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百年剧装街亮相是“促提升”的生动样本

2019-10-17 17:47阅读:
据《北京日报》10月17日报道,昨天,天坛街道百年老街西草市街重装亮相,300多米长的街巷里鲜花与绿树相映成趣,十多家剧装商店门面雅致、各有特色。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戏剧服装道具生产企业——北京剧装厂,还有12家传承了两三代的私营剧装店。专业院团、热播影视剧、京剧名伶,小车会、秧歌队、广场舞大妈,都是这里的常客。


笔者曾经在前门地区工作生活过多年,对这条隐藏在大街门面房后面的小巷还是比较熟悉的。倒退几年,这里也和其它老胡同一样,满眼是私搭乱建的小棚子,环境脏乱,车辆乱停,空间狭小。如今灰砖青瓦的建筑风貌恢复了,路面平整通畅,拆违腾出的空地种上了鲜花翠竹,建起了小广场、议事厅、停车棚,各具特色的店铺牌匾醒目又有文化气息,让人由衷感叹,如果没有近两年政府强力推进的清理整治,肯定不会有当前的提升效果。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环境质量是一个重要方面。而“清理整顿促提升”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之都。清理整顿告一段落后,“提升”的文章怎么做?成为一个不小的挑战。看的出来,西草市街的提升,做足了“因地制宜”的文章——这条小巷原本就是剧装老字号聚集地,现在又有公私合营后的全国最大剧装厂,这不就是一条从概念到实体都很“文化”的胡同吗?这种胡同的环境定位,肯定不能以“居住”作为第一诉求,更应以“剧装文化”的清新雅致,吸引人们来到这里,品一品剧装的魅力。


戏曲的上千年发展史,使其产生了浩如烟海的剧目、演员、音乐、舞美、服饰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戏曲文化。前门外以及整个宣南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戏窝子”。提起广和剧场、中和戏院以及天桥地区大大小小的戏园子,京城老戏迷都知道,那可是当年名角辈出的地方。京剧史上“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曾在这里走红。演出多,观众多,剧装之类的延伸产业,自然也随之兴旺。千年的戏曲走到今天,中国戏曲的“文化含金量”虽然没有降低,但是由于其它娱乐项目增加了很多,当年在百姓中比重很高的戏迷,如今已被大大分流,导致传统戏曲的独有魅力,已在年轻一代心中不断淡化。


据报道披露,剧装街改造后,有剧装老字号掌门人打算建设剧装体验馆,让人们在体验中知道这些服装盔帽是怎么穿上去的,这些把子在舞台上怎么使用等;北京剧装厂也打算把展厅和生产车间连起来,建成剧装的展示、制作体验馆,发展工业旅游,让游客实地感悟剧装文化,体验剧装制作。从这些规划中,我深切体会到:让戏曲活起来、传下去的责任,不仅压在直接的戏曲人身上,也非常需要“剧装一条街”这样的载体,来为戏曲的普及教育助一把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