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刻骨铭心军营情

2013-12-17 19:54阅读:
刻骨铭心的铁道兵军营生涯
刻骨铭心的铁道兵军营生涯
刻骨铭心的铁道兵军营生涯
刻骨铭心军营情

1984年元月1日,我和所有的铁道兵官兵一样,含泪向军旗敬了最后一个军礼之后,脱掉了身上的军装,成了铁道部二十局一处的一名职工。一转眼,兵改工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来,许多东西都已淡忘,但在铁道兵军营度过的那段日子
,至今依然刻骨铭心。是啊,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永生都不会也不敢忘记的日子!
1978 年底,我穿上绿色的军装,从云贵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走了出来,经数日长途旅行,到达了青海省的互助县。在那里,我们经过了极为紧张严格的三个月军训后,列车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叫德令哈的地方,从此正式开始了铁道兵军营的生活。
经连首长的教育,我们知道了部队的任务就是修建青藏铁路,而且知道了修建青藏铁路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其经济意义、政治意义都很大。“当铁道兵光荣”的思想很快在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来。
我所在的连队属于半机械化连队,一部分人担负施工任务,一部分人配属我们营修建当时全国第一座无渣无枕铁路大桥-----巴音河大桥。高原的环境极为恶劣,“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就是真实写照。上午还好,一到下午,那风一刮,沙石四起,直打得人的脸生疼,加之氧气大约只有内地的80%,干上一天活回到宿舍后早已四肢无力。然而,军人的身份和使命时刻在告诫着自己:必须挺住!连苦都吃不了,还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吗?!尽管新兵训练的三个月,我们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一名年轻的孩子到一名士兵的过渡,但当严酷的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真真实实地成为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考验时,那确实需要特有的意志和毅力!由于高原反应,没有多久,我们这些新兵便出现了几大症状:原来白白嫩嫩的脸很快变粗燥了;嘴唇大都裂开了口;手指甲变得凹陷进去了;有的战士鼻子经常流血。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记得又一次在抬预制板时,不小心将我的脚拇指砸伤了,虽然钻心的疼,但我没有声张,悄悄找卫生员上了点药后依然继续参加战斗。
也许是我的工作表现还不错,也许是在我们同年度入伍的士兵中,我还有些文化,我在我所在的三排九班没干多少时间,就被调到勤杂班学干材料员工作。在连队,这属于一个较为轻松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连首长告诉我,这项工作不仅很重要,而且也不是轻易就能够干好的,希望我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干出点成绩来。我有两位师傅,一位是七一年就入伍的四川籍老志愿兵李荣忠,多年的高原生活,使他得了严重的关节炎,走路已经不方便了,可他总是那么细心地对我进行传帮带,他带病坚持工作的拼搏精神更是时刻激励着我。年轻的一位师傅是比我早入伍三年的河北籍士兵杨根建,工作风风火火,有意识地让我单独开展工作、锻炼我。因此在我当材料员不到两个月后,基本就能独当一面了。为了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材料员,我夜以继日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为了保障后勤供给,我经常是自己推着手推车到几公里以外的团仓库或德令哈城里去领取或采购物资。多少次,我顶着寒风奔走;多少次,我冒着大雨前行;多少次,我在冰天雪地里劳作,我用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为青藏线的建设发挥着一粒道渣的作用。为了使我的业务技术精益求精,连队那三大间库房成了我的练兵房:帐帐相符、帐物相符是材料员的基本要求,为此,我总是加班加点清仓盘点;为了满足战备需要,我主动练习着一系列基本功:比如,把眼睛蒙上,在库房里走几步手一伸就能拿到某个配件、别人领料时,能马上知道要领的材料在几号房、几号架、几层、第几号位置等,像轴承等一些比较精密和形状差异很小的零配件和材料,不用眼看用手一摸就能知道它的型号等。在较短的时间里,我练就了被大家广为赞誉的“绝活”。1979年下半年,铁道兵第十师组织全师装备大检查和评比,我以96.25分的好成绩,夺得了全师“五项全能”评比的第二名!并被组织安排到了青海省乌兰县我们师部的大礼堂做经验交流;团里给我记了一次三等功!
由于种种原因,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以铁路修到兵城格尔木为止,没能再向拉萨进军。我和战友们在完成了所担负的施工任务之后,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深深眷恋,带着对青藏铁路建设的一份自豪和一份遗憾,迁移到了千里之外的陕西参加罕东铁路的建设。1984年元月1日,铁道兵集体转业,我也结束了整整5年的铁道兵军营生涯。几十年过去了,但军营的生活至今历历在目,特别是铁道兵的作风和精神至今任然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也将永远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