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说说佛教里的“心子”

2019-08-01 11:04阅读:
说说佛教里的“心子”
说到佛教里的这个名词“心子”,其来源最早是“拈花一笑”典故中的迦叶尊者。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可以说,迦叶尊者是佛陀的心子。
有人说,心子就是“心传弟子”,即自己已经把教法全部传授给他了。严格说,这仍不是佛教意义上的心子,可能用另一个名词“法子”比较贴切。
打个比方,如果源头的水是干净的,那么用杯子接到的水也是干净的。如果源头的水被污染了,那么用杯子接到的水也是被污染的。杯子与源头的水一定是一样的,无二无别的。所以,当我们要求杯子的水是干净的,首先就得要求源头是干净的。
佛教中,作为“心子”的师父,至少是已经超凡入圣的证悟者,而不是贪嗔痴慢疑五毒习气缠身的俗人。如果俗人也有“心子”,那黑社会老大手下的马仔都是“心子”了。
就佛教来说,一位能传法的具德善知识,那是有很多标准可以让人印证的,而不是自吹自擂出来的。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中非常明确地讲了,具德
善知识总共有十个德相,即: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这就是善知识的十个条件。
作为一个善知识,他必须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一个是以戒学能够调伏自己的行为,一个是以定学而使自己非常清净,一个是以论学或慧学让自己的心非常精进。这样的善知识,他的佛行事业和功德才是人们尊重的和赞叹的。当这样的善知识培养出来的弟子,具有和善知识同样的证量和功德时,才能称为“心子”。
看了最近的一些帖子,感觉现在佛教界收徒和“认证心子”不那么讲究了,标准都降低了很多。网上发个招徒帖子,自愿报名,只要对自己脾气的,符合自己心意的,就册封为心子。不对脾气的,随时可以扫地出门。给这样的师父当弟子,也挺悲催的。师徒之间不但没有相互观察,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这是在学佛?还是在拉山头拜码头?
在藏传佛教中,师徒的任何名誉、头衔、地位,均不能代替佛法实修,高僧大德们均教导自己的弟子们要远离世间八法,将心安住正法,不为爱憎烦恼所惑乱。很多高僧大德均是隐匿自己的善德,不显耀自己的功德。古往今来,没见有哪一个高僧大德会自赞毁他,贬斥他人不正统而自诩正统的。佛行事业关乎佛法能否久住娑婆,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能别胡来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