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钮文新:央行要不要为股市注入正能量?

2021-01-15 08:59阅读:
钮文新:央行要不要为股市注入正能量?
据央行刚刚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债务压力再度加大。比如,银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3.2%,企业债券同比增长17.2%,政府债券同比增长22.1%。很显然,这样的债务增长与2020年“疫情”等特殊事件密切相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党中央一再强调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金融结构并未发生有效转变。
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对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同比增长13.2%;直接融资——企业债发行同比增长9.7%、发行股票融资同比增长12.1%。可见,直接融资同比增幅均低于间接融资的同比增幅,这说明从增量角度上看,直接融资占比下降。如果我们从存量角度看,在全部社会融资总量当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仅为2.9%,其余97.1%都是债务融资,这两个数据均与上年同期持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直接融资比重没有得到有效扩大,反而相对下降。
为什么中国金融供给结构如此难以扭转?我们的研究表明,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从根子改革,这个根子实际就是中央银行。依据“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这个公式,央行亟需两个方面的结构变革:第一,加糖降水——提高基础货币供给数量、以此压低货币乘数的倍数——既在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的结构调整中,保持M2合理增幅;第二,大幅提高糖——基础货币质量,向市场释放“长期基础货币”,提高长期基础货币在全部基础货币当中的比重,以此结构调整,扭转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降低中国金融风险。
钮文新:央行要不要为股市注入正能量?

为什么要实施上述转变?道理讲起来逻辑线条比较长,也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该清晰地意识到:一切金融风险的根源就是流动性风险。我们反对金融短期化趋势的原因也是:金融短期化的过程,就是流动性风险增加的过程。所以,如果中国央行切实以化解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己任,那它就必须想方设法通过自身的结构性改革,减少商业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冲动,扭转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
我们说,经济增长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货币供给(M2)的支持,但如果央行不给基础货币,而M2增长只能依靠商业金融机构创造货币——拉高货币乘数去完成,那中国势必会将中国金融导入“不断的短期化”过程。原因是:商业银行必须加速资金流动,以致金融周期缩短——金融短期化。
金融短期化弊端甚多。第一,存款期限缩短,必然导致贷款期限缩短,这会大幅增加所有债务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比如去年10月份之后,央行稍有流动性回笼动作,市场立即冒出大量短期债务违约。如此态势必然导致金融结构恶性循环:全社会金融期限越短,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越少;需要长期资金支撑的股市债市购买力不足,全社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度越高,并推高资金价格,吸引更多资金参与短期货币套利,金融空转加剧。
钮文新:央行要不要为股市注入正能量?
第二,因为长期流动性及其短缺,为了经营稳定,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都必须确保流动性能够充分接续(流动性安全),他们都不得不大量融入短期资金,1年期的100元借贷需要4个三月期的100元借贷“错期倒腾”,结果企业实际资金使用量远远高出100元,或达120到150元。这就是所谓借贷规模“因短而高”的道理。这样的道理泛化到全社会,必然导致M2看似很高、增速很快,但实际所能发挥的金融效率极低。
第三,当金融短期化发达一定程度,商业银行认为“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过大之时,它们势必会将一部分“信用低级较低、风险较高”的贷款外包给“风险偏好较高的金融机构——如信托等”,以至于影子银行大行其道,屡禁不绝,在更大程度上抬高了金融风险。
其实,从下图我们看到,2014年之后,中国央行确实停止了基础货币供给。这恐怕是央行货币政策改为“价格调节或单一利率调节”的必然结果。
钮文新:央行要不要为股市注入正能量?
应当怎么办?让货币政策数量、价格“两条腿”走路,为M2“加糖降水”——提高M2中基础货币数量,相应压低货币乘数;同时,为M2加入高品质的糖——长期基础货币,减低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程度,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
很显然,这样的做法也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巨大的正能量,并激励直接融资、尤其有利于股权融资快速扩张,而股权资本扩张,企业债务率——杠杆率相应降低,这才是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最佳路径。所以其一,央行应当为股市注入正能量;其二,货币政策需要“稳健”,但更要有“建树”,要依据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时代要求进行改革,而不是按照新自由主义时代的货币理论行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