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盛唐煮茶如煮菜

2021-12-11 09:31阅读:
唐朝画家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用一个温文尔雅的场景讲述了一个坑蒙拐骗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听说僧人辩才藏有王羲之的《兰亭帖》,向其购买,遭到拒绝。唐太宗以明君自居,当然不便豪夺,只能巧取,他派足智多谋的臣子萧翼出马,带上几件内廷法帖去接近辩才。
萧翼扮成书生,来到辩才出家的寺庙,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用甜言蜜语结识辩才,每天陪辩才谈天说地,谈文论史,饮茶对弈,探讨书法。
时机渐渐成熟,萧翼拿出唐太宗交给他的那几件杂帖,请辩才一起鉴赏。辩才说:“您这几件藏品都是真迹,但却不是第一流的珍品。”萧翼假装生气:“这可是我的珍藏,竟然不入您的法眼,难道您还有更珍贵的法帖?能拿出来让我见识见识吗?”辩才受不了萧翼的激将法,从房梁上暗凿的格子里取出了王羲之的《兰亭帖》。萧翼马上将那幅《兰亭帖》卷了起来,放到自己怀里,随后又取出唐太宗的圣旨,向辩才说明了真相。辩才后悔得肠子都要青了,又不敢跟萧翼争抢,急得昏了过去。
萧翼得胜还朝,将《兰亭帖》献给唐太宗,受到嘉奖,加官进爵。而辩才受了萧翼的欺骗,失去了《兰亭帖》,又气又悔,一年以后,郁郁而终。
又过了若干年,唐太宗驾崩,唐高宗即位,高宗朝的臣子何延之将上述故事写成一篇《兰亭记》。再后来,画家阎立本又根据《兰亭记》,创作了这幅《萧翼赚兰亭图》。
盛唐煮茶如煮菜
阎立本原本《兰亭图》已经消亡,现存于世的是来自宋代的三件摹本,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藏辽宁省博物馆。三件摹本当中,以辽宁博物馆藏本的临摹内容最为详细。我们面前这幅《兰亭图》,就是辽宁博物馆的藏本。
画中人物除了辩才和萧翼以外,还有三个仆人。辩才和萧翼位于画面中心。辩才在左,盘腿坐在椅子上,张口结舌;萧翼在右,垂足坐在矮几上,洋洋自得。萧翼背后站着一个童仆,抱着那幅刚刚被萧翼骗到手的《兰亭帖》。辩才身后有两个仆人,在为辩才和萧翼煮水烹茶。
烹茶两仆一老一少。老仆蹲坐在地上,身前有一个水盆、一个火炉、一个小小的盛放茶叶的圆形茶盒,火炉上架着一口铁锅,茶盒里放着一枚茶匙。老仆从水盆中舀水,倒进铁锅,又从茶盒里取茶,撒进沸水之中。炉火熊熊,清水沸腾,老仆神情专注,盯着水面,用一双长长的筷子轻轻搅动,让茶叶和沸水充分混合。年轻的仆人躬身站在一张茶案后面,左手持一方抹布,擦拭着桌面,右手端着一只黑釉盏托,盏托上放着一只白瓷茶盏,等着老仆将煮好的茶汤分入茶盏。在那张茶案之上,同样放着一只同样大小的白瓷茶盏,茶盏底下也是一只一模一样的黑釉盏托。
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老仆烧好了茶水,调好了茶汤,将茶汤分入那两只茶盏。年轻仆人小心翼翼,双手端起一盏热茶,恭恭敬敬地捧给客人萧翼;然后转身折返,端起茶案上另一盏热茶,恭恭敬敬地捧给主人辩才。萧翼骗到了《兰亭帖》,志得意满,笑容满面,接过仆人奉上的茶盏,低头啜上一口,连称“好茶”;辩才失去了《兰亭帖》,失魂落魄,脸色沮丧,根本没有品茶的兴致,对仆人摇摇头。仆人见状,只好将那盏茶放回到茶案上……
如此想象之后,读者朋友可能会提出质疑:烹茶待客,人之常情,可是辩才的仆人怎么会将茶叶撒到水锅里烧煮,而不是放进茶壶里冲泡呢?滚水锅里煮茶叶,岂不将好茶煮得茶味尽失,只剩一锅熟汤气?博雅如辩才和尚,怎么会培养出如此不懂茶道的仆人呢?难道是这幅《萧翼赚兰亭图》画错了?抑或是我们的解读太不靠谱呢?
其实画家没有画错,我们也没有解读错,错就错在时空出了问题——千余年前的唐朝人喝茶,跟我们现代人的喝茶方式不太一样。
盛唐煮茶如煮菜
现代人喝茶,砖茶也好,散茶也罢,都以冲泡为主。也就是说,先把水烧开,再用温度适合的开水去泡茶。近年来台湾同胞甚至还发明出“冷泡茶”,用不加热的山泉水或者矿泉水将茶叶慢慢浸透,慢慢溶解出清甜宜人、芳香暗藏的茶汤。唐朝人则不然,他们直接把茶叶放到锅里煮,烹茶仿佛煮粥。
我们喝茶,喝的是茶叶在水里浸出的溶液,喝完第一泡,再喝第二泡,什么时候茶叶泡“乏”了,茶香淡薄了,直接把茶叶扔掉。唐朝人喝茶呢?其实是连茶叶带茶汤一起喝到肚子里去的,喝茶仿佛喝菜羹。
正因为唐朝茶道跟今天不一样,所以唐朝茶具也跟今天不一样。现代茶道中泡茶的紫砂壶、分茶的公道杯、品茶的小盖碗,在唐朝茶席上都见不到。而唐朝茶人煮茶叶的铁锅、搅茶汤的筷子,在现代茶席上也用不着。
OK,介绍完了唐朝茶道,让我们再回到这幅画。再这幅画居中偏右的位置,在张口结舌的辩才与洋洋得意的萧翼之间,还有乾隆皇帝题的一首诗:
御史阳阳僧嗒然,兰亭不复弆藏全。
唐宗何事穷蒐宝,房相奚称善进贤?
御史萧翼洋洋自得,老僧辩才张口结舌,王羲之《兰亭帖》被骗走了,民间的珍藏流入到宫中,不禁让后人替辩才痛惜。唐太宗凭什么要把全天下的好东西都据为己有呢?宰相房玄龄凭什么把萧翼那样的骗子推荐给唐太宗呢?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啊,有损唐太宗名君的风范,也有损房玄龄贤相的名头。
我们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皇帝,一生留下几万首诗,他的诗大多格调不高,但他这首评价萧翼赚兰亭的诗,写得很真实,很有见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