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记忆盘锦(风景)

2020-06-02 10:10阅读:
记忆盘锦(风景)
1997年-2012年之间的春夏秋冬,由于工作出差去盘锦多次,由于很多事情都牵扯到工作,因此工作的事情在这里淡化一些,不再细说。只说说几个在那里感受的几个片段。
记得是1998年吧,我第一次去了盘锦的红海滩,在盘锦那么多年,当时没有闲情逸致去看滩涂的美景,甚至不夸张地说,当时都不知道盘锦距离海边那么近,即使后来去营口也不知道大海近在咫尺,在这两个地方生活了那么多年,从来没在那里看过大海,第一次去红海滩,蹲下身来从土里拔出红色藻类植物,这种植物小的时候还是很熟悉的,在盘锦的很多田野里都有这种红色植物,只是没有连成片,因此没有海边这么壮观,这种植物适合在盐碱地里生长,实际上盘锦和营口地貌十分相似,在远古时代也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退潮形成的滩涂地,成就这片无垠的大平原,因此这里沟壑纵横交错,土地泥泞。
工作的休息日我们还去了全世界第二大的芦苇湿地,小的时候看到芦苇都是在烂泥塘里,没有什么美感,而如今看到还是很壮观的,辽阔的大平原上,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令人感到惊奇,高高的芦苇春夏秋冬的变化,春天时很多人劈下芦苇叶作为包粽子的粽子叶,在没去南方之前,一直认为粽子就是芦苇叶包的,夏季茂盛的芦苇在夏日阳光下熠熠发光,秋天里绿色芦苇和红色的地毯式的红海滩相辅相成,一幅美丽的油画,冬季枯黄的芦苇上端飘着白色的芦苇花,在冬季的冷风中飘逸,迎着阳光似乎在歌唱。
盘锦湿地是鸟儿的天堂,最著名当属丹顶鹤,在这里没有看到野生的丹顶鹤,在人工饲养圈里,有很多像绅士一样迈着方步漫步在公园里,偶尔展开翅膀飞起来,由于空间的限制没有看到她们翱翔天空的英姿,这里的鸟类据说有几百种,很多是候鸟,春来秋去,2010年我在这里买了一副湿地鸟类的相片的扑克牌,这副扑克牌印刷精致,各种鸟儿憨态可掬,真是世间的尤物,很多的摄影爱好者长期蹲守,拍摄各种各样的鸟的不同姿态,在芦苇荡里还有些提供给这些摄友驴友的小草房,当时看没有人居住,毕竟这里也是蚊子的天堂。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2020年的疫情期间,一位喜欢摄影的朋友,在五月初的一个日子里,驱车去到盘锦,拍摄了海豹的相片,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盘锦还有海豹这种动物,他拍摄的相片非常精美,但是他介绍说在现场看到野生海豹的景象还是比在照片里震撼,有的海豹身体巨大,懒洋洋地躺在海滩上,憨态怡人,翻起身来就像幼儿翻身一样,可亲可爱。由于是动物保护政策的严格,那里并没有开发成旅游区,认识人才能进入到里面观看,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记忆盘锦(风景)
人类可能是自然的保护者,有时也是破坏者,在盘锦的苇场区,曾经有不少的非法狩猎者,猎取大雁等飞禽作为餐桌上的美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经报道谴责过这样的事情,现在或许杜绝了,但是在2003年冬天的时候,我还在苇场里品尝过大雁肉的鲜美,由于厨师的手艺一般,因此没感觉如何好吃,而且说句虚伪的话,当时吃的时候还有一种罪恶感。
而前些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将盘锦的芦笋介绍得天花乱坠,使得芦笋在盘锦一下火了起来,记得小的时候我在我家附近长征商店买过一盒罐头装的的芦笋,当时还是外销转内销的商品,感觉芦笋没有电视片里描写得那么鲜嫩。
