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妈妈做的饭,并不是最好吃的饭

2020-01-28 17:03阅读:
我是北方人,过年不吃汤圆,吃饺子,最普通最家常的猪肉白菜饺子。
猪肉要五花肉,半肥半瘦,刮皮,切块,噼里啪啦剁馅儿。剁馅儿之前,最好加半块生姜,跟肉一起剁。两把刀,左右开弓,刀锋撞击砧板,很密集,很有节奏,仿佛一阵急雨经过阳台前的遮阳板。
这边剁肉,那边切白菜。大白菜,水分大,摘掉老帮子,切掉疙瘩根,先切条,再切丝。然后呢?还要用纱布把白菜丝包住,使劲一攥,再一拧,把多余的水分噗嗤噗嗤挤出来,才能入馅儿。如果没有这一步,饺子馅儿会出水,煮熟的饺子还有骚气,来自大白菜的磅礴汁液将会淹没掉肉的浓香和菜的甜美。
小时候过年,我爸剁馅,我妈和面,我爸擀皮,我妈包饺子,两个大人分工合作,我只负责烧火。大地锅,大灶台,大风箱,我把整棵的棉花秸秆或者玉米秸秆架在小腿上,一掰两截,塞进红彤彤的灶膛里,一拉风箱,火舌可劲儿往上蹿,一会儿就把一锅清水给烧滚了。
我爸掀开锅盖,贴着锅沿,让饺子扑通扑通滑进去,用勺子一推,再盖上锅盖。等到大锅再次沸腾,饺子汤快要溢出来的时候,再往锅里泼一碗凉水,再用勺子把饺子推匀,再盖上锅盖。这时候,灶膛里的余火足够把饺子煮熟,我站起来,去堂屋找一挂鞭炮,到院子里面听候号令。什么时候听见我爸喊:饺子出锅了!我就将鞭炮点着,然后回厨房去吃饺子,在密集爆炸声和漫天烟火气里享用这顿年夜饭。
严格讲,我们的年夜饭不只有饺子,饺子只是主食。再严格讲,饺子出锅以后,我们也不能马上吃,得盛到几个白瓷碗里,用木盘托着,托盘上再搁几个白面馒头,送给族人和邻居。古人过年,流行馈岁”,你家好东西,送给别人一些;别家有好东西,也往你家送。我们那儿穷乡僻壤,古风犹存,刚出锅的饺子是不能独享的,必须挨家挨户分送(最近几年为了卫生,也为了省事,这个风俗已经消失)。送到后来,各家饭桌上都有了别人家的饺子,
乡民的礼节性互赠让不同造型不同风味的饺子欢聚一堂,茴香馅儿碰到了芹菜馅儿,元宝饺撞见了三棱饺,肉饺与素饺面对面,厚皮与薄皮叠罗汉,本来只包了一种饺子,结果却能尝到几十种,年夜饭变成了百家饭。
小时候,年年过年,年年吃饺子,年年看着桌子上那琳琅满目的百家饺子,我都更爱吃别人家的饺子。我根本不用看,闭着眼尝,就能尝出哪只饺子是我妈的作品。其实很容易辨识——我妈总是把面和得要多硬有多硬,吃起来要多干有多干。用她老人家和的面擀面条,绝对劲道,包饺子就不行了,饺子皮儿极厚极硬,刚出锅时还能吃,稍微凉一下就坨了,吃饺子的时候,你能清楚地听到饺子皮断裂的声音,库嚓库嚓的,坚强不屈。
我妈勤谨,节俭,克己,良善,性格绵软,被邻居大婶奚落都不敢还嘴,自己躲屋里偷偷抹眼泪,是一个最有忍让精神和最能吃苦耐劳的乡村文盲老太太,但她真的不擅长做饭。
不过年的时候,她喜欢做手擀面,面和得很硬,面条擀得很劲道,这个咱们前面说过。可是到了煮面的时候,她总是把控不住火候,不是煮得太生,吃起来有生面气;就是煮得太老,本来劲道的面条一捞就断。她不会做鱼,更不会做虾,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给我们送来鲜鱼活虾,她只会油炸,而且唯恐炸不熟,总是炸到枯焦才出锅。
所以我从读初中开始,就试图接她做饭的班。我学做手擀面,学蒸馒头,学包饺子,学习炒菜,摸索着做,没几年工夫,我的手艺就超过了我妈。这倒不是因为我聪明,有做饭的天赋,而是因为我妈做饭的水平太差,太容易超越了。
后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攒钱在城里买房安家,接我妈一起住。老太太在城里住了几天,就闹着回去,跟所有农村老太太一样,她在城里处处住不惯,感觉如同坐牢,还是老家的日子更舒服。所以呢,我就经常带孩子回老家去看她。每次回老家,我们都是坚决不让她下厨,要么我掌勺,要么我媳妇掌勺,熬一锅粥,炒几个菜,贴几个棒子面儿饼子,热腾腾,香喷喷,一家三代吃一顿团圆饭,我再陪父亲喝两杯,心情甚佳。
这么多年来,我总结出几条在老家下厨的经验教训。第一,菜千万不要多炒,四五个菜,够吃就行,如果炒太多,我们一走,我妈就不舍得扔,一直吃到变质发酸;第二,油千万不要多放,一是多吃油不健康,二是老太太节俭惯了,见厨房里油瓶子一下子少了许多,她嘴上不说,心里可惜;第三,如果包饺子,我媳妇和面,我来剁馅儿,但是这馅儿一定要让我妈来尝咸淡,她口味偏淡,盐稍微多放一点儿,她就会觉得特别咸。
十几年前春晚,有一首歌曲非常红,那就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很好听,也很耐听,但是对于歌词,我总是有点儿意见: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咱们都三十大几的人了,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好意思让爹娘张罗一桌好饭吗?光像少爷小姐一样等着吃吗?吃完一抹嘴,光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就行了吗?为什么自己不动手?为什么不替爸妈下厨?嗯?
根据我的经验,妈妈做的饭并不是最好吃的饭,我们替妈妈做的饭才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