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怀念张伯舜先生

2017-11-14 10:42阅读:
怀念张伯舜先生
陶东风

张伯舜先生是我中学时候的老师。当时我在浙江省温岭市(那时叫温岭县)泽国区中学读书,而我的父亲也在该中学任教。其实,说张老师是我的老师是从辈分上说的。我印象中他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张老师又的确是我名符其实的老师,因为他的书画艺术以及他收藏的大量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的字画,曾经让我非常痴迷,伴我度过了那个文化贫瘠、艺术荒芜的年代。
我的中学生涯从1971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当时正值文革后期,阶级斗争已经不那么硝烟弥漫,但是学校的政治气氛还非常浓厚,没人抓学习成绩,倒是经常有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和那是其他人一样,我的文化生活也几乎为零。在这样的环境下,痴迷书画艺术且藏有大量当代书画名家作品的张老师,就成为一个非常另类、对我而言有有神秘魅力的人。张老师一生迷恋书画,他的作品、特别是书法作品,在当时的温岭县、更不要说泽国镇是非常有名的。我其实不懂书画,也谈不上多喜欢,但我父亲好书画,在我懂事的时候开始,就经常见他在业余时间画一些山水花鸟。耳濡目染,我也就养成了爱看书画的习惯。
可能是因为趣味相投的缘故,张老师和父亲关系很好。他经常带我们一起去他家欣赏自己的作品,还有他的那些著名的藏品。记得我们去的时候张老师总是非常耐心地把他自己的所有藏品(我记得像鼎鼎有名的书法大师沙孟海的作品,周慧君的作品他都有)全部拿出来让我们欣赏,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解其艺术特色,同时还要详细介绍这些书法家画家是多么有名,他得到些名家作品是多么不容易。这个时候的张老师总是面带得意之色,仿佛是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世外高人。当时的我对此体会不深,如今我已经年近六十,我知道这就是幸福。
张老师虽然在我们的区县很有名,但是和那些名扬天下的大师相比毕竟仍算无名之辈,他之所以能得到大师们慷慨赠送的作品,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就个人原因而言,张老师锲而不舍的献身艺术的精神,他对艺术的痴迷执着,一定深深
地感动了艺术家。在一个反文化的时代,有张老师这样的铁杆艺爱好者,实在太令人感动。张老师得到一副名家作品常常从虚心求教开始。他经常给大师们赠送自己的作品,请求指点,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师的赠品以便观摩学习。这种精神我以为是打动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那个时代几乎不存在什么艺术市场,更没有今天完全商业化、市场化的艺术品交易(名人字画常常能够拍出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天价),大家对于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根本没有意识。张老师收藏名家艺术品完全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出于对自己心仪的艺术家的敬仰,而绝无任何的商业目的。
说到这里,我不免产生很多感慨。张老师为收藏艺术名家的作品,不但不为赚钱、也没有赚到任何钱,而且还赔了很多钱。因为他除了写信给艺术家虚心求教,还经常一个人自己花钱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登门拜访。当时交通不便,从泽国到杭州要坐整整一天的长途汽车,花的路费也是非常客观的。到上海北京就更不用说了。为此他几乎花了一大部分自己的工资,而且还经常化他夫人的钱。
一个小小的细节最能说明这点。记得有一次,我到张老师位于农村的家里拜访,主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欣赏他的艺术藏品。不巧张老师外出拜访艺术家去了(忘了去哪里),只有他夫人、也是我的师母一人在家。师母是没有工作的农村妇女,但知书达理,非常支持张老师的艺术追求。她一边把张老师的藏品一件件拿出来让我欣赏,一边和我唠嗑聊天。据她说,张老师为了拜访艺术家,自己又没有钱,所以经常拿师母养猪积攒的钱外出。我至今记得师母说这些的时候那半带嗔怪、半带自豪的神色。我常常想:她在内心是多么宠爱乃至纵容她的这位痴情书画艺术的丈夫啊。
张老师性格温厚,为人诚实、平和、低调,说话办事不紧不慢从容而有定力,见到人总是笑眯眯的,绝没有某些艺术家的那种自负傲慢乃至狂妄。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他的作品也像他这个人一样,显得平实温和静穆,线条简洁有力,有空灵纯净的意境。他画的很多题材都取自家乡泽国,寥寥几笔就能尽现泽国小镇的水乡特色,那里的一条河一座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显得气韵生动形神毕肖。每看这些画时我的心中都要溢满对家乡、对张老师、对我的父母兄妹的深深的怀念。
2017/11/14于广州大学城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