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李商隐跟什么人“相见时难别亦难”?

2017-10-22 23:02阅读: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李商隐跟什么人“相见时难别亦难”?
丁启阵​
李商隐跟什么人“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0
李商隐大概是个缠绵而胆小的人。因为缠绵,处理男女之情的时候,感性压过理性,不顾对自己有知遇、提携之恩的令狐家族(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利益与立场,娶了令狐家族政敌王茂元的女儿;因为胆小,又不敢跟令狐家族作清楚明白的切割,脚踩两船,依依不舍。在缠绵与胆小之间,便有无尽的纠结。
感情的缠绵(很可能还有丰富),仕途的坎坷,这两种失意落寞的情绪,都跟李商隐的生命保持着如影随形的关系。
还是缠绵、胆小的缘故,李商隐的诗歌语言便无法清楚、明快地表情达意。因此,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人们在阅读之前已经注定难以有明白、确定的答案。取舍之间,只能见仁见智,各凭性情。
诗歌写成谜语,不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但是,有这样一种写法,也无可厚非。文艺百花园,花卉的品种多多益善。
1
这首《无题》诗当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名作,是古代诗歌选本、语文课本中的常客,获得过不少文史专家的赞誉。
好在哪里呢?
陆次云称赞它是李商隐全部《无题》诗中最好的一首,“《无题》诸篇之冠”。
汪辟疆称赞它“词苦而意婉,百诵不厌”。
一般认为,三四句是全诗的亮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谢榛称赞这两句诗“措辞流丽,酷似六朝”。叶矫然称赞它“指点情痴处,拈花棒喝,殆兼有之”。查慎行称赞它表现“别亦难”
,“是何等风韵”!
当然也有人唱反调。例如,张谦宜认为,李商隐这两句诗表现感情过于浓艳,他说:“情太浓,便不能自摄,入于淫纵。”纪昀认为它“太纤近鄙”,他欣赏的是最后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认为这两句合乎为人处世的“忠厚之旨”。
实际上,现代人喜欢这一首诗,不是因为它绰约婉转的风姿韵味,而是因为对“春蚕”、“蜡炬”作了明显有违于原意的解读,把诗人孜孜索取(感情或汲引)的本意,篡改成号召他人无私彻底奉献的意思,例如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说锝好听一点,是郢书燕说;说的不好听一点,是望文生义。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宋人葛立方指出,不是空穴来风,是渊源有自。东汉末年的仲长统《见志诗》“垂露成帷,张霄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诗句赋予无情物以深情的艺术手法,是李商隐“春蚕”、“蜡炬”名句的源头。其实,这种艺术手法,有更加久远的历史,它属于《诗经》里边已经出现的“赋比兴”中的“比”。
不过,李商隐将比的手法用于表现男女艳情,却不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继承。葛立方指出,后来的俚曲小词常常使用这种艺术手法,“不足道也”。
艺术手法,贵在创新,陈陈相因便会失去魅力与光彩,乃至成为俗套,黯淡无光。
3
语言的含糊朦胧,使得人们在解读这首诗歌时出现分歧,众说纷纭。
有说是表现男女相思离别之苦的。《唐诗鉴赏辞典》持此说(周汝昌撰文)。
有说是表达爱君思想的。陆鸣皋认为跟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样,含有爱君的意思。
有说是表达对发小令狐绹(后来也跟他父亲令狐楚一样做了宰相)的缱绻之情期望得到他汲引的。冒辟疆说,“东风指绹,百花指己”。吴乔、叶葱奇等也是这种意见。
有说是求“当路者”汲引。程梦星说:“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胡以梅猜测李商隐是“有求于当路而不得”。
有说是表达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感慨。何焯说过“言光阴难驻,我生行休也”、“百花残,己且老至也”之类的话。
当然,也有不作某一种固定意思解读的。姚培谦“……似寄情男女,而世间君臣朋友之间,若无此意,便泛泛然与陌路相似”,似乎是认为,既可以理解为寄情男女,也可以理解为君臣、朋友之间的关系。《唐诗三百首》的编辑者蘅塘退士孙洙说:“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这又是诗人原意与读者解读之间孰是孰非、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李商隐本人内心,应该是有个答案的。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尚不能起商隐于九泉(九霄)而询问之。因此,多义并存,是无奈的现实。这个无奈的现实,倒也不坏,人们可以在讨论切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再者,争议也有利于传播。
2017-10-21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