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民日报》终于站出来给雪乡一个公正的报道了!

2018-11-26 21:22阅读:
《人民日报》终于站出来给雪乡一个公正的报道了!


写在前面:


《人民日报》终于发声了!当看到人民日报发出的雪乡明码标价是“明码宰客”?专业人士:应重建信任》这篇采访报道时,这两天的心堵与不解终于有了一个出口,让人感到了一份公正的力量!
前天看到央视新闻公众平台发的雪乡旅游都“明码标价”了,为什么还有人表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报道被大媒体铺天盖地的转发,一篇没有经过采访、调查,只是凭着网友的几句话和一张公示的价格,转眼间再次把雪乡推上了漫骂、遣责的深渊。
pan >

我去过雪乡多次,对他们的情况是了解一些的,去年的雪乡风波后,雪乡人为着今年有一个更大的改观,精心安排了多项服务、管理措施,但没想到雪乡开园还不到十天,收门票才一天的时候,这篇报道便形成了一场“明码标价”的风波。
昨天我连夜起草了到雪乡旅游的花费到底需要多少钱?央视新闻为何如此发声?,遗憾的是我在自媒平台上却发不出去,审查不被通过。无奈,只好改头换面,发出了《对雪乡明码标价的报道你怎么看?》一文。虽然的的发声微不足道,如果每一个了解雪乡,希望黑龙江的冰雪旅游良好发展的人都站出来说句公正的话,这样的发声也是一种力量的!




《人民日报》终于站出来给雪乡一个公正的报道了!


终于,今天傍晚,《人民日报》发声了!看看这篇题为雪乡明码标价是“明码宰客”?专业人士:应重建信任》的专访全文
近日,有媒体刊文指出,黑龙江“网红”景点雪乡明码标价的住宿价格过高,仍摆脱不了“一锤子买卖”的思维。住宿条件一般,却标如此高价,“明码标价”恐成“明码宰客”。为此,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执行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中青旅联科执行总经理葛磊先生。
记者:对于此次雪乡发布的价格公示表,多家媒体以及众多网友都表示,虽然“明码标价”,但却成了明着“宰客”,对此您怎么看?
葛磊:首先,我反而对雪乡的“透明”表示赞赏。“明码标价”是一种公开的契约,这种契约必须接受公众和市场管理部门的监督,显示雪乡管理者对规范雪乡住宿价格的一种决心。
其次,从市场的角度,价格由供需决定,随行就市。雪乡的雪景在全国是具有稀缺性的,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雪乡住宿价格体现的不仅是住宿的功能,还有对雪乡稀缺性资源的享有。北欧的极光玻璃屋售价数千元,上海的深坑酒店标价数万,其价格体现的都不止是居住。
此外,因我多次去过雪乡,有必要替雪乡的这个住宿价目表做个注释。这个价格公示其实已经存在多年,似乎这次媒体普遍忽视了四个字“最高限价”。雪乡大多数住宿由当地老百姓经营,规格条件不一,当前还未进入真正的旺季,200多元300多元的价格并不鲜见。等进入最旺的旅游周期,这个价目表上的最高限价才会发挥作用,让价格浮动整体可控。
《人民日报》终于站出来给雪乡一个公正的报道了!
《人民日报》终于站出来给雪乡一个公正的报道了!
以上,是我几次到访雪乡的亲身感受。雪乡最初是林场,发展旅游业是林场工人从伐木、护林转型到服务业的一个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管理盲区但不可否认,雪乡的管理者和绝大多数老百姓是珍视雪乡的,他们在努力让雪乡成为一个更加规范的景区。
记者:有许多媒体或专家都提倡以西湖经验作为雪乡运营的借鉴。在您看来,雪乡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发展思路?
葛磊:一方面,西湖的开放无疑是成功的,从国家的政策导向而言,也越来越鼓励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型景区增强其社会共享功能和公益属性。
另一方面,雪乡和西湖的情况不尽相同。西湖从封闭景区转变为大尺度的城市开放空间,有足够的游客接待能力;而雪乡的核心景观空间和周边接待能力极为有限,目前每年冬季六十多万的游客接待量已然接近饱和,如果像西湖一般开放,给游客带来的可能不是实惠而是体验上的灾难。
雪乡的发展目前的确处在瓶颈期,个人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破题:其一,空间上扩容升级延伸更大的空间,创造更丰富的体验,提升住宿设施的品质和品位,以满足更多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二,时间上扩容创新目前雪乡的经营期仅有一百二十天左右,其余时间基本是歇业状态,而实际上雪乡夏季的生态条件非常优越,可以重点发展避暑、康养、森林亲子等主题旅游,以缓解当前冬季单季经营的营收压力。
记者:冬季正是雪乡旅游的旺季,而当前的舆论旋涡对雪乡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打击。对此,您有何建议?
葛磊:雪乡的美是不可否认的,雪乡在舆论上遭遇的“污名化”也是现实存在的。对于雪乡,走出困境的唯一手段就是“重建信任”。
信任的重建,不是靠承诺,也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去善待每一个来到雪乡的游客,让他们的口碑成为雪乡最好的证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人民日报》终于站出来给雪乡一个公正的报道了!
附:我在微博和百家号上发的《对雪乡明码标价的报道你怎么看?》一文:
接到朋友转来的一个链接:雪乡旅游都“明码标价”了,为什么还有人表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央视新闻公众平台发的一篇文章。对于央视这一国家级媒体,我觉得一定是具有非常严谨的新闻事实依据,但看过之后发现这篇文章似乎没有经过自己的深入采访,仅用一张去年的价格公示表和“网友爆料”便得出结论“雪乡明宰客”“雪乡管理机构和商家做的是一锤子买卖”。
文章罔顾事实用雪乡仅有的两家星级酒店价格和35项游玩项目要花5350元,便得出一家三口玩一趟雪乡要两万多元钱的说法,请问有多少人到雪乡必须住星级酒店,要玩全所有的雪地项目?即使你有钱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玩下来,玩全35个项目最少要10天。
其实大多数旅游者来雪乡住的是民宿和家庭旅馆,玩几项自己喜欢的雪地项目,3-4天时间花费应该在2000多元。这是大多数人的消费标准,难道记者连这点都没看到吗?是以偏概全以此来博人眼球吗?
雪乡明码标价错了吗?广告牌告诉旅游者到这里消费的最高和一般价格,市场经济,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消费也是有层次地,高质量的服务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雪乡今年在11月15日开园23日开始售票营业,文中“不良商家坐地起价,官家明码标价宰客”结论从何而来呢?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只用想象、猜测得出结论。
文章一直在说“网友爆料”,没有一句提到是记者在雪乡实地调查采访看到和了解的情况,这就叫人置疑了,央视新闻公众平台都是这样采写的吗?央视新闻为何如此发声?大嘴巴就可以没有依据乱讲话,一个新闻媒体最应该坚守的职业操守在哪里?

《人民日报》终于站出来给雪乡一个公正的报道了!
虽然我们做为旅游者、自媒体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把自身的见闻和感受拿出来分享,也是一份支持,一份力量。还要提到的是微友@雪乡强哥,他两天写了两篇小文,各大媒体“雪乡高价住宿评论”之我见》据理力争的表达了一个旅游人的心声。
这场雪乡“明码标价”的风波给人很多的思考,而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这是每人新闻人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