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新浪20年:在博客,发现另一个人间

2018-12-27 09:08阅读:
新浪20年:在博客,发现另一个人间
文 | 乐一狸


有一个时代,属于博客


每逢岁末,总有磅礴的表达欲,而今适逢 #新浪20年# ,怀旧幽思滚滚而来。


我们每日与互联网短兵相接,喧嚣浮沉的资讯和虚实难辨的爆料,让人应接不暇。在每个匆忙转场的间隙,都想对热点按下暂停键,回到博客约会文字,拥抱故事。


过去一年,世界发生了太多大事。我的一件大事,是在开博的第4666天,访问量突破2700万。还未沾沾
自喜,便被人质疑:“又不是微博粉丝突破了2700万,有啥可高兴的?”


的确,现在评估一个人的影响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微博粉丝数和转载量,甚至在00后眼中,博客成了稍带历史感的“旧事物”。


有些好奇,在自媒体大放异彩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会留恋并执守着博客?


带着问题,我将“博客传播”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选题,并在撰写期间,对博友们做了调查访问,结果显示:对于写博超过五年的人来说,博客,不仅是一方思想园地,还有浓烈的创作情谊,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你是否记得?在Web2.0方兴未艾时,写博是和吃饭、睡觉、工作、上学一样必修的日常功课——也就在并不遥远的10年前,所有网民就像追逐一张时尚通行证般,争先恐后地注册博客,进而来到一个新世界:


在这里,你可以免费获取各类资讯,也能将观点畅所欲言,博客是不问出处、不设壁垒的意见管道和交流平台。也正是在那个被徐静蕾、Acosta、韩寒、马未都、郭敬明等名博领军的黄金年代,我们着迷似的在此日夜书写。


文章长短、立意深浅还是其次,重要的是,这些滚烫的文字,曾是时代步伐的回响,是对大众情绪或个人心情最及时、最多元的表达。即便在今天看来,当时的观点仍不失鲜活、立体、深入、全面。

新浪20年:在博客,发现另一个人间
12年后,我还在新浪
每个人在网络世界,都是孤独的花朵,在信息海洋径自盛开。博客的出现,将我们链接成网,当中有我们每日跟进的世态炎凉,也有萍水相逢的人情冷暖。


调研时,发现许多跟我一样自闭、社恐的年轻人,在博客中迈出了勇敢表达的第一步:无论是细微的心情手札,抑或博友间的真切互评,皆是善意的探问与柔软的倾诉欲。


持续的更博练笔、互踩点评,让许多“文学门外汉”开始觉醒,感知中文的美妙,在写作中体会到思维的乐趣与修辞的无穷意蕴,进而一步步克服自身的表达障碍。


在新浪写作12年,博文不仅承记了年华的厚度,也打开了我的视野。尤其对资深博主而言,持续的创作绝非蹉跎,它让我们审视混沌过往,也在冥冥中看清未来的方向。
回顾博文目录,发现写作是一件勤能补拙的手艺,文章从最初的流水日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写自己擅长的文娱评论,也尝试对时事发表看法;想象落笔成小说,随感被编录成散文。


人间烟火,在这里被谱写成赞美诗


站在宏观角度看,所有的图文日志,都不再是单纯的自我表达,而是一个个日常镜头拼出的全民视野,为这个高速前进的时代截取下动态切片。


大浪逐新,贯通纵横,每个普通人都身处其中,以纪传为目、编年为纲,就个体与时代命运同行的史书。

新浪20年:在博客,发现另一个人间
全民启程,续航“微”光


写博四年后,微博登场了。技术是时代必备的驱动力,信息时代尤甚。


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技术终结了互联网的“精英垄断”,将草根之声”汇入时代话语,传播的主、客体数量激增,也开放了言论的自由度。


而今,“全民微博”将互联网变成一座无边界的主题乐园,每个人都是独特ID,漂移在斑斓的信息汪洋,你登陆一个主页,便解锁一份新奇;每一个被@的账号背后,都是主人的专属梦境。


