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2021-06-15 09:14阅读: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在“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

采访·撰稿 罗西

这天,小雨,相约在有着淡
淡木香的“武夷姑娘”茶室里采访周冬梅女士,她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城剪纸省级传承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大师级的人物给我第一印象居然还有点害羞,空调房里,她着一袭绣花的窃蓝旗袍,披一件短外套,优雅而简洁。
言谈举止里,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宁静,是静好,还有一点禅意,应该是茶赋予的,周老师还是“武夷姑娘”品牌(茶叶)的联合创始人。
周冬梅拿过中国剪纸艺术的所有大奖,也赢得一抽屉官方授予的荣誉,她还把剪纸艺术细雨润无声地带入商业时代的高尚生活,美化了生活,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作为“非遗”传承人,她与自己的团队主动向“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主旋律靠拢,并有所作为,非常难得。
特别是把剪纸艺术的元素、灵魂注入到诸多跨界美物、文创作品中……让它们更有中国美学气质,富有想象力与原创性,就好像她把静好融入生活,把精致带给岁月……
同时极大拓展了剪纸创作的层次与“边界”,不管婉约还是大气,不管是唯美还是写实,不管是明亮的红还是沉思的蓝……周老师的剪纸作品或周边产品都那么走心,脱俗,带点仙气,又有时代的调性……她的奇思妙手,颠覆了我原来对剪纸的肤浅想象与刻板印象,给古老的剪纸艺术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年轻风尚,可盐可甜。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剪纸是锦上添花亦是治愈系的艺术

剪纸源于富足的生活。
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通透、轻盈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最早人们利用金箔、皮革、圈帛、树叶等薄皮材料刻上纹样制成各种工艺品,到了汉代,有了造纸术,人们就利用纸张剪成各种花样,逢年过节或娶媳嫁女、生诞寿庆等民俗活动中,把剪纸贴在门窗、灯笼、糕点、菜肴上,装点生活,提升美感,表达情感,点明寓意。
剪纸艺术的玄妙就是这样,它靠近礼物,它就是礼物;它光临写意画,它就是写意画……
几千年来,剪纸已经深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我国民间代代传承的一种习俗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手工艺术代表之一,中国剪纸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我在意的是,它无声地影响了国人的审美情趣,艺术只有回到凡间、生活,才更有意义。我总觉得,它是一种更“轻”的美学,是“剪”(减)去繁琐,是做减法,简洁之美,对当下的我们而言,更有现实意义,有治愈之美。

中国剪纸,有很多流派,比如南北差别,福建剪纸占有一席之地,且又分出三大流派,浦城剪纸是其中之一,这里面有个杰出的人物即周冬梅。
最早的时候周冬梅在浦城县文化系统工作,后担任了浦城县图书馆馆长。期间,她参与了全县剪纸普查和资料整理的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
她收集了大量剪纸花样,对传统流传的纹样及原始创造素材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建立了老艺人档案,恢复使用了近千种传统剪纸花样,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浦城剪纸文化及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了充足资料准备……
2008年,浦城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同年,周冬梅带着几名剪花手工业者,成立了“剪花嫂剪纸坊”,从事剪纸产品创作、生产、教学、推广……周冬梅的作品影响力,是毋庸讳言的加分项,有朋友这样评价:她把浦城剪纸带到一个新高度,于是,也就有了更好的知名度与辨析度。
2014年,“浦城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冬梅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浦城剪纸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到清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经过上千年的融合演变,浦城剪纸既保留中原文明印迹,又融入吴越源流遗风,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浦城剪纸礼品花,在题材内容上非常丰富,每种花样背后都有不同的含意,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周冬梅说,浦城剪纸最大的特点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剪纸的图形和装饰对象的物品对象相似。

周冬梅本人在中国剪纸业界的地位是“可敬可亲”,她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会员,福建省七闽画院副院长、福建省剪纸协会副会长,南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浦城县文联副主席兼剪纸协会会长……
作品的发言权与说服力,即实力,以我观察,她的个性偏于内敛,她的作品让她发光,熠熠生辉。
谈到自己的家乡浦城,我看到她脸上的微笑与幸福,就好像谈到唐诗宋词,月色就更皎洁温柔一样。
在农耕社会,浦城是一个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的地方,有“闽北粮仓”的美誉,百姓生活比较富裕,因此民俗活动比较多,每当喜庆的日子,人们都会剪上剪纸装点生活,所以村村寨寨都有专司剪纸的剪花嫂、剪花婆,“我村子里就有好几位出色的剪纸能手,闲暇时刻就坐在堂前剪纸,因此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剪纸伴着长大。”
富庶之地,衣食无忧,才有心思、闲心做一些锦上添花的艺术,因为它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美学。剪纸艺术发达的地方,最初应该就是因为有美好生活底色。
如今,一个人的美好生活里,一定包括艺术修养、艺术收藏、艺术消费……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人间烟火才是剪纸艺术家的稿纸

