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2019-12-07 11:43阅读:
位置: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山庄乡西铁匠沟与赵拐沟交汇处西侧
年代:北宋、金
级别: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顺城,今名二将城。据《读史方舆纪要·陕西》载:大顺城,府西北百五十里。《宋史》:城本名马铺寨,当后桥川口,在夏人腹中。庆历元年,范仲淹知庆州,谓延安西、庆阳东、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取可攻之地,其在于此。因以计城后桥川赐名大顺,大顺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自是寇患益少。又治平三年,夏人寇大顺城,为宋军所败,徒寇柔远,又退屯金汤。《金志》安化有白豹、大顺二城。元废。 大顺城的战略位置和修筑时间,顾祖禹记载的非常准确,但是却把大顺城的方位搞错了, 大顺城在庆阳府的东北,而不是西北,庆阳府西北百五十里是环州。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曾公亮和丁度的《武经总要·卷十八》载:大顺城,新城,北据两川之口,东自乌川路至故凤川城,西自后桥堡川路至十二盘堡,北自椵木岭,与夏国以古道分界。东至华池县界,西至柔远寨界。其椵木岭即突厥川也,东至乌川,西至十二盘堡,南至州,北至蕃界十五里。这里强调的大顺城是新城,那么是否在后桥川还有旧城呢?在《读史方舆纪要》和《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大顺城其地本名马铺寨,原有寨城,其修筑时间和过程均未有记载,但其所处的位置在后桥川口(今赵拐沟和铁匠沟交汇处),后桥川(今二将川,即今赵拐沟至刘坪村长约20里的川道)有西夏修筑的后桥寨,和西夏的金汤寨、白豹寨犹如一把利剑插入宋境,正如范仲淹在庆历元年十一月所奏“臣窃见延安之西,庆州之东,有贼界百余里侵入汉地,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阻延、庆二州经过道路,使兵势不接,策应迂远。自来虽曾攻取,无招降之恩,据守之谋,汉兵才回,边患如旧。臣谓西贼更有大举,朝廷必令牵制,则可攻之地,其在于此。”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另据《宋史·夏国传》载“(景佑元年)庆州柔远砦蕃部巡检嵬通攻破后桥诸堡,于是元昊称兵报仇。缘边都巡检杨遵、柔远砦监押卢训以兵七百与战于龙马岭,败绩。环庆路都监齐宗矩、走马承受赵德宣、宁州都监王文援之,次节义峰,伏兵发,执宗矩,久之始放归。”从这条记载来分析后桥寨距离节义峰(即墩梁烽火台)并不是很远。今天位于铁匠沟(后桥川口)南侧崔山上古城遗址符合史料记载,况且在近年来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位于崔山上的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的西夏瓷片和建筑残件,所以位于铁匠沟(后桥川口)南侧崔山上古城遗址当属西夏修筑的后桥寨。在北宋和西夏反复的争夺战中,后被北宋攻占,更名为马铺寨。后桥寨在庆历元年以前史料有记载,属西夏寨城。庆历二年开始有了马铺寨的记载,后桥寨失去了踪迹。同年三月范仲淹修筑大顺城后,马铺寨失去了踪迹。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在《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四》有这样的记载:“(庆历元年六月)乙亥,陝西體量安撫使王堯臣:其次環慶路素為險阨之地,臣等昨由馬嶺、木波鎮至環州,川路平直,兩邊雖有土山,山外皆高原,谷道交屬,何往不通。土人皆言此路非險於鄜延,蓋賊從來未及此,又務張虛聲,欲朝廷不過為備。所管屬戶強壯人馬,約及二萬餘,其間向漢者居多,去年破白豹、後橋及井那等寨,皆蕃族首領導致之力。向者賊寇延州,謂其利在虜掠財蓄,則蕃戶所有,不如山外漢人之饒。