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令人唏嘘的幕后故事
2017-02-25 15:33阅读:
校友圈建立后与郭伏良博士有了交流 学习了他有关《红旗谱》中冀中方言词汇考证一文 获益匪浅 还意外获得一个《红旗谱》版本的错误记录
令我联想到该书换编辑的历史悲剧 推断出一个版权页错误与一个人物的历史悲剧有关。很感慨,就写了一篇东西。校友圈还能促进学问
确实好。
《红旗谱》令人唏嘘的幕后故事
黑马
我珍藏着一本1964年版的名著《红旗谱》,三十年东搬家西搬家,这本书跟着我搬来搬去,但再也没有读过,因为少年时代就通读过了,更是根据小说里提到的真实的街道名字在保定的老街道上痴迷地寻找过那些原型地的蛛丝马迹。可以说这部小说早就长在我记忆里了,现在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但它就是根植在记忆里成了潜意识的一部分,就像自己一块皮肤,喜欢不喜欢都是自己的有机组成了。
我与这书的缘分注定不浅。当年去联系去中青出版社工作,也与这个社出版的“三红一创”四部当代名小说里有《红旗谱》有关。去了之后听说了我那个文学室的老前辈萧也牧的悲惨人生遭遇,似乎那是我的什么家人的遭遇,为之唏嘘喟叹,以至于后来愤然落笔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钩沉他的普罗米修斯般的惨烈人生,向一个同单位的文学前辈致敬。也是在那次写作过程中,意外了解到萧也牧竟然是少年时代影响了我的《红旗谱》的责任编辑,不是简单的文字编辑,基本上是集“伯乐”、朋友甚至是半个合作者于一身的特殊编辑。了解情况的人们都说,没有萧也牧,《红旗谱》的艺术成就决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因为连有的情节都是萧也牧帮助作者梁斌设计出来的。如后来全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小说主人公朱老忠身背大砍刀的光辉形象,就是萧也牧的设计。至于文字的修改,段落的推敲,更是难以数计。当初中青社决定出版这部作品,要求梁斌修改,梁斌干脆辞去中央文学讲习所书记的职务,从北京到保定,在河北省文联挂个副主席职务,专心修改作品。萧也牧为节省梁斌来回跑路的时间,就到保定去审稿,帮助改稿。
梁斌
《红旗谱》令人唏嘘的幕后故事
黑马
我珍藏着一本1964年版的名著《红旗谱》,三十年东搬家西搬家,这本书跟着我搬来搬去,但再也没有读过,因为少年时代就通读过了,更是根据小说里提到的真实的街道名字在保定的老街道上痴迷地寻找过那些原型地的蛛丝马迹。可以说这部小说早就长在我记忆里了,现在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但它就是根植在记忆里成了潜意识的一部分,就像自己一块皮肤,喜欢不喜欢都是自己的有机组成了。
我与这书的缘分注定不浅。当年去联系去中青出版社工作,也与这个社出版的“三红一创”四部当代名小说里有《红旗谱》有关。去了之后听说了我那个文学室的老前辈萧也牧的悲惨人生遭遇,似乎那是我的什么家人的遭遇,为之唏嘘喟叹,以至于后来愤然落笔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钩沉他的普罗米修斯般的惨烈人生,向一个同单位的文学前辈致敬。也是在那次写作过程中,意外了解到萧也牧竟然是少年时代影响了我的《红旗谱》的责任编辑,不是简单的文字编辑,基本上是集“伯乐”、朋友甚至是半个合作者于一身的特殊编辑。了解情况的人们都说,没有萧也牧,《红旗谱》的艺术成就决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因为连有的情节都是萧也牧帮助作者梁斌设计出来的。如后来全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小说主人公朱老忠身背大砍刀的光辉形象,就是萧也牧的设计。至于文字的修改,段落的推敲,更是难以数计。当初中青社决定出版这部作品,要求梁斌修改,梁斌干脆辞去中央文学讲习所书记的职务,从北京到保定,在河北省文联挂个副主席职务,专心修改作品。萧也牧为节省梁斌来回跑路的时间,就到保定去审稿,帮助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