1967年出生的周冬梅,其剪纸生涯将近40年。
天赋异禀的她10岁时,她就拿起了剪刀,跟着外婆和民间老艺人学起了剪纸,从最简单的双喜字开始剪,再到一朵花、一只动物等越来越复杂的花样。

剪纸是文化,是艺术,不是单纯的“剪花花”。
浦城山水优美,钟灵毓秀,文化底蕴丰厚,周冬梅有幸在其中。
剪纸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需要彰显个性,突出主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作品中,彰显个人的魅力。剪法、表达手法、表述语言的方法、习惯往往也因人而异,与众不同。周冬梅的作品就有鲜明的风格与个性。
在她的作品里,我读到自在的情怀,东方的意境,细腻的表达,还有生活的温度……个人觉得,很有装饰性与收藏价值。

周老师作品被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充分肯定,并欣然为其工作室“浦城县剪花嫂剪纸坊”题字;作品曾在《福建日报》等头版刊登,被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专题介绍报道。
其作品曾获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海峡文人剪纸邀请展突出的技巧奖(最高奖),全国剪纸大展典藏奖(一等奖),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福建省海西剪纸艺术展金奖等全国各级大奖,并赴多个国家展出……

周冬梅创作题材丰富,生活就是周冬梅的稿纸与底色。
她认识到,浦城剪纸技艺要代代相传,在保持传统剪纸韵味的同时,也需要有当代气息的创新,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俱进。这需要胆识与魄力。
首先周冬梅对剪纸传统手工技法进行了改良,使用了眼科手术剪,让剪纸图案花纹更细腻;还采用了刀刻的方法,一次可刻出几十件,剪纸速度更快;对剪纸进行装裱、包装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她独具匠心地推出了卷轴类、礼盒类、画框类等产品,为推广剪纸艺术打开很多新思路。
同时,周冬梅不断丰富剪纸创作题材,既有传统剪纸的花样又体现出时代特征。
比如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的作品《新嫁娘》,以老式的雕花“月洞子”大床为背景,描绘一个新嫁娘在洞房里等待的时刻。
“生活是创作的一大源泉。”在周冬梅看来,剪纸作品创作不光要有艺术的灵感,而且更是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剪纸技法等多个因素的融合。
疫情期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疫,这让她感动不已,激发了她创作的热情。周冬梅和团队利用手中的剪刀在宣传疫情防控、礼赞医护人员等主题上创作了30多幅剪纸作品,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鼓劲……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在“乡村振兴”“文化自信”方面有所作为

剪纸艺术时间轴上看,源远流长;那么从空间上看呢?毋庸讳言,还有一些客观的主观的“局限”,周冬梅作为一个浦城剪纸的艺术家,在创作之余,在扮演好“非遗”传承人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浦城剪纸技艺的研究、传承与发展,让传统“非遗”艺术大放异彩,摇曳生姿,这几年她积极地尝试剪纸的跨界合作与拓展,成果斐然,在全国范围内,她是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周冬梅也一直探索推动浦城剪纸产业化发展道路,研发系列剪纸文创产品,并通过与知名餐饮、茶叶等企业合作,打造艺术与人文交融体验的现代餐饮、茶空间等新模式,开拓了剪纸创新发展之路。继续研发、推广剪纸文创产品,让浦城剪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特别欣赏她的“务实”与“跨界”,实实在在,又富有创新性,把“传承”两个字用“文创”这一最新的手段,把浦城剪纸的美学精髓与视觉效果应用到极致。
“剪纸过去用在民俗活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结合了生活用品,才具有实用性,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周冬梅从各类艺术、设计中汲取养分,开发出了十多种含有剪纸纹样的衍生系列产品,让这个传统技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真正能融入现代生活。
周冬梅的一位学生李增全,他长年从事商业模式顶层设计研究,特别是“传统文化传播和非遗文创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应用”,有成功的实践案例与经验,据他介绍,通过周冬梅的“剪花嫂剪纸坊”平台,他们正为浦城剪纸的产业化发展探索出6条途径(附图解):
一是非遗剪纸保护与传承。二是“剪纸元素”的文创开发。三是“非遗文创+乡村振兴”。四是“非遗文创赋能连锁品牌运营”。五是“非遗+教育联动”。六是非遗剪纸产业化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6条途径,是彼此交集交叉的,是相辅相成、层层推进的,我看到其中的两个亮点,即当下的中国热点:乡村振兴、增强文化自信。“非遗”传承人在这两个方面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与创新力,是他们最好的时代。
目前,他们正筹拍一部网络电影,是关于浦城剪纸主题的,也是今年即将召开的第44届世界非遗大会的献礼之作。

