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不收金钱”是衡量僧人真假的唯一标准吗?

2019-08-05 19:45阅读:
“不收金钱”是衡量僧人真假的唯一标准吗?
相信很多人都对上面的照片不陌生,这是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辽宁海城大悲寺的僧团,“寺院以不设功德箱、僧人终生不摸钱”著称于世。大悲寺僧团的苦修感动了很多人,网络上很多文章在介绍大悲寺僧团时,都以“真正的寺院,真正的僧人”来赞颂。不少读者看到这些文章,往往会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觉得这才是自己心目中的独守“青灯黄卷”的僧人形象。
https://v.qq.com/x/page/s05358i3pc9.html 复制链接,在浏览器观看视频。
这个视频中,僧人告诉信众:出家人不收钱,这是戒律规定的。当一位男居士双手奉上纸钞,一再表示“我这是供养,是种福田”时,僧人再一次拒绝说“出家人不能碰钱,我们有戒律”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赞叹大悲寺僧团严守戒律的行为。
佛教的《遗教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教导众比丘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波罗提木叉”是梵语,汉语翻译为“戒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入灭以后,你们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
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
我们知道,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种,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律,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即便同为出家人,声闻乘有声闻乘的戒律,菩萨乘有菩萨乘的戒律。令世人赞叹的大悲寺僧团不捉金钱的行为,其依据就是声闻乘《四分律》的戒条。
“不收金钱”是衡量僧人真假的唯一标准吗?
在佛教中,我们时常会提到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声闻的目标是使自己从这个苦痛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实现烦恼的熄灭;缘觉是那些通过修行、契入事物互即互入之本质而开悟的人;在菩萨乘中,你要帮助所有的众生脱离轮回,契入佛道,最终成佛。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都是菩萨乘。不管出家还是在家,修菩萨乘的人,最终都是要受菩萨戒的。如同我们要收获苹果,一定要把苹果的种子种下去一样,我们要想成为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那样可以利益众生的菩萨,我们就必须要受菩萨戒。受菩萨戒,是成为菩萨的因。
在《菩萨善戒经》中讲到:菩萨若受菩萨戒已。应受应畜(畜同蓄)憍奢耶敷具。至百千万数金银亦尔。声闻之人但为自利。是故如来不听受畜同蓄。菩萨不尔。为利众生是故听畜(畜同蓄)。不得不受。若为知足名誉故不受者。得失意罪堕落不起。有所作有疑不净。若菩萨以懈怠因缘。不能利益诸众生者得罪。是罪因烦恼犯。
在《文殊师利问经》中讲到:为供养佛法僧并般若波罗蜜。及父母兄弟。得畜(同蓄)财物。为起寺舍。为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
从佛经和律本中我们知道,佛教戒律又分声闻乘戒律和菩萨乘戒律。声闻乘的人只能自利,因此佛陀规定他们需持不捉金钱戒,菩萨乘的人因为要为众生种植福田,要护持正法,要建造道场,要建造佛像,要弘扬正法等,佛陀允许他们接受金钱供养及蓄积金钱。而声闻乘的人虽然有不捉金钱戒,依然有开缘,就是灾荒之年,饮食难以获得时,可以接受金钱供养蓄积金钱。在为了建立道场,护持正法时,也可以开缘。但是若是供养充足时,依然不能接受和蓄积金钱。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是否收金钱供养,并不是衡量僧人真假的唯一标准。

不允许接受、积蓄金银的戒律要求只存在于声闻乘、自利之人。大乘菩萨戒甚至是不允许不受的,如果一个受过菩萨戒的僧人,出于爱惜自己的名誉,拒不接受信众供养(包括金银供养),依据戒律,反而是有罪的。由此可知,有无功德箱来评判寺庙是否如法,以僧人是否接受金银供养来衡量戒律是否严净,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以声闻乘戒律的标准来批评和诽谤菩萨乘僧人是不可取的,务必谨慎。

我不清楚大悲寺僧团受持的是何种戒律,如果是持守声闻乘戒律,那么在婉拒信众供养的时候,可以更明确的说:我们是持守声闻乘戒律的僧人,不收金钱供养,是我们的戒律。

中国绝大部分的佛教信众和普通民众,是搞不清佛教戒律的细则的。大悲寺僧人在自身持戒严谨的基础上,也应该给信众普及一下声闻乘戒律和菩萨乘戒律的不同,以免信众以他们作为唯一标准,从而去诽谤其他菩萨乘僧人,无端造下谤僧的口业。恭谨建议,望大悲寺僧团纳谏。

“不收金钱”是衡量僧人真假的唯一标准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