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过不去的《背影》,被迫炒一回冷饭

2020-05-02 03:42阅读:
过不去的《背影》,被迫炒一回冷饭
丁启阵

最近几天,陆续有朋友微信上给我发来跟我多年前议论朱自清《背影》一事有关的抖音截图,其中有几张是安徽省合肥市广播电视台的抖音号上发的,标题是《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span>背影>原因:朱自清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了》,截图中间位置有的是火车站站台的照片,有的是朱自清先生的头像。朋友们问我怎么回事,以为我又在谈论朱自清《背影》惹出麻烦了。对朋友们的好奇,我一般都答以:“陈年往事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几位朋友对这个回答表示不满意,我只好再加一句:“可能是人家实在找不到话题了吧。”
过不去的《背影》,被迫炒一回冷饭
过不去的《背影》,被迫炒一回冷饭
表示同意某省省会一所中学拟根据在学生中搞的民意测验把朱自清先生名文《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的做法的几篇帖子,是20106月下旬发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的,距今将近10年了。当朋友们对媒体的翻旧账、断章取义表示愤慨,为我鸣不平时,我反而安慰他们:没有关系,同意或者反对是他人的权利,反正我的这个观点10年来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的脾气和写作兴趣,年纪大了,脾气变温和了许多,写作上少谈时事多谈育儿和古代诗词了。最近一年里,在尽力带娃的同时潜心学术,写了20来篇“绝学”的论文。
我以为,经过10年时间的思考与沉淀,读者的水平会有所提高,认识会有所改观,不再调动他们掌握的所有最狠毒的字眼来咒骂我,扬言把我从人类从地球上删除掉。
我的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数年前不知何故无法登录后,我就不再用手机发微博了,我的新浪微博都是博客文章同步链接过去的。我很少光顾自己的新浪微博页面,那里早已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刚才鬼使神差去看了一下,发现多了些评论。打开一看,原来基本上都是因为《背影》事件过来的。从评论的情况看,读者的水平和认识似乎有所改善,咒骂词语没有那么狠毒了。但境界依旧:有尊称我为叫兽的,有让我站着别动去给我买橘子的,有说我不配研究杜甫的,有主张要把我从人类地球删除的……这些了无新意的说法,我的耳膜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只觉得无聊。唯二有新意的评论是,在我一篇记录6岁女儿成长趣事的帖子下写:“隔壁老王的”,“你的女儿看不到你的背影了”……这让我为他们感到悲哀:被他们尊奉为中华孝道美德文化代表作的《背影》,并没有起到清洗他们的口腔,洁净他们的灵魂的作用。
过不去的《背影》,被迫炒一回冷饭
我愿意抱有善良的意愿,不把人性向恶的方向去想象,相信人们是因为不了解我众多的证据,被不怀好意的媒体拐卖到穷乡僻壤、骗带进了污秽浊臭的阴沟里,才视我为仇敌而加以狠毒的咒骂。因此,这里把10年前的几篇旧文里提供的许多我从朱自清先生的崇拜者转变为批评者的论据里,摘抄若干过来,供阅读参考。认真看完之后,仍决定要对我施以口诛笔伐的,我佩服他们的勇气;如果不是智商问题,我将同时欣赏他们对信念的执着。——题记

1.朱自清先生其人
朱自清先生广受今人爱戴的重要原因是,他是清华大学“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爱国教授。其实,朱先生并非饿死的,不领美国救济粮,从黑市上买高价粮,多花点钱而已。清华大学教授(那个年代的大学教授可是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都能饿死,普通老百姓就得无一幸存了。朱自清先生实际上死于胃溃疡——死前在西直门吃了不少油炸糕。
以下都是朱自清先生自己的文章中说过的事情:朱先生在做某小学校长期间,非常喜爱一位男生,经常把他叫到自己办公室里,摩梭抚摸其头脸肩背。该生夭亡后,朱先生写了一篇深情的悼念文章。1925年,一天傍晚在上海坐电车,朱先生对面坐着一对西洋人父子。朱先生觉得西洋男孩可爱,盯着看。结果,该西洋男孩下车冲对他扮了个厌恶鄙视的鬼脸。朱先生把这事上升到连洋崽子都有种族歧视思想的高度。
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教过的一个学生,日后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赵丽生先生在他的回忆录(《赵丽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里,对自己在清华园求学期间的多位老师有不同的评价。对闻一多先生的学问和著作是赞不绝口,对朱自清的评价却是“讲不出东西来”。
2.《背影》中的父亲
朱自清先生的父亲,实际上是一个气死母亲榨取儿子的不慈不孝之人。1920年,朱自清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辗转杭州、扬州、温州、上海等地在中小学教书,不停地换工作,都有为父亲纳妾造成家庭生活艰难埋单的原因——朱父给他安排工作,是为了方便支取儿子的薪水以供自己纳妾欢娱之用。“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3页。)
3.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背影》里的“我”,身为青年大学生动不动就流出眼泪,哭哭啼啼的,文风未免失之孱弱。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中,有不高明的模仿痕迹。《荷塘月色》思路、行文结构、情趣,都跟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极为相似。但是,除了字数以外,情调、韵味都远不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的结尾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文人雅趣。《荷塘月色》的最后两节中有一节是,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其中有“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纤腰束素迁延顾步”等描摹后宫“嬉游的光景”,朱先生为自己“无福消受”感到遗憾。是凡夫俗想。当然,这一节文字在语文课本里是没有的,被编教材的先生们删去了。
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朱先生那几篇以外的散文,基本上都令人难以卒读。有不少是谈女人的,幽默全无,只是啰嗦和猥琐而已。

附言:
很多不专业的媒体和自媒体,在批判我赞成中学语文课本中可以删去《背影》一文的观点时,都喜欢独独摘出朱父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一条来说事,这也让我很失望:我的同胞们竟然是如此不屑于遵守交通规则、如此藐视一切社会规则的吗?!
2020-05-02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