微博成了每个人的掌上码头,供我们在匆忙时停靠、于缭乱中解惑。想要获悉名人动态,微博上视频图文应有尽有;世界动向,每时每刻刷新着主页;头脑中有任何疑惑,都能在微博搜索中寻得答案。


曾经一起写博客的朋友,纷纷以微博为家:追星族在此搭站、建群、刷超话,话痨们占领了大小话题的主持位,热搜榜有形形色色的趣闻爆料……网友的集体智慧,让中文世界呈现出井喷式的词汇更迭。


手机端的便携与全媒体功能,则最大程度节省了传播的时空距离。微博上天涯若比邻,分秒见真相,它帮助揪心父母寻找遗失的宝贝,也为远方的灾情和重症传递爱心,陌生人在兴趣领域迅速热络,共饮一江水。


正如它的slogan所说,打开微博,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
功能日益强大、结构日趋复杂、玩法层出不穷的微博,像一只容量未知的器皿,它守在互联网风口,将社交、点评、游戏、直播、问答、短视频悉数吞并,将它们吸收成自体脏器,参与整个微博生态的循环。久而久之,微博的娱乐功能无孔不入,塞满手机控的每一寸闲暇。


游园会再盛大迷人,也终有疲惫的一刻。在对名人和热搜穷追不舍的途中,我忽然感到自己正驶向无边的寂寞与迷思。于是我常常怀念博客,就像远航者渴盼大陆——彼岸有故土的安宁、相熟的知己,和旧日悠悠的回忆。
长久的巡游过后,人总会在某个脆弱时刻,顾念昨日的精神家园。

新浪20年:在博客,发现另一个人间
在这里,发现另一个人间
2010年某日,我随意写下的博文,被推荐到新浪首页。那心情,就像实现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更像是蛰伏了五年的秘密,终于得见天日。


木心说,刊发是写作者最大的虚荣,而虚荣会反哺写作百倍的动力。


博文标题上那个橙闪闪的“荐”字,是每位博主心中的长明灯,无论外界多么嘈杂、信息百万次轰炸,都要定期回归博客,用阅读和书写照亮心田。


蔡康永说,微博是夜店,博客是客厅。的确,生活中有许多困境,是无法用当日热点和游戏破解的,我们还需要一间斗室,来整理和释放内心的交锋,让神经在狂喜或戾气中得以舒缓。
这时我惊喜地发现,新浪博客APP上线了。抱着试水的心态,我一步步深入其中,眼看它从一个BUG丛生的脚手架,一步步夯实美化成精装客厅:在这里,能通过兴趣结交朋友,并通过文字阅读有故事的人。
所以我一边在此写作,一边注视博客中的人,从最初的名人大V,到中期的媒体矩阵,最后是用文字审视自我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长袖善舞的专长,他们结成社区,成为垂直领域的精英和意见领袖。
在兴趣社区中,我找到自己最喜爱的“电影”“阅读”和“青春”大类,搭建起主题,很快获得广泛关注。博友每日投来近百条稿件,我从此不再孤军奋战:共同的兴趣和个性的表述,让不同的生命体验激撞出灿烂回响。


与新浪博客同行12年,我从少年长成社会人,身份从体验师变为旁观者。我将“博客传播”作为选题,结合自身体验,著成硕士学位论文。也十分荣幸,这些年在博客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征文奖项,拿到“校园名博”“主题金牌运营师”等荣誉。
博客是闹市街头的咖啡馆,为现代人隔离诱惑、提供安宁:它似书房,供我们静心阅读;也如树洞,任由你大胆倾诉。在这里,万千世相交汇成河,于现实之外,勾画出另一个斑斓的人间。
不知不觉间,我也在此旁观了互联网的当代史。


值此20华诞,对新浪和博客,除了感谢,还有一份朴素的执守与耕耘。


若要送上祝福或寄语,就借用《小时代》扉页那句:


愿人们的爱恨,为你加冕。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