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好诗还是坏诗?

2017-09-13 23:15阅读: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好诗还是坏诗?
丁启阵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鸣水,箫吟凤下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烛下歌。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姮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好诗还是坏诗?
图片来自网络

在评价李白这组诗的时候,历代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派:
一、肯定派。所谓肯定派,指的是认为李白这一组诗是政治讽喻诗,内含忠君忧民思想,极口称赞。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萧士贇、俞文鏊等。萧士贇认为,李白这一组诗用意深远,不是深谙《诗三百篇》旨意的人,难以理解李白的深刻。他认为,《宫中行乐词八首》中有几首作品“全得《国风》讽谏之体”。比如,“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是讽刺玉楼、金殿不是延请贤人之地,只是供给女子小人居住;“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是讽刺玄宗不好德而好色,不听雅乐而听郑声;“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是拿赵飞燕比杨贵妃,想让玄宗以古为鉴,不要沉湎在杨贵妃的温柔乡里;“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是讽喻玄宗要与民同乐;“今朝风日好,宜入(向)未央游”,是劝诫玄宗停止游宴之乐,到未央殿上朝理政。俞文鏊也认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等诗句,“既规讽之,又深警之”。他反对把“玉楼”、“金殿”、“翡翠”等说成艳词(《考田诗话》)。
二、否定派。所谓否定派,指的是认为李白这一组诗,不过是供帝王消遣娱乐的浓词艳赋,批评有加。这一派代表人物是黄彻。黄彻认为,李白的这类作品,玉楼、金殿、鸳鸯、翡翠之类词语,跟社稷苍生无关。说他滑稽傲世,又比不上东方朔,因为东方朔没有忘记向汉武帝进谏。李白整部诗集,像杜甫那样爱国忧民的诗篇,也很少。(《巩溪诗话》)。
三、折中派。所谓折中派,指的是介于上述两派之间,既不批评,也不赞扬。唐汝询、王琦等人可以归入这一派。唐汝询也承认,李白的《宫中行乐词》是“艳而浮,轻而少骨”,是学了江淹、庾信的绮丽,丢了鲍照、谢朓的沉雄。但是,他认为这不是李白的思想境界问题,而是题目决定了的。以《行乐》为题,即使王维、孟浩然来写,也没法做到“清真”(纯真朴素),李白只是为了应景应题而已。王琦不同意萧士贇的说法,他说,如果都用这样的方法解读诗歌,那么古今的诗歌,就没有一首不是“讥时谤政”的作品,忠厚和平的心意就丧失殆尽了。
由于读者的阅历、见识、性情、观念等的不同,这个分歧、争论的局面,还将长久地持续下去。
我的意见,比较接近折中派,而略有不同:
首先,我不同意萧士贇、俞文鏊,主要理由是:他们太把李白当儒生了。比如,说李白批评玄宗好色不好德。李白思想中虽然有儒家成分,但是主要成分是道家,他并不反对好色。举个例子,他有个本家侄子李良(做过杭州刺史),有一次携两个妓女去游览会稽(今天绍兴),李白作诗相送,诗是这样写的:“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目送侄子携妓远去的背影,完全是羡慕、欣赏的态度。若是换成思想以儒家为主的杜甫,很可能会加以规劝,说些“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之类的话。
其次,我也不同意黄彻的说法。一个文学家,一个诗人,我们不能要求他每一篇作品都必须关系社稷苍生。不能要求李白跟东方朔一样,跟杜甫一样。艺术贵多样,贵个性,贵创新。李白的价值,正在于他不同于东方朔,也不同于杜甫。
再次,我也认为,折中派过于消极、被动。我主张对李白这种奉旨、应景之作进行多角度的、认真的研究,探讨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按照《本事诗·高逸》、《唐摭言》等的记载,李白是在醉酒的情况下,奉诏进宫,为供乐师、宫女演唱之需,即兴创作的诗歌。在诸多条件约束的情况下,李白创作出这样一组诗歌,至少反映了李白过人的诗歌艺术修养,敏捷,多能。同时,李白这一类作品,客观上也具有记录历史的作用。通过这类诗歌,后人可以了解盛唐时期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
2017-9-13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