其先延而後渭者,利於破蕩向漢屬戶爾。況慶州東路華池、鳳川,與賊界金湯、白豹相接,兼北路東西谷,所距甚近。若分頭入寇,則何以支梧?今所管兵纔二萬,仍分在環、慶二州,近發新團,立指揮以代舊兵,仍不及元數。慶州之西七十里即馬嶺寨,北十餘里即背漢蕃部殺牛族,有強壯人馬二千餘,皆負險而居。自來招輯不至,多擾緣邊。若更與他族連結,要斷馬嶺,則環、慶二州之兵,不能更相為援。必須益兵二萬於環、慶二州,屯近邊城寨,來則合力以戰,居則分頭以守,亦足制賊之衝突也。” 王堯臣所言的“去年破白豹、後橋及井那等寨,皆蕃族首領導致之力。”指的就是《宋史》中记载的“(康定元年)八月,壬申,环庆副都部署任福等攻夏白豹城,克之。军还,贼遣百骑袭其后,守神林北路都巡检开封范全设伏崖险,贼半渡,邀击之,斩首四百级,生获七十馀人。” 王堯臣分析了环庆路的地形和蕃部驻守情况,指出了环庆路的弊端。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样《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四》载范仲淹在庆历元年知庆州后,经过巡查庆州防务后于十一月上书朝廷 “臣谓攻近而利者,在延安、庆阳之间,有金汤、白豹之阻,本皆汉寨,没为贼境,隔延、庆兵马之援,为蕃汉交易之市,奸商往来,物皆丛聚,此诚要害之地。如别路入寇,数百里外应援不及,则当远为牵制,金汤、白豹等寨可乘虚取之,因险设阵,布车横堑,不与驰突,择其要地作为城垒,则我无不利之虞。至于合水、华池、凤川、平戎、柔远、德靖六寨兵甲粮斛,可就屯泊,固非守备之烦也。”“臣奉詔議牽制賊兵,毋令併出河東路。今環州永和寨西北一百二十里有折薑會,慶州東北百五十里有金湯、白豹寨,皆賊界和市處也。鎮戎兵馬可以攻折薑,鄜延可以侵金湯、白豹。環慶路出兵牽制,唯此兩處。賊如寇河東,更令逐路分兵趨要害,則牽制橫山一帶賊馬不敢出別路。賊若發河外,近裏兵馬趨河東,則環慶相去差遠,恐不足以牽制也。”充分分析了庆州和延州之间,宋与西夏接壤地带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并与 “(庆历二年三月)己未,環慶路都部署請於柔遠寨東,節義烽、馬鋪寨擇地益建城寨,以牽制賊勢。并从之。” 这就是有名的范仲淹奏《攻守二议》。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庆历二年三月十三日范仲淹在马铺砦南侧山梁上修筑大顺城,和一沟之隔的马铺寨连为一体,形成了大顺城整体防御体系。《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六》载:“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 三月二十七日城修筑完工,范仲淹在巡防后作《城大顺回道中作》诗曰:“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后范仲淹特邀张载到庆阳,撰写了《庆州大顺城记》以记其事:兵久不用,文修武纵。天警我宋,羌蠢而动。恃地之疆,谓兵之众,傲侮中原,如抚而弄。天子曰:“嘻,是不可舍,养奸纵残,何以令下?”讲谟于朝,讲兵于野。鍖刑斧诛,选付能者。皇皇范侯,阁府于庆,北方之师,坐立以听。公曰:“彼羌,地武兵劲。我士未练,宜勿与竞。当避其强,徐以计胜。吾视塞口,有田其中。贼骑未近,卯横午纵。余与连壁,以御其冲;保兵储粮,以俟其穷。”将吏曹掾,军师走卒,交口同辞,乐赞公命。月良日吉,将奋其旅。出卒于营,出器于府,出币于帑,出粮于庾。公曰:“戒哉,无败我举,汝砺汝戈,汝凿汝斧,汝干汝诛,汝勤汝与。”既戒既严,遂及城所。索木箕土,编绳奋杵。敌骑之来,百千其伍。自朝至暮,众积我倍。公曰:“无哗,是亦何害。彼奸我乘,及我未备。势虽不敌,吾有以恃。”爰募强驽,其众累百,依城而阵,以坚以格。戒曰:“谨之,无斗以力。去则勿追,罢我以役。”贼之逼城,伤死无数,莫不我加,因溃而去。公曰:“可矣,我功汝全,无怠无遽,城之惟坚。”劳不累日,池埤以完。深矣如泉,岿焉如山;百万雄师,莫可以前。公曰:“济矣,吾议其旋。”择士以守,择民而迁。书劳赏才,以饫以筵。图列而上,荐闻于天。天子曰:“嗟!我嘉汝贤。”赐号大顺,因名其川。于金于汤,保之万年。