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若如是干掉慈禧荣禄,则戊戌之变康党可赢

2019-04-22 07:44阅读:
若如是干掉慈禧荣禄,戊戌之变康党可赢
18986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招康梁进入变法官方阵营。同年8月,征召谭嗣同入京。95日,光绪下诏授给谭嗣同和林旭、刘光弟、杨锐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

若如是干掉慈禧荣禄,则戊戌之变康党可赢
进入中枢的维新才俊人人都想大干一番,但是,他们遇到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实权。这些人群里,包括皇帝在内,竟无一位是实权派。
大清国的最高权力,控制在老佛爷手里。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才是这个国家真正、唯一的主人。
那么这个大清国的主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呢?
要让我说,这个慈禧太后,拿到世界的别解,她的后缀“太后”应是“太落后”的缩写。
这个据称生于满洲贵族家庭“才女”,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旧式妇女。少时受的是传统封建教育,文化水平有限,后来垂帘听政,每拟旨总要交给帝师们“润饰”,因为自称“诏旨中多有别字及辞句不通者汝”。这已经很能说明她的文化素养了。而且,此人专注宫廷权斗,不主动学习新知识,对世界大势和各国情况知之甚少,根本不具备近代意识。1889年慈禧召见大臣时,竟问何谓“学堂”。全国30年洋务,尚不知学堂为何物。史料记载,宫女在她面前,是跪着吃饭的。当海外企业家要引火车入中国时,她为了保风水,竟令马车拉火车走,否则就不给铁路批文。说得不客气点,这个自承“老佛爷”的老妪,本质上讲就是个“精于权术而昧于世界大势”的超级村妇。
一个超级村妇,对新鲜事物好奇而难了解认知。事实上,维新非慈禧所愿,虽然出于摆脱危机,不得不做开明状。但内心对根本性的改革是抗拒的。自变法开始,她所虑的就是个人权力得失,所以对光绪皇帝的变法举措推三阻四,最后成为晚清近代化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最高权力者落后,太落后,阻挠改革,怎么办?
那就干掉她!敢起这个念头,首先是维新之胆谭嗣同,后来康梁也表示同意。
这胆略,在老佛爷一手遮天、朝野谈其色变的晚清,已经很了不起。
但是如何干掉她?他们主张各有不同。
本来谭嗣同是有亲自当刺客的想法和勇气的。谭嗣同有个同门师弟唐才常,文武全才,二人师从欧阳中鹄,合称“浏阳二杰”。当维新遇到了慈禧等保守派阻力,谭嗣同表示要与师弟赴汤蹈火:“一死生,齐修短,嗤伦常,笑圣哲,方欲弃此躯而游于鸿蒙之外,复何不敢勇不敢说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们时刻准备为了大业牺牲此身,还有什么不敢说不敢做的。
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推进维新。谭嗣同之大勇可见一斑。
但是,康有为却认为,还是策动军队勤王的把握大些。而且认定,操练新军的汉将袁世凯是可以联合的最佳人选。
在维新派中,康有为以一哥自居,自然要听他的。接下来,是政治形势紧张,康粱谈武色变,而谭嗣同却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去策动汉将袁世凯勤王。最终谭嗣同被袁世凯出卖,包括谭嗣同在内的变法六君被清廷绝命。百日维新失败。
历史不可重来,但结果却未必正确。所以对于历史,我以为是可以假设的,为了寻找正确答案。在此,我们不妨假设推演——如果当初维新党按谭嗣同的意见办,刺杀慈禧,擒贼擒王,戊戌之变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我们知道,谭嗣同不同康梁,他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纯文人,而是文武兼备的士人。他结交了不少武林人士,比如还有个好友,大刀王五。那是开镖局的武者。刀法厉害,剑法也了得。谭嗣同自小对剑和琴痴迷,尤其仰慕古时的荆轲、聂政等侠士。少年时,曾偷偷给自己取了一个“剑胆琴心”的雅号。史料记录,其时谭嗣同与大刀王五学习剑术,所使用的是一柄“七星剑”,七星剑上镌刻着七颗铜星,一直是谭嗣同的最爱。谭嗣同曾携此剑游历黄河两岸、游荡大江南北,足迹遍布13个省份,沿途结交义士豪杰。在游历中,谭嗣同偶然获得了文天祥的“蕉雨琴”和“凤矩剑”,从此谭嗣同放下“七星剑”,将“凤矩剑”携带在身。
青年谭嗣同跟随大刀王五学习剑术,不几年便有大成。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策动袁世凯勤王,是携带短剑到袁世凯府上的,要求袁世凯率兵保卫光绪、保卫戊戌变法。
大概袁世凯也不想立马就死,所以见谭嗣同藏短剑于袖内,只得满口答应,假意逢迎转身出卖。致谭嗣同前功尽弃。
谭嗣同被捕后,大刀王五非常着急。谭嗣同在赴刑场之前,将“凤矩剑”交给了大刀王五。
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为给谭嗣同报仇,多次暗杀慈禧和袁世凯未果
而如果当初,王五和谭嗣同、唐才常三剑客同时行动,瞄准慈禧行刺,老佛爷也可能老命修矣。因为在戊戌政变之前,慈禧身边并无保镖。慈禧是在戊戌政变后知道光绪“围园劫后”计划,才开始给自己安排保镖。
退一步说,即便事前有准备,慈禧身边人也未必是谭嗣同对手。三剑客杀一群太监和一个老太婆,绰绰有余。
当然,也有什么时候都“非常理性”看客会说,即使慈禧被杀,光绪也控制不了局面,维新也不会成功。因为朝廷内守旧派势力太强大了。
我以为未必。
不可否认,慈禧不是守旧派唯一狠角色。除了她,还有一个人,在当时清廷保守派中可排第二,他就是荣禄。而袁世凯之所以变节,很大程度是摄于慈禧干将、直隶总督荣禄之威。
荣禄真的很厉害吗?
