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王学进:应该从知行合一上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精神

2021-03-04 14:49阅读:
王学进:应该从知行合一上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精神

宁波财经学院象山影视学院表演专业大一学生刘李雪妍,坚持做公益十多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进了自我提高。临近开学,她把寒假打工挣来的1000元钱送到了马鞍山市珍珠园社区的贫困家庭手中,而她放在购物车中心仪许久的耳机,她说“等等再买”。(34日《宁波晚报》)
做一天公益不难,坚持做十多年公益不易。刘同学堪称是当代大学生公益典范,其将公益认知和公益实践紧密结合的公益模式值得好好总结,也应该得到发扬和推广。
她的公益认知来自小学时跟妈妈一起去儿童福利院的一次行善。她清晰地记得,当她把玩具、零食分享给福利院小朋友时,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由此得出这样一种朴素的公益认知:“我是独生子女,去儿童福利院之前,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和我一样的同龄人,没有父母,或者肢体有障碍,一个玩具,一个糖果,就能点亮他们的世界。”在这一公益认知的指引下,从此后,定期去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红十字协会捐书、捐衣服、捐钱便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公益认知和公益实践相结合的公益精神。
毋庸讳言,由于国内慈善、公益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大学的公益事业发展不是很充分,具体而言,一是缺乏相应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对于公益精神缺乏系统、科学的认知;二是公益宣传活动没普及到大学校园,对公益精神有清醒认知的大学生不很多;三是大学生的公益实践不够深入、全面,多是零敲碎打,不成系统。
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道德哲学。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知行合一”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忠实履行者。他说,“知”是指人们对于道德的认知,而“行”是指人们对于道德的
实践。意思是人们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紧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也可做如是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时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鼓励大学生们不要坐而论道,而应该坚持知行合一,把功夫用在日常实践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把刘李雪妍视为当代大学生的公益榜样,她为高校推进公益事业提供了一种启示和路径,即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精神当从知行合一上着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