可能是那些年去盘锦的次数相对多了一些,因此感觉城市的风貌变化并不是很大,新区似乎也没有多少人,2004年的夏天,我和曾经的邻居王卫国和同事小金,特意从我家居住过的长征地区出发,走了一趟盘锦老街,老街的确变化了,但是大体的风貌感觉就是旧建筑扩大了,或者拆除扣上崭新的外壳,尤其是我家附近的曾经电业局的灰色小楼住宅和我同学教育系统建的烧炕红砖楼还在那里矗立着,虽然我家的平房已经建成了住宅楼,但是感觉也有很多年了,我上学的建设小学已经成为一座小楼,长征小学教学楼还是那座红砖楼,二中似乎消失了。
而新区没有刚刚开始建设的新鲜感,那个年代非常时髦白色瓷砖装饰外立面,过了流行期,这种装饰就显得落伍甚至土了土气的,新城和老城尚未连城一体,河边还是芦苇摇曳,杂草丛生,缺少美感。
2008年5月,陪同国家审计署的同志到盘锦供电公司审计,一次陪同一位FLY女士从沈阳到盘锦,路过双台子区,才看到电业局的那座小灰楼住宅正在拆除,后来审计组住的酒店在新开发的区域内,那条马路直通营口,当时就觉得那条公路建的很好,路两边的花坛小品修建得很有风情,但是感觉马路似乎窄了一些。整个城市似乎有了变化,但是变化不大,那次陪同山东的同志到现场,正赶上5月19日14时28分,国家公祭汶川地震时刻,我们一行(审计组张、冯,盘锦唱、李、石)在盘锦供电公司的曙光变电所的现场,摘下安全帽,向祖国西南方向默哀致敬,大家在一起吃饭时,提起汶川地震的话题,我当时还十分激动地说道“中华民族(这几天我才知道这个词是梁启超第一次提出来的)一直是多灾多难,但是这个民族就是那么有韧性,不抛弃、不放弃,一定战胜自然灾害”,当时盘锦供电公司举行捐款仪式,我也参与捐了钱。
那次陪同工作的事不说了,只是说说审计组要离开盘锦的小细节,当时审计组下一站去哪里一直没有准数,一开始他们要去丹东,让我和丹东供电公司联系,我说从这里去丹东很远的,他们带队的老张同志查GOOGLE地图(当时GOOGLE尚未退出中国),说从盖州穿庄河那么走,那也不近,我也犟不过他,只好给沈阳领导打电话请示,领导说听他们的,我给丹东供电公司打电话,刚刚安排完,领导给我来电话让老张同志接电话,说丹庄高速公路正在修路,建议他们不要去丹东,老张同意了,就和我说下一站去营口吧,我就给营口打电话联系,营口表态一定做好接待工作,及时向他们领导请示,本来以为都安排好了,可是到了晚上,老张又给我打电话,说又去大连了,他们反复无常,这次我先没有打电话,而是等了一会儿,果然过了一会儿,又来电话不去大连了,营口也暂时不去了,先回沈阳,这顿折腾。第二天他们又工作了一上午,到了中午简单和大家交换了意见,中午吃饭老张还飘扬当时盘锦供电公司的总经理LXC,年轻有为,未来可期,表决心一定不找他的麻烦,吃完饭一帮人驱车回到了沈阳。
2011年我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习,遇到了多年熟悉的盘锦供电公司刘总会计师,我们一直相处得比较融洽,原来她是审计处长,我们在上海学习期间,还走了不少地方,她向我介绍盘锦近几年的发展,盘锦从外地调来一位市长,大刀阔斧开发建设城市,大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一指没”,他经常在盘锦市内和城市规划官员在一起溜达,走到那里,手一指这个地方拆除,这个地方就没了,当时他的规划对于盘锦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据说要建设多少个五星级宾馆,还要从外地引进人口。
在此之前的2010年我曾经去过一次盘锦,老金和小乔向我介绍了盘锦的开发建设,但是当时感觉可能刚刚开始,就见到很多地方在拆除旧房子,没有特别的感受,小乔特别介绍了通往营口那条公路,当时已经进行了扩建,比我看见的时候宽了很多,当时没去。
刘总向我介绍时,感觉这位市领导有点太大啥了,盘锦一座因油田而起的城市容量似乎没有那么多人口所容纳。可是我们还是想错了,领导毕竟是领导,不说他是高瞻远瞩,或许眼界比我们普通老百姓要宽得多,也不管他是否就要政绩向上爬,是否有其他见不得的行为。
而后我看到的盘锦是一个崭新世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