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德理格中国书信集(1702-1744)》中的几幅插图

2018-09-14 13:06阅读:

这个有意思啊!请从事汉学研究的朋友们关注!

原文作者:

为康熙皇帝献上12首奏鸣曲的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1671-1746),出生于意大利费尔莫(FERMO),来华前曾在罗马跟随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科莱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学习音乐。作为在音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博学之士派往遥远的中国。他于1702年从罗马乘帆船航海出发,出地中海,绕大西洋,穿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沿赤道西行到吕宋岛,之后在澳门登陆,经陆路于1711年到达北京,结束近十年的艰辛旅途。在紫禁城觐见康熙皇帝,展示其音乐才华,深得皇帝喜爱。命其为诸皇子的音乐教师,其中就有后来登基的雍正与乾隆二帝。德理格在其前任,来自葡萄牙的徐日升(Thomas Pereira,1645-1708)编撰《律吕正义》基础上,主持编撰了《律吕正义·续篇》(1713年北京印行),把当时刚刚在欧洲流行起来的五线谱介绍到中国。德理格与当时在京的一些懂西洋乐器演奏的西洋人一起在紫禁城为康熙演奏西洋音乐,他还把演奏的这些曲谱整理成册,署名“NEPRIDI”,烫上金边,恭恭敬敬地献给中国皇帝。化名是意大利人风趣表现,很有传统,把自己名字的字母排列顺序重新组合,给人留下一定难度的悬念去冥思苦想,而自己躲在后边偷着乐的感觉一定很有满足感。作为演奏者来说,我与丽达和俞佳在录制德理格《奏鸣曲》时的最大感觉就是他不是一位职业作曲家,尽管他的作品里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科莱里的影子,演奏起来确实比起巴洛克时期伟大作曲家的水平相距甚远。但是不管怎么说,德理格奏鸣曲的历史意义在于在巴洛克风格盛行于欧洲的同时,在遥远的东方,在紫禁城里也在演奏同一风格的音乐作品,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这些逸闻趣事都在他从北京发给意大利友人的书信中留有蛛丝马迹。读懂这本意大利文《德理格中国书信集(1702-1744)》,语言是个障碍,但其中的插图却显而易见。
[转载]《德理格中国书信集(1702-1744)》中的几幅插图

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化名“NEPRIDI”的奏鸣曲
[转载]《德理格中国书信集(1702-1744)》中的几幅插图
德理格1702年至1711年远渡重洋来华的路线图
[转载]《德理格中国书信集(1702-1744)》中的几幅插图
德理格等人从澳门进京的“通行证”
[转载]《德理格中国书信集(1702-1744)》中的几幅插图
穿朝服的德理格
[转载]《德理格中国书信集(1702-1744)》中的几幅插图
1738年11月12日德理格在北京写给友人的书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