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读史散记:一个真实的尧帝

2010-09-14 18:50阅读:
读史散记:一个真实的尧帝
尧帝是中国政治的神话,也是中国儒家最为推崇的一位大家。“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但读起来尧帝的记载,总是感觉这个人怪怪的,难道是因为太大仁了?太人才了?
尧帝的治理,就是当有人饥饿了,他就说“我饥之也”;有人受冻了,说“我寒之也”;有人犯罪了,便说:“我陷之也”。我晕,全是些马后炮,而且无关疼痒。这种事后诸葛的精神哲学被这位应用得炉火纯青。难怪中国历代的儒者,在面对大难的时候,我们的庙堂上就是各种的推诿,你争我斗的乱哄哄的好不热闹。原来最根本的基因来源这位祖宗。不过他们只是学了祖宗的皮毛而已,尧帝这么说,至少还有点自己担当的意思,而后来者却只会把责任毫不犹豫地推给别人。“都你丫干的,啥事嘛!”
大约尧帝是个宅男,“帝治天下五十载,不知天下治与不治”。我不得不佩服尧帝的厉害,五十年啊,竟然连自己做的事情如何都不知道,太牛叉了。这句话也着实让人怀疑那段关于“饥”、“寒”、“陷”的担当之辞的真实性。连治与不治都不明白,怎么会知道香臭黑白呢?
尧帝大约也觉得这样下去不太好,至少应该留得美名在人间不是,于是就吩咐张罗一次天下巡游,据说是微服私访。颇有点康熙、乾隆微服私访的味道,秦皇汉武,隋炀唐宗也经常很喜欢巡游,可都太招摇了。据说刘邦、
项羽、陈胜一干人就是看了秦始皇的一次豪华巡游有点气不过,于是憋了一肚子气,“凭啥呢,爷干活,孙子却那么逍遥,爷巨不高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绝不天生的,“大丈夫当如是”!于是一群流氓成了气候。他们要是学点尧帝老爷子的含蓄多好啊,也不至于那么倒霉了。不过尧帝的微服私访跟康熙乾隆太一样,不爱什么僻野穷乡,只爱那些富贵花柳之地。于是“游于康衢”,就有人唱歌夸奖尧帝多么多么的英明。又有老百姓对他大加盛赞,说他以后会“富寿多男子”。我想这个时候的尧帝一定是心里美滋滋的,有点找不着根底的感觉。但回头想想这些经典的话和人,突然想起了历代的官员考察地方的阵势,官员考察,事先总是要先调查一番,确保这里很安全,很值得考察。于是戒备,“闲人勿进”,什么部长、科长、处长、混得不错的小头目都会在这场考场中偶尔充当一次小演员,就像新三国里的那个牛叉的跑龙套者一样。要知道尧帝的整个官僚体系中竟然都没有一个人知道天下是治还是不治。整个体系太“无为”了,在中国历代都不曾实现过。
尧帝似乎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事情,因为他太宅了,五十年,不问天下事。按照微服私访的调查天下是大治了。可天下当时有“八恺”、“八元”,都是治邦兴国的有用人才,可尧帝未曾征用;有“四凶”横行天下,尧帝也未曾制服。而且尧帝时是中国大洪荒的时期,洪水肆意。古人是很迷信的,尤其是西汉以后的儒者。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地上的皇帝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天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予以惩戒。而这种肆无忌惮的洪水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方式。每当这个时候,皇帝都是要撤乐、减膳,避正殿,甚至降罪己诏的。尧帝似乎面对这个洪水也很无能,他选择了鲧去治水,九年也没有什么效果,也不闻尧帝如何。
难怪明代的李贽怀疑他呢,“当时治与不治,尧且不知,后世乌能知之哉”!看来尧帝不过是个传说中的哥,子虚乌有的存在,对于这个时期所有浪漫美好的记忆,不过都处于孔子及以后儒家的闭门造成的漫天构思而已。他们需要一个只靠仁就可以治理天下的君王,一个不动就可以使天下大治的皇帝,可却又不晓得谁是合适的人选,尧大约远古真有这么个人名,名声可能也一般,不过经过孔子们的这一顿炒作,火啦。三皇五帝的美丽光环照耀了久远的中华民族。看来,孔老夫子的炒作是由功效的,就像范冰冰的绯闻一样,不炒不火,不炒谁知道儒家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