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2019-01-28 07:51阅读: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文 | 乐一狸




没有料到,一对山村老夫妇,成了2019年第一对感动大荧幕的国民CP


许多在大城市漂泊的青年,每年只有春节假期,能够与父母和故乡短暂会面。故乡,在这些年轻人心中,已然面目模糊、摇摇欲坠。


豆瓣大神“饭叔”陆庆屹,耗时四年,用镜头记录下游子与故乡父母邂逅的四个春天。


观众走出影院惊呼:“本以为是沉闷文艺片,没想到这么暖!”“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的确,片中陆运坤李桂贤夫妇(下文简称陆爸陆妈)的日常生活,为当代中国父母提供了极佳的养老范本。


究竟是什么,让这对老年夫妻成为青年人心中的“甜蜜爆款”和“银发超人”呢?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01. 互相欣赏,老有所爱


影片全部在贵州独山——导演的家中实景拍摄,主人公便是他的父母兄姐四人:


陆爸是退休物理教师,酷爱音乐;陆妈生性乐观,操持家中衣食起居。


陆姐姐是老三届高考生,到东北念书后即在那边安家;陆哥哥是11岁考入大学的神童学霸,在北京工作多年。


哥哥姐姐和陆庆屹一样,只在每年春节回乡探望父母,所以二老每年春节前,都会备足年货,等待孩子们归来。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镜头下的陆爸陆妈,哪怕在最忙碌的大年三十,都要在晚饭开工前娱乐一番:陆妈在厨房跳着舞罗列菜单,陆爸在自录乐曲中手书春联,子女们一到家,全家便歌声四起、琴瑟和鸣,羡煞四邻。


二老保持快乐的秘诀是:有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


陆爸吹拉弹唱样样通,能亲手制作各类乐器,还在互联网浪潮中学习数码录音剪辑;陆妈在当地常年担任文艺团体主力,能歌善舞,声名远扬。


老太太总爱唱当地一首民谣,当中一句是“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才”。


娱乐,不仅是歌舞戏曲,也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二老半辈子没去理发店,得闲就互相修头染发;亲友到访,便拿出最好的饭食饮酒祝歌;天气晴好时,还会穿戴立整地上山寻草药、采山泉、打野菜。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强度得当的劳作和常年愉悦的心情,让古稀之年的二老始终保持着鹤发童颜,不知不觉间,他们已步入金婚纪念日。


陆家自90年代末,便有家庭录像的习惯。父亲的这一爱好,也影响了陆庆屹的一生。29年的漂泊过后,影像仍是他的武器和挚爱,最终诞生了这部名为春天的电影。


它如一缕春风,在导演家乡的山头、田间、林梢、池畔和从小生长的楼顶院落抚过,每到一处,都定格下父母勤劳恩爱的足迹:


老两口是遗世歌舞的文艺老人,用娱乐心态对抗命运悲辛,将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守化作自身的矫健与沉静。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02. 淡看生死,顺其自然


陆家堂屋上有只老燕窝,每年都有一批春燕来此寄居。多年来,陆爸始终对这些不速之客关怀备至,燕子来了,便想起即将归巢的儿女,言语间有掩不住的欢喜。


孩子们离家后,二老便常常翻看影集,从旧照片中追索明明灭灭的记忆。好多故人都不在了,远方也有高龄亲朋病危,他们站在时间的罅隙窥视生命,用力将呼吸拉长到极致。


电影中有一家人的丰收、迎客、欢聚,也镌刻下人们避之不及的疾病和死亡。


第二个春天,陆爸开始生病。过年时,二老坚持写春联、熏腊味、炸扣肉,制作几十罐子家乡卤菜给孩子们带回北京,父母用行动教育孩子们居安思危、不忘家传、保持自力更生的能力。


这一年,陆爸的二哥病重,全家人回到阔别64年的老家罗甸。探亲之余,陆庆屹也带父母兄姐游览了当地的深山岩洞,茂林溪桥间留下了歌声与欢笑,和一家五口最后的合影。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下半年,陆姐姐旧疾复发,回到贵阳抢救。父母日夜陪床照顾,安抚长女的愧疚和无助。


二老诵经祈祷也未能阻挡死神,在痛失爱女的悲痛中,他们度过了晚年的至暗时刻。


第三个春天,陆家人没有庆祝春节,而是一起回顾了1998年的家庭录像:


当年看春晚小品的欢笑、父亲教学生涯的最后一堂课、祭祖时姐姐生动活泼的出镜解说……画面历历在目,家却永远地缺了一角。


从此,为陆姐姐扫墓成了父母的新年必修课,二老也开始默默盘算自己的离世。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到第四个春天,燕子提早归来,陆爸学会了MV剪辑,家中响起女儿早年的录音。


悠扬的歌声中,陆爸逐渐恢复了生活的信心,陆妈开始熬汤药调理身体,她希望能多陪老伴一些时日。


陆哥哥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陆爸开始用手机唱歌,陆妈学会用微信和网银。遇到滑稽事,老人开始对着手机大笑,还说要把聊天记录保存好,供子孙后代一起开心。


开春后,二老回山上在女儿坟边种辣椒,提防前来吃草的牛。事毕兴起,脑海中飘过一段旋律,他俩便在坟前跳舞唱歌,虽记不全歌词,依然挺胸收腹,于云幕春色中苦中作乐。


尽管寒潮烈烈,我们仍在这样的真实中感到安然的力量。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03. 自我松绑,乐享当下


在中国,许多父母后半生的光阴,几乎全部扑在子女身上,为孩子们的房、车、娃操碎了心。


但陆家父母从不以世俗标准要求子女,不干涉孩子在外的事业,也不逼迫两个儿子结婚。


陆妈赶在眼花手抖前,连夜踩缝纫机,给未婚的小儿子备下孙儿的虎头鞋,却也本着“娃儿个人开心最重要”的原则,尊重孩子的生活选择。


这份宽容和体谅,让陆家三姐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恣意人生。就算走得再远,故乡总有一个温馨的家在等待、接纳着他们。这也是父母和睦的原生家庭,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比起每日共处一室的矛盾龃龉,恰好的距离,反而增进了亲子间彼此思念的张力。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父母有自己的追求,便不会一味地催婚、想抱孙子。这样,老人的时间和空间也得以松绑,能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事情中,体会老当益壮的快乐。


陆爸定下一个小目标:每天为家里做一件事情。于是他开始学习网购,在天井和屋顶阳台添置电器、修缮家具、养蜂养鱼,三层民居一步步蜕变成二老的浪漫田园。


四个春天,在数字上对应着一家四口的生活态度:达观、热忱、和煦、浪漫。光阴渐进,汇入生命河流,唱罢一曲,便努力活至百岁。这悠长的期冀,便是一家人全数的浪漫与英雄梦想。


上一辈人的故事,多是以穷困开头,经过风雨交加的半生,虽有遗憾,总算向生活呈上了茂密殷实的答卷。步履间,惊喜有时,毁坏有时,岁月终被音乐织成抒情诗,在恩爱如初的交杯中一饮而尽。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都想过年啊!

有家如斯,我日日企盼归巢;


有父母如斯,我不再害怕衰老。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