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古人用意这么深

2017-05-25 00:50阅读:

“小满”、“芒种”节气名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节气已过小满,这篇文章就有说说小满与芒种,古人命名这节气名太有讲究了。
这是我今天(2017.05.25)将出版的《北京晚报》独家专栏“一方钩沉”(每周四出版)上的专栏稿,摘部分提前发到“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上,供网友先读。大样已出来了,见下图——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古人用意这么深
眼下,节气已过“小满”。小满过后天气越来越火热,完全进入夏天。古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最明显的是,在心态和行为上古人均有调整:不取“大满”,而说“芒种”;流行“食苦”,开始“尝新”;忌“小满水”、强调“夏不坐木”……
要说“小满”节气之后的古人生活,得先从“小满”这个节气说起。
大家发现没有,二十四节气一般都有对应关系,如代表四季的,有“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四季轮回,一目了然。不同季节节气之间也会有回应现象,如“春分”与“秋分”互应,“夏至”对应“冬至”……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古人用意这么深

(小满后农人劳作,《天工开物》插图)
具体到以“小”与“大”命名的节气,相邻对应关系更直接——有“小”必有“大”,即《易经·泰卦》中所说的“小往大来”。如“小暑”之后有“大暑”,“小寒”之后有“大寒”,但是在“小满”之后,却不是“大满”,而是“芒种”。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与“芒种”不只字面上对应不起来,就是字义也是所有节气中表达最不直接的。二十四个节气多以气候和环境之特征来命名,只有“小满”与“芒种”比较特殊,最不好理解。
古人也已意识到这一点。宋马永卿《懒真子》记载了时人的疑惑:“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类》“小满芒种”条更直接地以时人口气提出了疑问:“二十四气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古人用意这么深
(小满后即将成熟收割的麦田)
从事实上的对应关系来看,“芒种”就是想像中的“大满”,与“小满”形成节气上的对应关系。那么,为什么取“芒种”,而弃“大满”?古人有不同的解释。
古《历书》称:“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对于“芒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给出的解释是:“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如此解释从字义上很好理解,就是到小满时节,麦子便快要成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熟;芒种到来时,有锋芒的谷物要栽种。但深究下去却是问题。从小满到芒种,麦子已成,稻子已插,其他农作物也已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并没有“稼种”现象。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古人用意这么深
(小满前后南北方的水田都需要水,古人车水情形,《天工开物》插图)
对此,古人也一直希望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明顾元庆《檐暴偶谈》认为,小满和芒种两个节气时,“皆指麦言”,意思是都针对麦子的成熟和收获情况来说的。
《檐暴偶谈》的说法,其实是宋人的观点。《懒真子》一书里即称:“皆谓麦也。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芒种,五月节,‘种’读如‘种类’之‘种’,谓种之有芒者,麦也,至是当熟矣。”
“芒种”一词,先秦时已出现。在反映周代政经制度的《周礼·地官》“稻人”条下,有这么一个说法:“作田……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这里的“芒种”指“麦稻”,意思是只要能长草的水田,便都可以种植麦稻。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古人用意这么深
(水田)
《周礼》这么一说,其实把事情又弄复杂了。对这种现象,马永卿在《懒真子》一书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芒种”节气之所以不命名为与“小满”相对应的“大满”,意在提醒农人,要注意农业生产,即所谓:“古人名节之意,所以告农候之早晚深矣。”
因为,“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矣。”
引深说,万一因为天气炎热,懒散起来而误了农时;或是因为麦子收到手了,便满足了起来,对秋收作物疏于管理,这会坏大事的。所以嘛,古代贤哲通过节气名来提醒大家,要顺应时序,努力劳作,一分付出有一份收成,十分付出是十分喜悦。
汗水与回报总是成正比的。不只是农民兄弟,对所有人生来说,也是这样吧——不论寒暑,都得努力!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古人用意这么深
(夏忙图,清代天津杨柳青版画)
本文已首发今日头条。阅读更多文章请订阅微信公众号:jsnjnfl(新原创)
最后提供一个信息需要签名书的网友注意,淘宝上有倪方六的签名书出售,直接搜索“倪方六签名'即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