一样的,却在这忙碌的表皮下,时不时冒一声叹息:多么想,想在万里晴空下,被金色的阳光贯透全身,想要快被霉馊了的魂窍晒个口干舌燥,汗流浃背;企盼能够回归那阳光下的花草世界;我知道,那晴朗的时刻,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会是张张笑脸,衣装艳丽的。这一切,多好。
写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坐在甘谷一家咖啡馆里——来甘谷做项目已有三个多月了,这里是我第二次来——这个咖啡馆够可以的,我要的是蓝莓奶茶,竟在和婴儿用的奶瓶一模一样的玻璃瓶之上,配了婴儿用标配的乳黄色的奶嘴儿,我感到特别滑稽,指
着奶嘴对服务生说,这个,你是让我复习一下婴儿时的功课吗。服务生咧嘴一笑,说这是我们店的特色,要不我给你换成吸管?
我看看奶嘴子心想,几十年过去了,今儿个回一次婴儿时代何妨?就说不用了。我旁边的桌子,坐了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听了我的话,相视噗嗤一笑。我心想你们笑,我心里也笑呢。
说阴天怎么说到咖啡馆里来了?唉,还不是天气原因,今天下午下班后,心里尤其憋闷,当然,在甘谷忙而充实是生活的主轴,这个不能否定,也有个别时候,比如这段日子,阴雨天持续的时间太长,害得心里越来越堵得慌,今天下班这种感觉特别重,就来到了这个咖啡馆,我想在柔情脉脉的光色里,在如泣如诉的音乐里,在易于煽起想像翅膀的环境里,郁闷的心情多少会舒缓一下。
来到这里后,首先发现前次遇见的和气洋气的女老板不见了,招呼我的是一位粗里粗气的快四十岁的女子,她好像不懂得在这个地方,一举一动哪怕是装,也要装出个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做派出来,她简直像在屠宰场,走路带风,横冲直撞的。
我打算忍住,因为和她打交道不过是问她要东西,然后接受她端来的东西这两个时间节点,其它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所以我打算忍住。结果嘛,就是我心里的憋闷感终于淡化,给了我片刻安宁,就写了上面一截子话。
不过我现在打算走了,因为。店里突然涌来了十几号人,粗声大气的吆喝不算,还扯着嗓子喝酒划拳,把个咖啡馆弄成酒馆了,走吧,赶快逃离吧。
想到这儿,我退出了手机的书写模式,打算遁入茫茫夜色中。

锦周:蝉语第二页

大街,宽宽的,好似宽宽的麦田,疾驰的车子,多的快的赛过奔驰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耸立的高楼,现代派的招牌一样,豪气冲天地迎接阳光,那个色彩,旖旎而妩媚。
一个穿道袍的男子,正站在三层高楼的过街天桥上,俯着身子看天桥下面的车流,然后站直了身子。阳光,照在他那苍白清瘦的脸上,他在思索什么,接着嘴唇微微蠕动,轻声吟出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正好走上天桥,打他身边过,正好听到他这句,一种奇谲的感觉油然而生:宽阔的深灰色的柏油马路,来往其上的滚滚车流,魔方一样的摩天大厦,和身边这个穿袍扎髻的道人的反差实在太大,前者是现代流的气派,后者呢,好似时光敲击了一下回车键,凸地送来个千年古人。
两样景致,互相叠加,宛如荒诞主义的艺术,给了我很强地视觉冲击。

(1)历史进程,是批判者的洞察,卓绝者的努力和创新者的姿态写成,懈怠者和投机取巧者之类的表演只能算表演,是在历史飞跃前,做一纸伪谬的历史贡献而已。
(2)一种思潮,一种艺术流派的出现不是轻易的,它须将前人一切思想歧见,一切艺术流派的诞生与发展脉络研究清楚,也须厘清现代思想和艺术流派的内涵与外延——涉及这类问题的大部头的书,得耐得住寂寞,蚕儿食叶一样慢慢咀嚼,好取得各种思想要津,如若不然,仅凭识得几个字,掌握几样技巧,便豪气冲天,视一切思想艺术经典为瓦釜,不放在眼里,闷头去发明自己的思想,植造自己的艺术流派,那显然不行,不过是臆想,终而是失败的结局而已。

电脑前恒坐一日,拟文构图,绞尽脑汁极致也,夜至,微雨,风凉,脑力渐亏,耳鸣目胀矣,无奈,遂手击桌案,诌诗一首:


黑天低云压高厅,
键盘银屏近吾身。
举头檩棚华灯亮,
低眉寻句抒胸襟。
情意一缕入宇宙,
神歌浩荡传回声。
窈窕花枝暗语处,
不动颜色听雨轻。
锦周:蝉语第二页

作为人,抉择很重要。关于抉择,想想就诧异,全球72亿多人,大概每人每天都会遇见一件需要抉择的事,当然这些事既包括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包括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说,在阳光默默地照,水默默地流,地默默地转,天气默默地变化,生活的熔炉默默地燃烧之时,生活会于每天每时扔给人至少一件需要抉择的事,算下来,地球一天至少会出现72亿次以上的人的抉择。72亿次以上,这个数字可以让自以为是的人清醒一些吧,不要以为自己的抉择独树一帜,含金量全球第一,对于你之外的那几十亿次抉择者看来,你的抉择恐怕是弱不经风的,无足轻重的。

一个人如果从出生到长大,始终被关在一间黑屋里,永远和外界隔绝,只通过某种管道给他吃喝,不教给他语言,不教给任何知识,那这人会咋样?白痴是无疑了。
这个极端的例子说明,一个人如果长期远离社会,远离人众,不能得到全面、及时的资讯和新知识新理念的供给,享受不到人间的情感滋润,这个人的脑筋就算天生是质地极优异的,也终躲不过一个傻子的结局。
当然,现实中这样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另一些人,与社会与人的接触非常有限,接触的知识和资讯也非常有限,那这样的人,对社会和对人的看法,就容易失据偏颇,考虑问题的思维延展度就会狭窄。
全面地投入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先博后渊地吸纳知识,大概是让脑力灵敏起来的好方法。
锦周:蝉语第二页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