周冬梅的“剪花嫂剪纸坊”是浦城剪纸传播、发展的重要驿站。
近年来,周冬梅创办的“剪花嫂剪纸坊”积极尝试把古老剪纸技艺和生活文创、乡货、餐饮进行跨界融合,让浦城剪纸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通过这一平台、渠道,周冬梅经常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年定期开办剪纸公益培训班,到各学校单位授课,培养学生数千人,很多学生被评为省、市、县级传承人,取得各种职称、证书,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周老师坚持以自己的剪纸特长做公益,曾捐赠剪纸作品给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在福建省妇联“爱心绽放携手为儿童”艺术品拍卖活动上,她也捐赠剪纸作品;每年积极参加文化“三下乡”、春节惠民活动等众多公益活动……
周冬梅的“剪花嫂剪纸坊”是个很好的平台,她经常带着“剪花嫂”们开办公益性质的剪纸培训班,并走进校园、单位、企业等场所,组织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到剪纸技艺的魅力。疫情期间还制作教学视频在网上传播。
是因为“热爱”,热爱这片土地,热爱剪纸艺术,所以她也无愧于这些称号: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闽北工匠,南平市劳动模范……
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上,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闪耀亮相,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领略了中国传统技艺的文化魅力。作为福建的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带去了形式各异的浦城剪纸,既有优秀作品既有传统花样,也有现代作品,以及文创产品,她还拿起剪刀进行现场创作,赢得了国内外嘉宾的高度赞赏。
在进博会的福建中华老字号展区,周冬梅的展位前,手机壳、手袋、水杯、茶垫、丝巾、文化衫等各种剪纸元素的文创品,琳琅满目。
去年,福建提出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周冬梅以此为主题创作出了剪纸作品,用高铁把永定土楼、武夷山、厦门日光岩、福州三坊七巷、莆田妈祖等串联起来。今年剪纸作品图案应用到了丝巾上,取名《剪纸与丝绸之路》,获得了2020福建文创大赛的铜奖,接下来还将应用到领带、瓷器等物件上。

周麻婆是福建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推崇“家”文化,创始人周红霞也是浦城人。几年前,周红霞和周冬梅在一次交谈中,提到如何把家乡的传统文化向外传播,进一步提升周麻婆的文化内涵。双方多次沟通,构思出了非遗剪纸主题餐厅,让顾客在吃饭的同时去了解剪纸文化,既喜庆,又有韵味,还能营造家的感觉。
在周麻婆的餐厅里,不同的剪纸图案印贴在餐具、杯具、餐厅墙壁、窗户、桌椅、柜台、灯罩等地方,将传统之美融合在现代设计中。
目前已经在广西、武汉、福州、厦门等地开设了40多家剪纸主题餐厅,还成立了“周冬梅剪纸艺术工作站”……
非遗主题餐厅是周冬梅将剪纸进行深度跨界融合的一个缩影。
最近,她还把剪纸与南平的茶文化进行结合,和武夷姑娘茶空间在福州、南京等地开设了十多家剪纸主题茶文化体验馆,借助他们的平台展销剪纸产品,进一步扩大浦城剪纸的影响力。
传承人对剪纸艺术的“传”帮带、“传”播,周冬梅做得可圈可点,富有成效,尤其突出的一点是让艺术走进文创,并且提升、优化体面的品质生活。
爱以致用。我很喜欢这种境界。剪纸艺术应该对现代生活“有用”,其美学价值才会得以真正的长久的体现。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非遗”传承人周冬梅,把剪纸艺术带进可盐可甜的美好生活(罗西)
罗西简介:
专栏作家,传统媒体人。
在《新民晚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写过专栏。
出版专著有《性感是另一种高贵》《你生命中的贵人往往是异性》等30多部。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