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大顺城和一沟之隔的马铺寨以及柔远寨、荔园堡共同构成了庆州东部防御体系。大顺城驻军由宋厢兵、乡兵和归附的藩部共同驻防,驻防官兵达万余人。《宋史·藩兵》载:“(治平四年)大顺城,二十三族,强人三千四百九十一,壮马三百十四,为一百四十一队。”熙宁七年(1074年)北宋改革兵制,实行置将法,大顺城置第三将。《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四》载:“元丰二年二月,庚戌,计议措置边防公事所言:以环庆路正兵、汉、蕃弓箭手强人联为八将。第一将驻庆州,第二将环州,第三将大顺城,第四将淮安镇,第五将业乐镇,第六将木波镇,第七将水和寨,第八将邠州。从之。” 《续资治通鉴·卷三百二十八》载:“元丰五年,秋七月,戊戌,詔涇原、環慶、熙河蘭會路都大經制司,涇原路經略制置司:環慶於大順城、荔原、柔遠、安疆寨各駐一將,令經略司委近上將領盡護之,須兵馬二萬以上。” 范仲淹在山梁上修筑大顺城的同时,充分利用周围地形,在大顺城东侧二将川河河道狭窄地带修筑土坝,拦坝蓄水形成水库,城东、南、北三面环水,并设置水寨,使大顺城防御体系更加坚固。《宋史·高敏传》载:“夏人攻夺大顺水砦,敏出通路,自寅及午,且战且前,多所斩获。”《宋史·蔡挺传》载治平三年蔡挺知庆州,九月“谅祚亲帅军数万攻大顺,挺料城坚不可破,而柔远城恶,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先布铁蒺藜大顺城旁水中,骑渡水多踬,惊言有神。过三日不克,谅祚督帐下决战,挺伏强弩壕外,飞矢贯其铠,遂引却。移寇柔远,玉夜斫营,夏人惊扰溃去。”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范仲淹知庆州,于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二十七日修筑大顺城后,西夏对大顺城发动了第一次战争,《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六》载:“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此后至治平二年(1065年)二十余年间,宋与西夏在大顺城并无大的战争爆发。到了治平三年(1066年)九月“夏國主諒祚舉兵寇大順城,入寇柔遠寨,燒屈乞等三村,柵段木嶺。初,環慶經略安撫使蔡挺斥候嚴明,知諒祚將入寇,即遣諸將分屯要害,以大順城堅,雖被攻不可破,不益兵;柔遠城惡,命副都總管張玉將重兵守之;敕近邊熟戶入保清野,戒諸寨無得逆戰。諒祚將步騎數萬攻圍大順三日,蕃官趙明與官兵合擊之。諒祚裹銀甲氊帽以督戰【二三】,挺先選強弩分列于壕外,注矢下射,重甲洞貫,諒祚中流矢遁去。徙寇柔遠,張玉募膽勇三千人夜出擾賊營,賊遂驚潰。上遣中使賜挺手詔慰勞。諒祚退屯金湯,聲言益發步騎,且出嫚辭,須己得歲賜,復攻圍大順城。鄜延經略安撫使陸詵言:「朝廷積習姑息,故敵敢狂悖,不稍加詰責,則國威不立。」即止其歲賜銀帛,牒宥州問故。上喜曰:「固知此人可倚也。」詔詵得宥州報具聞。而諒祚果大沮,盤桓塞下,取糧而返,卒不敢入寇。” 熙宁三年,八月《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八》载:己卯,夏人大举入环庆,攻大顺城、柔远砦、荔原堡、怀安镇、东谷、西谷二砦、业落镇,兵多者呈二十万,少者不下一二万。屯榆林,距庆州四十里,游骑至城下,九日乃退。钤辖郭庆、都监高敏、魏庆宗、秦勃等死之。南宋绍兴十年(1140)金占领陕西全境,据《金史》载:“皇统二年,省并陕西六路为四,曰京兆,曰庆原,曰熙秦,曰鄜延。”庆原路:府一, 庆阳府,中。宋安化郡庆阳军节度。本庆州军事,国初改安国军,后置定安军节度使兼总管,皇统二年置总管府。城二:白豹、大顺。” 置“第二将营,在荔原堡西,白豹城南七十五里,户三千七百一十六。”即大顺城,元代大顺城废。明清时期地方志中把大顺城均记载为第二将营、第二将城子、二将城子,均源于金置第二将营于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北宋边寨之大顺城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