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小说欣赏:半个藏书家

2022-06-24 14:57阅读:
半个藏书家
凌鼎年
不用我多说,交通局是个大局,是个有钱有权的局,是个有油水的局,因为近年来,交通发展迅速,每年的预算、投资都是几十个亿。每年论亿的大项目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个二十个,这大单落在谁手里都是包赚不赔的大买卖。说起来,有规章制度一大堆,每个项目都要经过公开竞标,公开、公平,透明,但实际操作起来,谁能说得清呢。
也正因为如此,交通局局长成了一个高危职业,前“腐”后继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地一省。
衣孟崆是娄城的交通局副局长,他很自律,烟酒不碰,声色场所几乎不去,也就喜欢看看书,练练书法。
只是在他这位置上,总有人给他送礼。这样那样,五花八门。他呢,一律不收。实在推不掉的,就让办公室交给纪委。
后来有人发现,衣孟崆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什么都不收,如果你送他书,他还是收的。
慢慢,他家的书多了起来,有人恭维他是藏书家,他摇摇手说:我算什么藏书家,最多半个。
有人就开玩笑叫他“半个藏书家”,他也不恼。
不知与他半个藏书家有没有关系,他被一纸调令,调到了文化局任副局长。要是换了别人,十有八九会闹情绪,可他,很平静地去文化局上任了。
有朋友对他说,藏书万卷,腹有诗书,到文化局当头,名副其实的文化人。他有摇摇手说:最多半个文化人。
衣孟崆当了文化局副局长后,最大宗的花钱就是买书,家里的藏书日益多了起来。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衣孟崆这个科级干部,住房只70多平方米,书都没有地方放了,连床底下都放了书。在几个兄弟姐妹中,他住房条件是最差的。好在他儿子在外企当高管,收入是他的几倍。儿子很孝顺,给老爸老妈买了新房,这在当下社会不多见的。
儿子把新房钥匙给了老爸,说:新房的书橱,我已为你们定制了,搬家公司也请好了。书,你自己
整理,自己打包,省得你不放心别人弄坏了你的宝贝疙瘩。
儿子太了解老爸了。这些书让别人整理、打包,他还真的不放心。
衣孟崆为了这次搬家,去讨要了不少纸板箱,还一一编号,准备搬家时装书派用场,结果发现这书死重,而纸板箱又没有把手,不好搬。最后只好改为用大塑料袋装,也一一编了号。
搬书的过程就不细说了。反正新房子里堆得满地都是书,一塑料袋,一塑料袋的,光分门别类放进书橱花了半个月时间,等把所有的书都放进书橱后,衣孟崆总觉得书缺了若干。后来他把塑料袋按编号查了,果然少了一只19号的。他回忆了一下,应该是作家朋友送的签名本,如果是其他书,衣孟崆可以算了,顶多再花几个钱去买,可这签名本丢了就回不来了,更重要的是对不起送书的文朋诗友。如果被朋友误解,那更是不好解释了。他记得贾平凹有篇文章,写有次在旧书摊淘书,无意间见到自己送某某的书出现在旧书摊,他就买下了,重新题写几句,再签名,再寄送。那收书人一定囧得脸都红了。假如此事发生在衣孟崆自己头上,那他会羞得无地自容。
衣孟崆决心找回这些书,他找遍了娄城的收购站,没有发现,又去旧书摊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被他找到了。询问之下,回答说是人家在路上捡到的,以为扔掉的,就拿到旧书摊来换几个小钱。
衣孟崆反复翻看了旧书摊的书,确认有58本是他丢失的,全部回收,还特地多给了摊主50元钱。摊主见衣孟崆大方,就告知:有三本已卖出了。衣孟崆请摊主回忆回忆是什么书,谁买走的?摊主记忆力不错,说一本是马士达的《篆刻直解》,一本是叶君远的《吴梅村传》,还有一本是小小说集,作者名字忘了。摊主只记得一位买主是文化馆的老闵,一位买主是娄城一中的语文老师,好像姓陈,另外一位不认识,但样貌记得,如果他再来,一定问他索要手机号,再告知。
衣孟崆前前后后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被人买走的三本书,以翻倍价又买了回来。
衣孟崆退休后,恰逢母校50周年校庆,校方把衣孟崆请了去参加庆典座谈会,有老同学半认真半玩笑地说:“衣局啊,你把书全部捐给母校图书馆吧。”
衣孟崆想了想说:我活着,这些书就伴着我。死后一定捐,反正儿子也不喜欢。
衣孟崆死得很突然,那天,他踏在椅子上,去书橱顶上找一本《张溥研究》,结果书掉在了地上,他跌了下来,突发脑出血走了,没有什么痛苦。
但他儿子认为是这些书害了他父亲,带着情绪,一股脑儿全让收旧书的拉走了,三钱不值两钱。
事后,图书馆馆长听说后,连连说:“可惜了,可惜了!”因为图书馆馆长知道,光作家签名本就好几百本呢。

原载《长江文学》2021926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