看看此人档案。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于贵族军官家庭,他的祖父统帅军队、战死疆场,伯父和父亲作为总兵在同太平军作战时双双战死,借着这种祖荫荣禄进入官场。后深受慈禧欣赏器重。历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直隶总督。
荣禄的发迹,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后。清廷惨败后,以自强为名,将长期被李鸿章等汉族督抚把控的军权收归中央。在这场权力转变的过程中,获利最大的就是荣禄,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到戊戌年荣禄出督直隶、统领北洋各军,再到创建武卫军,自始至终,荣禄将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充分实现了满洲贵族集权的意图。
但纵观其人生平,一生没做过什么惊天伟绩,论才能远不及李鸿章等人,唯一资本就是在戊戌政变中戊戌政变中保护了慈禧、镇压维新党。在这次政变中立下首功的荣禄,之后飞黄腾达,“身兼将相,权倾举朝”。《清史稿》里说他是“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巨细,常待一言决焉”。
可以说,荣禄就是慈禧豢养的最大护犬。而如果袁世凯果敢些,也并非是不可实现的大话。
回过头来,我们且看光绪及康党这边的行动计划:9月20日,袁世凯去天津带兵,诛杀慈禧亲信荣禄,代替荣禄直督职务,布告荣禄大逆之罪,封锁电报局、铁路,带军队入京,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皇宫;谭嗣同雇佣十位壮士,诛杀慈禧。
这就是史称“围园劫后”的计划方案。真的是异想天开、不可实现吗?
我们现在知道,慈禧是9月21日一大早发动政变的。通过史料分析,在发动政变之前,慈禧并不知道光绪的政变时间与计划。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袁世凯按照光绪方的政变计划,于9月20准时发动政变,光绪方的政变能成功吗?慈禧能够被诛杀吗?光绪还会被囚禁10年吗?
我们不妨继续分析:史料显示,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时,已经是下午3点。虽然天津方面给袁准备了升职欢迎系列活动,但袁世凯完全可以先在活动中露个面,然后以从京归来给带事为由请见荣禄。这些相关的事情浪费1小时,袁世凯可在4点见到荣禄。
荣禄是溥仪的亲外公、慈禧的亲信。当时天津城里,荣禄是老大,袁世凯是荣禄下属。这刚从京归来,见过皇帝且又升职的袁世凯,如果求见荣禄,荣禄一定会及时召见的。如果见着面,袁世凯乘其不意,诛杀荣禄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袁世凯也有军队和自己的亲信,拥有与荣禄兵戎较量的实力。这也是光绪看上袁世凯的原因。
光绪方的政变计划中,让袁世凯从京回津是带有皇帝密诏的。那袁世凯按计划,在4点诛杀了荣禄后,手握军队且有亲信的袁世凯,出示皇帝诏书,还是可以控制局面的。袁世凯接荣禄的直隶督职务,控制天津的电报局及铁路,在那个通讯及交通不畅的年代,是可以封锁住消息的。然后,袁世凯做政变的各环节用人安排。这个时间用去1小时,到5点钟,袁世凯控制铁路后,开专列火车,带军队进京,进京时间约为晚上8、9点钟的样子。这个时间城门已经关了,但这也不要紧,因为,光绪在戊戌变法中已经穿插了一些自己人手,而且还有谭嗣同在里应外合。这样,袁世凯就可以包围颐和园和皇宫。
接下来,就是轮到谭嗣同诛杀慈禧了。这个前面说过,三剑客行动,成功概率较大。
慈禧荣绿一死,守旧派必成乌合之众。而且,人民也不会跟他们走。
朝廷守旧派势力大,但没有民心。而光绪,虽然朝廷势力小,但在戊戌变法中,已经在关键位置安插了自己的人;并且戊戌变法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利益,笼络了民心。如果光绪政变成功,则是民心所向。
而且,在那个见风倒的年代,慈禧身边势力大,是因为慈禧权大。而且慈禧一旦被杀,臣的权利势力再大,还能大过唯一的皇帝?守旧派为了保命,倒戈向光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是,这是一场政治豪赌,具有巨大风险。不是大勇志士是不敢做的。
袁世凯不是那样的人,康梁也不是。戊戌之变维新失败,问题不仅出在袁世凯身上,而且更出在维新派缺乏果决自身行动力上。
康梁没有亲自或主动刺杀慈禧的勇气,还看错了政治伙伴。袁世凯表面看赞成变法,但其实是个两面派。准确的说,袁世凯是一个政客,他是生活在官场上的老油条,一生都不做可能赔本买卖。彼时他考虑的是,万一失败的代价和不付出的获益。这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得出来。故才有了那一晚的告密。
如果袁世凯能按照既定计划,如他信誓旦旦想谭嗣同保证的那样——“诛荣禄如杀狗耳”,那么,荣禄就真有可能成为死狗。袁世凯带兵进津,然后回师北京,宫中这边,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早一步慈禧发动政变,慈禧被诛杀的可能性非常大,光绪成功可能性非常大。这样的话,中国维新历史就可能会被改写!
历史推演至此,应该可以得到正确启示。虽然维新党人的杀后行动失败了,但落后的东西毕竟不能长久。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西逃,荣禄请求随行被拒,留守北京,受到很大惊吓,三年后一命呜呼。又五年后,革命党人吸取了维新党的教训,掀起暗杀时代,慈禧太后在被刺的恐惧中死去,再三年之后,清廷灭亡。在果敢而前卫的精英组织刀枪下,一切没落之物终不能阻挡历史的脚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